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时殷弘 《绿叶》2010,(1):135-138
强国与富民并不对立.转换发展方式.两者可以同时做到。科学发展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张也已经在中国得到最广泛的共识.但今天的我们勇气不足、决心不足、奋斗精神不足.这需要重点调整。同时.中国要在符合而不超出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在国际上多承担、多参与,提高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发言权.为更伟大的强国地位购买门票。  相似文献   
2.
假如从最好的方面来设想美国的未来,从最严峻最艰巨的方面来设想中国的未来,十年后可能的图景是——中国衰退,美国再次崛起。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在奥巴马绿色新政和新能源的世界挑战面前,中国应尽快行动起来。能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基本成功地结束很不健康、很不平衡的发展方式,而基本开始进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未来的国运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中最热烈、持续最久的行动,就是抵制日货。使用这种"弱者的武器"的前提,是民众无法指望政府捍卫国家的主权,只好由自己出面。抵货中的强制乃至暴力,在爱国道德的旗帜下没有人质疑。但如果个人没有牺牲的自愿,被他人强迫遵行,妨害了他们的自由并且造成身体和财产的伤害,这样的强制是否像一贯认为的那样天然合理?  相似文献   
4.
碳中和是《巴黎协定》提出的到21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大自然吸收总量相平衡,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目标。本文从碳中和的目的、本质和进展分析入手,提出了在实现碳中和问题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任剑涛 《绿叶》2011,(2):96-102
生态环境的危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官民共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自觉和民间参与已经启动。然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是权力运用的行为,在权力主导的格局下,环境保护始终处于一种从属性地位,是一种"软任务",这导致了环保的绩效困局。破解这一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入以规范权力为核心的"法治环保",从责任性上倒逼有关主体理性思考和安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更加宏大的建设框架中的正确定位及其关系,以及发展一种官民合作型的环保社会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存在着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崩溃论,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国威胁论。伴随着中国自身国力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结构性位置的不断提升,中国责任论很可能成为主导性的国际舆论环境。历史表明,不承担责任受到指责的危险要远远小于主动承担过多责任的风险。在近中期,中国发展自身实力、经营好周边的责任远大于分担现行国际体系运行成本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化经营中,虽然我国在促进、保障和规范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企业积极加入环境责任国际标准。但是我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仅面临诸多外部压力,还存在自身内部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环境责任形象,进而制约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时殷弘 《绿叶》2010,(Z1):135-138
强国与富民并不对立,转换发展方式,两者可以同时做到。科学发展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张也已经在中国得到最广泛的共识,但今天的我们勇气不足、决心不足、奋斗精神不足,这需要重点调整。同时,中国要在符合而不超出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在国际上多承担、多参与,提高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发言权,为更伟大的强国地位购买门票。  相似文献   
10.
崔守军  蔡宇  姜墨骞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585-2595
技术进步是能源地缘政治演进的物质基础,重大技术变革驱动能源利用形式的迭代升级。从能源转型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初步建立技术变革与地缘政治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重大技术变革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动力,而能源转型引发能源供需关系的改变,进而催生新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技术变革是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地理变量维度中稀土、钴、锂等能源关键元素成为大国争夺核心,而在科技变量维度中颠覆性能源技术则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竞争、新供需关系与新地缘关系一同重塑了新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能源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能源大国的博弈格局发生变化,能源外交的运用方式随之改变;另一方面与油气相关的地缘冲突将趋于减少,但电力断供将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