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莆田市作为典型的海滨城市,自2015年以来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增加.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减排措施,减轻莆田市的O3污染,以2016年莆田市O3污染高发的7—9月为研究时段,通过观测数据分析、空气质量模型敏感性分析和O3来源追踪方法分析了莆田市近地面O3生成控制区,以及O3及其生成前体物NOx与VOCs的区域和行业来源.结果表明:①莆田市西部地区为NOx控制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为VOCs控制区.②莆田市ρ(NOx)与ρ(VOCs)主要来自本地排放贡献,二者本地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69.4%与64.2%,而本地排放对莆田市ρ(O3)的贡献率仅为21.0%,福建省福州市和泉州市对莆田市ρ(O3)的贡献率之和为37.6%,外来输送贡献率较大的为浙江省,其贡献率为11.6%.莆田市O3的外来输送不仅发生在ρ(O3)较高的时段,在ρ(O3)较低的时段也占了很大的比例.③莆田市工业源对本地排放ρ(O3)贡献率最大,达57%,其次是机动车源.④通过敏感性时间序列分析得出,同时削减10%的NOx和VOCs排放,能使莆田市国控点位平均ρ(O3)峰值下降约5 μg/m3.研究显示,莆田市NOx与VOCs主要来自本地排放,O3受外来输送影响较大,推进本地工业NOx和VOCs污染的治理与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控制是减轻本地O3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SE-DEA)模型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十二五"期间环境规制效率的时空差异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环境规制综合效率平均值在0.86~1.16范围内波动,产生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投入的环境保护资源被利用的程度不同。(2)"十二五"时期,中国环境规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综合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中部地区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规律性。(3)"十二五"时期,在环境规制综合效率层面,政府干预程度是调节中国环境外部性的正向驱动机制,环境治理投资程度和开放程度则为负向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典型区和理想地带。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多种空间数据信息,利用数字网格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1989年和1999年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9至1999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②1989至1999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③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变化严重地区集中在晋陕蒙宁甘交界处、科尔沁沙地区、青海海东地区3个区域;④在205个旗县中,宁夏盐池县、内蒙古翁牛特旗、陕西定边县、甘肃环县、青海尖扎县、山西汾西县等12个旗县的生态环境变化最为严重,60%以上的面积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围填海开发活动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空间、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以芝罘湾为例,整理并分析了1985-2017年中4个时间梯度表层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实测数据,分析近年来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其湾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芝罘湾内表层水中ρ(TN)、ρ(TP)、ρ(Cu)、ρ(Pb)、ρ(Zn)、ρ(Cr)和沉积物中w(Cu)、w(Pb)、w(Zn)、w(Cr)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均呈现出自湾顶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围填海海域的污染物浓度高且污染范围扩大.②2017年表层水中ρ(TN)、TN/TP、ρ(Cu)、ρ(Pb)、ρ(Zn)、ρ(Cr)分别是1985年的12、14、8、7、2、14倍,ρ(TP)因国家对含磷农药的限制而呈现降低趋势.③围填海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但由于2016年底的疏浚工程,2017年沉积物中w(Cu)、w(Pb)、w(Zn)、w(Cr)较2010年分别降低了60.13%、77.25%、39.17%、25.32%.④2010-2017年,ρ(Chla)降低了58.00%;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物种数量分别下降了近47.50%、43.30%、26.3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下降了20.49%、15.41%、10.41%,丰富度指数分别下降了69.33%、87.56%、61.90%.研究显示,围填海对芝罘湾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表层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和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价值由人工价值和自然价值构成,其源泉在于人的有用劳动或者促进事物发展的物质运动.效用价值是环境经济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效用价值关系呈链状或网状结构.环境经济价格是环境经济价值的表现,由环境经济价值决定,受效用价值、供求关系影响,是人工价格和自然价格的总和.环境经济价值的实现在客观上与价格的内容无关,这导致交易价格排斥自然价格成为经济领域中的通病.科学、合理的环境经济价格的形成,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7.
“白色污染”给自然界带来了“视觉污染”和“潜在的危害” ,如焚烧它们会释放有毒气体 ,发电机组吸入它们影响运转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塑料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 ,造成“白色污染物”的排放量猛增。为此一些专家把“白色污染”列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污染 ,已经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程度。但如何治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分析了我国塑料制品的发展情况和“白色污染”的现状 ,认为“白色污染”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和管理不力。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最重要途径 ,可以使之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同时就如何开展回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8.
太湖氮磷浓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2003年10月27、28日和2004年8月19日的太湖水质试验数据基础上,研究与探讨了氮浓度、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和CDOM(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03年10月份和2004年8月份,太湖梅梁湾地区水体的氮、磷浓度介于1~4mg/L和0.1~0.3mg/L,该浓度恰好处于易发生水华的营养物质浓度供应区间;②与2004年8月19日相比,2003年10月27、28日的太湖藻类处于低增长、高消亡状态;③在太湖梅梁湾地区,氮、磷浓度与CDOM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大于0.557;④在太湖水体中,磷浓度、CDOM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的四因子关系模型比氮浓度、CDOM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的四因子关系模型的相关系数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BCR 3步提取法对太湖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Ni、Cu、Zn和Pb的形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基于重金属形态评价方法(RSP)对太湖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中Ni、Cu、Zn和Pb含量显著高于太湖沉积物背景值,分别超出背景值80.3%、13.5%、25.9%和69.6%,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残渣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是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的主要赋存形态,4种重金属的可提取态比例均大于50%,具有较高的二次释放潜力.从RSP污染指数分析,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为为Ni>Zn>Cu>Pb,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为北部湖湾>西太湖>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0.
硼泥对含铜酸性废水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