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近年来,以辽中工业群为代表的北方地区酸雨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形成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辽中工业群地区酸雨污染特征,本研究利用XHARS30C酸雨自动采样仪系统采集了辽中地区2007年2月-2008年1月为期1年的降水样品,通过对降水样品pH值、主要阴阳离子组成的测定,分析了辽中地区酸雨的特征以及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辽中地区降水pH值平均为5.15,酸雨频率为69.4%;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为SO42-、NO3-和NH4+、Ca2+、Mg2+;在降雨过程中5种离子中的SO42-、NO3-、NH4+、Mg2+随降雨增加浓度呈U型变化,而Ca2+无明显规律;SO42-为主导性酸性离子,但NO3-对雨水酸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辽中降水中起主要中和作用的是扬尘中的Mg化合物和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NH3,扬尘中含Ca化合物中和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2.
基于模糊聚类的中国分省碳排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既要注意到发展模式的普适性,也要考虑模式的适应性.在中国,从1980年开始CO2的排放总量就不断上涨.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环境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沿海与内陆、东中西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低碳发展时,必须考虑影响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策略.本文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出发,基于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利用Kaya模型研究分析例如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并将此三项指标作为模糊聚类指标,将中国按碳排放驱动因素分为4大区域,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实现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本文对应用该方法将中国按照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区划的优点与不足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3.
全球实施《21世纪议程》的主要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角度对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21世纪议程》的主要实施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实现了大幅增长,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有关国际公约和承诺的履行方面尚需付出巨大努力.通过对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的分析,认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即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的直接威胁加大、发展空间争夺更趋激烈和全球性民生问题凸显;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即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由理念向全球行动转化、全球向绿色发展转型、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关系呈现竞争性合作.  相似文献   
54.
中国地级城市碳减排目标实现时间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使得中国城市碳减排工作日益重要。基于《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提供的方法,从各项能源消耗、工业产品生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城市绿地碳汇等四个方面测算了中国100个城市2002-2012年直接碳排放总量,根据城市的人均碳排放曲线将它们分成了高、中、低碳三类城市,分别包括10,36,54个城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针对不同的碳排放城市类型构建了2类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计量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轨迹遵循倒"U"型,但是各城市间的碳排放-经济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包含至少五种:高-高碳城市呈现正"U"型发展轨迹,其余四类的发展模式都呈现倒"U"型,特别是中碳城市群;这四类发展模式存在不同的碳排放-经济发展曲线,存在不同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的峰值;但是,低碳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倒U关系不是非常显著。利用该模型结果,基于各城市人均GDP发展速度,测算了各城市未来人均碳排放拐点和碳排放总量拐点的到达时间。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各城市仍然按照2012年前的碳排放-经济模式发展,那么仅有44%的城市能在2030年前顺利达峰。因此,达峰时间比较长的城市必须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当中高碳城市类的人均碳排放峰值下降10%或者低碳城市类下降20%时,基本在2030年达峰。  相似文献   
55.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一幅由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联合国制定该议程的内在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未竟事业,二是为了汇聚国际社会力量共同应对新的全球性挑战.“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重塑当今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为发展中国家深入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提供了机遇,也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出“气候变化泥潭”.但是,该议程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重复和难以量化、没有对不同类型国家给出建议、以及里约原则被弱化等.“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对外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挑战主要体现在中国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三重压力”.面向未来,中国应在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下,积极、主动参与相关进程.从对内看,应在该议程框架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203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建立有利于产业界、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等参与的机制,在实现议程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从对外看,应在坚持“力所能及、互惠互利”原则下,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和发展援助,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该议程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宣传和培训的内涵并讨论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全面介绍了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宣传和培训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一系列的活动.论述了教育、宣传和培训作为促进公众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提高、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人类社会变革和观念与意识更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F0002-F0002
2006年6月22日至24日,主题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第四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召开。本届论坛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山东省科技厅,烟台市政府,牟平区政府承办,来自科技部,教育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委的代表,来自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的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58.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化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19 121.8×108元(2003年现价),其中,正面服务价值为22 334.1×108元,由于灌溉、化肥及农药的使用,给人类福利造成的损失为3 212.3×108元;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服务价值为18 960.6元/hm2,其中,农产品生产的价值为14 788.7元/hm2,其它服务价值为4 171.9元/hm2,灌溉等给人类福利造成的损失为3 185.2元/hm2;各地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别较大,其价值量波动在86.8~5 050.8×108元之间,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占比重较大,二者合计占总量的52.2%;各地区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服务价值为5 159~34 984.3元/hm2,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对较大,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9.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是中国既定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本文在梳理中国环保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尽管科技在环保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然而研发技术的单一性、关键设备的欠稳定性以及技术的经济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技术对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本研究认为,环保技术的研发应该充分与环保产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政府要加大创新型环保企业的培育,加强不同科技资源的统筹和衔接,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加强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0.
论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全球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系列计划(ISO14000)对我国生产方式转变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替代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向型规模经济,设计后发型战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