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9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芜湖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芜湖市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效益不高,三次产业内部发展不完善。通过"偏移—分享"模型的方法对芜湖市近15年来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产业集群在芜湖市产业结构演进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2.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作用于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发现10μg/L茶多酚就可极显著地增强腓肠肌的收缩张力,且随着其浓度的加大而张力增加,直至茶多酚浓度超过160μg/L时,肌肉张力开始回落,间接证明了茶多酚能够促进肌细胞内质网钙库中Ca2+向细胞质的释放.实验还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地缩短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单收缩的潜伏期,但不影响动作电位单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传导速度.这是由于茶多酚能提高蟾蜍神经-肌肉接头处微终板电位(MEPP)的频率和振幅,从而提高终板膜的兴奋性,使动作电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速度加快,缩短了突触延搁的时间.由此推测,这种兴奋性的加强还是源于茶多酚可促进神经纤维轴突末梢Ca2+内流,使细胞质中Ca2+浓度增加,导致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47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普通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用SBR作为反应器,分析了高径比、污泥容积负荷以及营养比例(BOD5:N:P)等因素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径比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污泥容积负荷越高、碳氮比正常、磷源缺乏越易诱导好氧颗粒污泥的骨架丝状菌的生长,可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提前形成,但是越易引起粘性膨胀的出现.在高径比为38;6,污泥容积负荷为1.67 kg/(m3·d).BOD5:N:P为100:5:1,沉淀时同为2 h时,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时间为17个周期,成熟时间为23个周期,粒径为2~3 mm,平均污泥沉降比(SV)为29.0%,对模拟废水COD的平均去除率达94.3%.  相似文献   
474.
分析了长江沿江六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即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状况。基于极化区理论,提出了国家战略发展区识别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经济的外向化程度、产业和服务业区位熵的定量分析,初步识别了各战略发展区的功能,即长三角经济区主要承担参与国际竞争、创新和门户功能,皖江城市带主要承担区域服务带动和创新功能,鄱阳湖经济区主要承担生态保育和区域带动功能,武汉城市圈主要承担中部带动和创新功能,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承担区域服务和带动功能,成渝经济区主要承担西部生态保育、西部带动功能  相似文献   
475.
徽州文化遗产是皖南旅游区依托的重要旅游资源.立足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徽州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认为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打造皖南综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旅游发展与徽州文化遗产保护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方式.该模式可为中国旅游导向型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6.
入境旅游是大都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通过对上海市入境旅游数字足迹大样本数据信息挖掘与分析,探索大都市入境旅游流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分析都市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与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入境旅游流总体上呈现高中心集聚,空间密度由核心向外围逐次递减分布。在主城区围绕CBD/RBD、核心吸引物、文体场馆、特色街区及交通枢纽集聚,并绵延成片;在外围区围绕旅游吸引物集聚,呈“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2)跨区域模式是入境旅游流的主要空间行为轨迹模式,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中心扩散主导特征。(3)入境旅游流整体网络核心与边缘节点间的等级及联接程度差异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呈现持续优化与均衡发展的态势。(4)新世界、田子坊等文创旅游节点在整体网络结构中的等级和中心性持续提升,世博遗产的中华艺术宫对网络结构影响显著,集聚扩散功能日益增强。(5)依托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并形成有效集聚;充分利用大事件影响,进行主题开发,整合边缘节点与区域资源,打造网络增长新空间;强化公共体系建设,联动核心边缘节点等,是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  相似文献   
47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