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芜湖市区春季地表灰尘中汞和砷的空间及粒径分布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于2008年春季对其地表灰尘中汞和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粒径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汞、砷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1.477mg·kg-1、3.533~169.368mg·kg-1,平均值分别为0.230、15.371mg·kg-1,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1.9和1.5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灰尘中汞含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较高,而砷则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出现高值区;;汞属于空间中相关,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随机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砷属于空间强相关,说明其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研究区地表灰尘汞和砷含量大体上呈随粒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不同粒径上汞和砷含量的富集比例随粒径减小呈增加的趋势,汞和砷在>200目粒径上的平均富集比例分别为63.5%和55.8%,说明汞更容易富集在细小颗粒上.  相似文献   
102.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地对洪水灾害进行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措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也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评估指标,评估方法,遥感和GIS三个方面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概括了目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经济损失的新方法,并在研究现状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3.
芜湖市沉积物-水体PAHs扩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芜湖市不同功能区景观水体多环芳烃(PAHs)在沉积相-水相之间的扩散行为,于2017年2月选择芜湖市25处景观水体采集沉积物和水样品,对美国环保署(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的16种PAHs进行检测,运用逸度方法、响应系数进行分析.分别考虑有机碳(OC)、BCCTO(化学热氧化法测定的黑碳)和BCCr(湿化学氧化法测定的黑碳)在不同浓度(实测值、最低值、平均值、最大值)情况下对PAHs在沉积相-水相间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环(2~4环)PAHs表现出向水相扩散,沉积物作为PAHs的二次污染源,高环(5~6环)PAHs表现出向沉积相扩散,沉积物作为PAHs的汇;随着OC和黑碳(BC)含量的增加,PAHs倾向于向沉积相扩散,且倾向程度是BCCr > BCCTO > OC,表明BC在PAHs的沉积物-水扩散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响应系数结果表明中低环PAHs的逸度分数(ff)对OC、BCCTO和BCCr浓度变化的敏感度较弱,高环PAHs的ff对OC、BCCTO和BCCr浓度变化的敏感度较强,且敏感度强弱依次是BCCr > BCCTO > OC.沉积相-水体的扩散过程研究揭示了PAHs在水环境中迁移扩散的重要机理,可为环境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高亢  章慧  刘梦迪  赵晓宇  吴婷  贾其娜 《环境科学》2020,41(11):4885-4894
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芜湖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污染特征、光化学影响和来源.结果表明,芜湖市大气中VOCs全年平均体积分数为27.86×10-9,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31.16×10-9) > 夏季(28.70×10-9) > 冬季(24.75×10-9) > 春季(24.04×10-9),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峰值在08:00~09:00时与18:00~19:00时出现,与交通流量的变化有关.芜湖市大气VOCs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55.29 μg ·m-3,不同组分对平均OFP的贡献率排序为:芳香烃(48.83%) > 烷烃(21.04%) > 烯烃(18.32%) > OVOCs(11.47%) > 卤代烃(0.35%).总气溶胶生成潜势(AFP)为1.84 μg ·m-3,芳香烃贡献率最高(87.69%),其次为烷烃(12.31%).苯/甲苯/乙苯(B/T/E)比值表明,芜湖市大气中苯系物的主要贡献源为机动车排放源和工业排放及溶剂使用源.源解析显示:油气挥发源、机动车排放源、溶剂挥发源、LPG排放源、植物排放源和二次生成源对采样期内的VOCs贡献率分别为11.57%、34.53%、16.63%、20.76%、3.54%和12.97%.  相似文献   
105.
江西兴国县农田土壤固碳潜力20a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IS技术,采集38个农田土壤样品,研究了江西兴国县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a来,兴国县农田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增加的面积为621.3km2,减少的面积为38.4km2,增幅主要在0~5g/kg和5~10g/kg;千枚岩、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粘土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中有机碳变化量分布的面积分别为361.7km2、144.7km2、76.5km2、48.7km2和18.0km2,海拔在300m以下、300~500m、500~800m和800m以上的土壤中有机碳变化量分布的面积分别为358.9km2、200.2km2、62.9km2、28.0km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0a来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和初始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和海拔、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106.
洪涝灾害经济易损性模糊评价——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海玉  程先富  马武 《灾害学》2010,25(1):30-34
洪水灾害是洪水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降水量、人口密度、产值等因子在洪水易损性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有一定意义。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在GIS和模糊数学法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易损性风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将安徽沿长江地区洪涝的易损性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高度易损性、较高度易损性、中度易损性、较低度易损性、低度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沿江洪水灾害易损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在马鞍山、芜湖市、铜陵市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广阔的滨江下游平原区。这些地区应积极兴修水利,大力发展避洪产业。  相似文献   
107.
为掌握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影响因素及现场除尘效果,以便更好应用于现场实际。基于煤矿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控除尘系统,利用数值仿真和正交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除尘装置叶片参数、进风量和进风口位置等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为40°,扭转角为4°时,除尘器入口处负压值和进风量最大,而吸风口距工作面5 m、吸风量≥300 m3/min时的除尘效果较好。控除尘系统采用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后,各测点全尘除尘效率提高了40.8%~55.4%,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提高了31.4%~41.3%,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8.
芜湖、马鞍山城市重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马鞍山是安徽省长江南岸两座地域紧密相连的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主要核心城市,区域经济活跃,但都存在人口少、腹地小、总量不大的特点。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两市进行合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建设组团式复合中心的特大型城市,与合肥一起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改变皖江城市带弱核牵引的模式,对整个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推进安徽东向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测算与评价——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态足迹模型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该法对大庆市的资源与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进行了生态足迹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测算.大庆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4.5838hm2,生态赤字为3.7230hm2,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欠帐主要为能源消费,化石能源足迹占87%左右;而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生物生产面积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这与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产业结构有关.大庆市生态足迹的多样性较低,为0.5412,但其发展能力指数较好,为2.4808.同时通过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分析表明,其资源的利用效益在不断提高,在全国也处于较好的水平.建议大庆市应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等,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基于RS、GIS的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揭示黄山风景区花岗岩砂化的空间分布,探讨花岗岩砂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岗岩砂化主要分布于海拔900~1 100 m,坡度在30°~50°之间,剖面曲率25以下,平面曲率在60以上,坡向朝北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