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三角典型村域次降雨条件下氮素非点源输出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曹杰君  高扬  黄海波  黄红艳  毛亮  张旭  周培 《环境科学》2010,31(11):2587-2593
研究长三角典型都市农业村镇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氮素非点源输出特征,以期为治理该区域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典型次降雨径流事件中氮形态和输出负荷变化的研究发现:监测点总氮(T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为20.01~22.83mg/L,其中溶解态氮(DN)占TN的比例最大;研究区非点源氮流失以溶解态为主,DN又以溶解态有机氮(DON)为主.耦合各形态氮浓度与径流量特征,发现非点源氮素输出呈现2个峰值,且出现在径流峰值之前4~55min;TN、DN和硝态氮(NO3--N)浓度随降雨时间增加呈现减少趋势;氮素负荷受其浓度和径流量的共同作用,基本上呈现与氮素浓度相同的变化特征,但起伏变化较为平缓.氮素污染负荷积累曲线分析表明,村域地表径流各形态氮素均存在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三聚氰胺的降解动态与两种蔬菜的吸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菜和马铃薯为供试蔬菜,在建立蔬菜中三聚氰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N15同位素稀释法,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三聚氰胺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三聚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及两种蔬菜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三聚氰胺降解速率随着土壤中三聚氰胺质量比的增加而变慢,20d以后,降解曲线平缓,速度缓慢,残留时间延长,其降解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同位素稀释法证实两种蔬菜均可以吸收土壤中的三聚氰胺.当土壤中含有50 mg/kg和100 mg/kg三聚氰胺时,马铃薯的吸收量分别比青菜高4.4和2.1倍.青菜根部对三聚氰胺的吸收高于茎叶.高质量比三聚氰胺对蔬菜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CLUE-S与灰色线性规划混合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法,在导入区域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目标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条件下,进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统一优化,并以嘉兴北部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设置现状趋势情景、规划目标情景和规划可持续情景这3种模拟情景.规划可持续情景侧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故对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农用地持续减少起到明显调控作用,可实现生态敏感区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双重保护,是理想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CLUE-S模型与灰色线性规划的耦合能够兼顾现状条件和区域发展目标,模拟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是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d、Pb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寻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轻重金属污染,以上海市崇明岛为研究对象,结合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d、Pb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规划土地功能和提高土壤健康程度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农田、生活用地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的地区,其土壤酶活性低于湿地、林地、河道旁等人为扰动较少且水分充足的地区;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土壤脲酶对Cd、Pb较敏感;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Cd、Pb复合污染在低含量(Cd:0~1mg.kg-1;Pb:0~60mg.kg-1)时对土壤酶活性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高含量(Cd:0~20mg.kg-1;Pb:0~100mg.kg-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香樟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红苋菜(Amaranthus mangosfanus L.)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受体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具体表现为,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对萝卜根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大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萝卜受化感作用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蔬菜小.通过研究可得出结论:香樟对蔬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香樟林地发展林-菜复合种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8.
诺氟沙星作为一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并大量进入水体环境,给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安全带来隐患。研究了由3种不同填料组成的水平流和复合垂直流生物活性滤床对诺氟沙星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进水诺氟沙星浓度为392.11—686.17μg/L(平均浓度为500.97μg/L)条件下,复合垂直流滤床对诺氟沙星去除效果普遍好于水平潜流滤床,以沸石为填料的复合垂直流生物活性滤床对诺氟沙星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80.61%,说明选择合适填料和合适类型的生物活性滤床可以作为去除诺氟沙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Cr、Cu、Ni、Pb、Zn和As六种金属,结果发现,重金属光谱分析仪对Cu、Pb、Zn和As四种金属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与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数据接近,误差可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重金属光谱分析仪测定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满足大部分重金属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德兴铜矿周边土壤中铜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ssier连续逐级形态提取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土壤中铜存在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各功能区表层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Cu污染,分布趋势为尾矿库>采矿区>菜田>稻田>生活区。表层土壤中Cu的直接利用性不高,但可利用态Cu所占比例较高,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毒性。土壤剖面中Cu的化学形态分布趋势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态的跃迁能力都较差,基本不会威胁到该地区的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