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1.
江汉平原中部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C/ECD测定江汉平原中部24个表层土壤中25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所有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其中含量最高的是DDT类农药,HCHs类农药含量规律为δ-HCH>α-HCH>β-HCH>γ-HCH。研究区域农药含量较国内其他地方来说污染较低。通过成分的不同含量比较,发现该地区农药除了早期污染外,近期也有新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清淤是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白洋淀示范工程区清淤前后沉积物的上覆水与间隙水中氮磷的含量与扩散通量进行了研究,评估清淤示范工程对白洋淀内源氮磷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清淤前,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的表层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分别为0.31~8.93、0.25~5.64 mg·L-1,磷酸盐(PO43-)浓度分别为0.03~1.61、0.01~0.07 mg·L-1,由于表层间隙水中NH4+-N、PO43-浓度较高,导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扩散通量较高.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水界面NH4+-N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3.17、2.72 mg·m-2·d-1,PO43-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71、0.018 mg·m-2·d-1,表明NH4+-N与PO43-的潜在内源释放风险很高.清淤后,示范区表层间隙水中NH4+-N与PO43-浓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表层间隙水中NH4+-N浓度分别为0.19~5.50、0.43~4.33 mg·L-1,PO43-浓度分别为0~0.07、0~0.03 mg·L-1.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水界面NH4+-N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752、0.747 mg·m-2·d-1,PO43-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11、0.003 mg·m-2·d-1,可见清淤后NH4+-N与PO43-的潜在释放风险显著降低.由此充分说明,清淤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白洋淀沉积物的内源氮磷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化床结晶软化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某地下水进行软化处理,研究考察了软化药剂投加量、诱晶颗粒粒径、诱晶颗粒填料高度、入水流速、碳酸钙过饱和度等参数对水质硬度去除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药剂投加量为220 mg·L~(-1)时,出水钙硬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总硬度去除率达到60%,出水总硬度可达300 mg·L~(-1)左右。使用石英砂颗粒作为诱晶材料,粒径为0.21~0.43 mm。当诱晶材料填料高度为40 cm,入水流速控制在40~70 m·h-1时,均可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优化反应参数,可控制处理后的出水总硬度在300 mg·L~(-1)左右,即去除235 mg·L~(-1)的暂时硬度,煮沸的水不再浑浊,无水垢生成,并且出水pH可控制在8.5以下。此外,探究了多相流化过程中诱晶颗粒的线性增长速率以及床层增长速率与过饱和度、颗粒粒径、入水流速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晶体线性增长速率相关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卤氧化铋由于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合适的禁带宽度,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改变卤氧化铋复合物中卤素的组成能调节禁带宽度,优化光催化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片层状BiOBr_xI_(1-x)固溶体催化剂,利用XRD、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分析了BiOBr_xI_(1-x)固溶体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单体卤氧化铋相比,BiOBr_xI_(1-x)固溶体催化剂提高了可见光激发率和载流子转移率,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更好;当Br/I比为4/6时,BiOBr_xI_(1-x)固溶体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其降解速率常数是组成为40% BiOBr+60% BiOI的机械混合催化剂的2.7倍。通过添加活性组分捕获剂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机理的结果显示:BiOBr_xI_(1-x)固溶体催化剂光降解甲基橙过程中h~+直接氧化甲基橙分子起主导作用,也存在一定的·O_2~-对甲基橙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异味是生物发酵制药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目前,针对生物发酵制药行业VOCs和异味污染特征及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较少,有关制药企业VOCs和异味污染在监管和治理方面均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甚至导致个别药企因环保措施治理不到位而只得搬迁的情况.本文以生物发酵制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不同生产流程、污水处理站和菌渣处理阶段VOCs和异味的污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概述了应用于VOCs和异味末端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因此,为更好地解决生物发酵制药行业VOCs和异味污染问题,未来应重点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①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污染物的源头削减;②开展针对发酵制药行业VOCs和异味的污染特征研究,建立快速、有效追溯VOCs和异味污染来源的方法;③针对VOCs和异味的污染特征,筛选高效和经济的治理技术;④推进生物发酵制药行业VOCs和异味排放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演变的解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防治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境逐渐破碎化且不同生境的有机质来源及演变过程尚不清楚.通过对白洋淀河道、湖面、鱼塘、荷塘4种不同生境沉积物岩芯正构烷烃含量与组成特征的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以解析其有机质的来源及演变.结果表明:由于受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生境沉积物的有机质来源不同.鱼塘和荷塘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以藻类等水生低等生物为主,分别达到78.3%、72.7%;河道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则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占比为63.8%;开阔湖面沉积物中不同有机质来源所占比例分别为水生低等生物33.0%,水生高等植物26.2%,陆生高等植物40.8%.该结果与白洋淀地区人类活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相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随着雄安新区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和环保工程的实施,白洋淀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藻类等水生低等生物在河道和湖面的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占比开始缓慢降低,但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深且藻类死亡后仍大量沉积于沉积物中,鱼塘和荷塘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中水生低等生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以及气相质谱法(GC/MS),以白洋淀典型区域(鱼塘、开阔水域)的清淤区和未清淤区作为采样点,探究清淤前后沉积物样品中22种抗生素和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并评价其风险.结果表明,白洋淀沉积物中22种抗生素的含量范围为0~52.89 ng ·g-1,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最高.南刘庄开阔水域的抗生素平均含量为46.25 ng ·g-1,远高于采蒲台开阔水域的19.07 ng ·g-1.南刘庄清淤后抗生素的平均含量为9 ng ·g-1,比清淤前降低了80.54%,清淤效果明显,而采蒲台区域清淤前后沉积物中抗生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别.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总量范围在23.79~329.40 ng ·g-1,其中萘的含量最高可达242.02 ng ·g-1,荧蒽的含量最低;南刘庄区域开阔水域沉积物中PAHs的平均含量为117.45 ng ·g-1,高于采蒲台区域的57.98 ng ·g-1,南刘庄开阔水域清淤后PAHs的平均含量为50.49 ng ·g-1,减少了57.01%.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南刘庄开阔水域S2区域的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为高风险,说明白洋淀未清淤区域沉积物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风险不容忽视;而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较低,仅府河S1区域的萘处于中风险,其它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理统计、地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灵宝市的金矿选冶区土壤汞的空间分布特性和污染程度评价。Hg和Cu、Zn、Pb、Cd重金属元素存在较大的偏度和峰度,为了使这些元素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降低其偏度和峰度,采用了Box-Cox变换。地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土壤Hg元素具有空间结构特性。用普通克里格插值绘制的研究区Hg含量地球化学图体现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指标得出的研究区Hg污染等级分布图为土壤恢复治理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佛山市无铬钝化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依据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方法,在对佛山市无铬钝化清洁生产技术路径即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佛山市无铬钝化清洁生产技术路线图,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了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该技术路线图对促进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建立,以及保护地区环境和推动相关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氧化法合成了2种绿锈(GR),并与磁性Fe_3O_4进行复合形成了2种磁性固磷剂M-GR(SO_4)和M-GR(CO_3)。通过M-GR(SO_4)和M-GR(CO_3)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理论模型更符合2种磁性绿锈对磷酸根的吸附情况,说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研究了不同pH和不同浓度阴离子(Cl-、SO_4~(2-)、CO_3~(2-))以及腐殖酸(HA)作用下2种磁性绿锈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变化情况,发现在pH为5.5~6.2时,M-GR(SO_4)固磷率为90%;而pH在5.5~9.2间M-GR(CO_3)固磷效果最好,为30%。Cl~-对磁性绿锈固定磷酸盐几乎无抑制作用;SO_4~(2-)对M-GR(SO_4)固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M-GR(CO_3)影响不明显;CO_3~(2-)的引入对不同吸附剂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M-GR(SO_4)的影响更大;HA对M-GR(SO_4)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MGR(CO_3)的影响则可以忽略。该研究为磁性绿锈作为磷吸附剂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