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2.
山东烟台金斗山金矿非金属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烟台金斗山金矿内的贯通性非金属矿物石英及碳酸盐类的化学成分、晶体习性、流体包裹体和天然热发光特征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 ,矿床的主成矿阶段的环境介质为酸性偏中性 ,富矿和贫矿石英的热发光曲线均为双峰型 ,但峰点温度、总积分强度有显著差异。碳酸盐类矿物的总体演化趋势为从富镁铁向富钙方向演化 ,碳酸盐热发光曲线的峰型和积分强度是判别成矿期和非成矿期碳酸盐的可信参数。  相似文献   
3.
耕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分析我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国情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对耕地大量需求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必须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会议和中央领导的一系列讲话多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立足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梳理了中央近期重要会议有关精神和中央领导的有关要求,同时分析了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初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提出了探索实施商业性矿产风险勘查补贴制度、动态修编或调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改革创新矿业权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及矿区和谐的有机统一等四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 (1 Tg = 1012 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较高,而东部地区的川鄂山地长江干流、鄱阳湖水系以及洞庭湖水系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上游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耕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对我国而言,经济飞速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每寸土地都显得弥足珍贵。在收集我国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资料,并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耕地资源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耕地资源的减少引起了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量的变化,而耕地复种指数也是影响耕地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并提出适合我国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龙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彩池、滩流、雪山、峡谷、古寺、民俗“六绝”而闻名于世,具有独特珍贵的地貌科研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通过对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分析,对比四川省的世界自然遗产,探讨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内部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入分析,提出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世界遗产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研究区域,从研究区域的资源价值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选取了5个Ⅰ级指标: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区域规模、交通便利程度,12个Ⅱ级指标:年代久远程度、民俗代表性、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完整性、典型性、观赏性、地域组合、环境容量、通达性与服务中心距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YAAHP软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层次分析,得出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西递、宏村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其旅游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对策,以期达到对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与总结内蒙古高原中南缘以往对第四纪环境演化的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手段,认为内蒙古高原中南缘全新世早期气候温和干燥,逐渐向暖湿转化,大暖期普遍出现在7-5ka B.P.;晚期气候转为冷干,并具有波动性。未来环境演化将主要集中在内陆湖泊的全球变化响应上,纹层研究、磁性测量以及数学工具将会得到大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太湖西部河网中沉积物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芸  易齐涛  陈求稳  黄蔚  张涛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3890-3897
选取太湖主要入湖水系(西苕溪水系和宜溧-洮滆水系)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完成水体及表层沉积物各102个样品的采集,分析了沉积物中氮(N)不同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苕溪水系表层沉积物总氮(TN)含量高于宜溧-洮滆水系,均值分别为2164.91 mg·kg~(-1)和983.52 mg·kg~(-1),两个水系间沉积物T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西苕溪和宜溧-洮滆两个水系沉积物中无机氮(IN)以氨氮(NH+4-N)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120.90 mg·kg~(-1)和49.85 mg·kg~(-1),而硝态氮(NO_3~--N)平均含量仅为9.60 mg·kg~(-1)和13.95 mg·kg~(-1).沉积物中有机氮(ON)含量及分布与TN相似,西苕溪和宜溧-洮滆水系ON均值分别为2034.41 mg·kg~(-1)和917.77 mg·kg~(-1),占各自TN的百分比分别为93.90%和92.99%.表层沉积物各形态N之间及与上覆水体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的浓度梯度可能会驱动IN向上覆水体进行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