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水资源经济价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文基于水资源的效用价值论,探讨了如何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来计算分行业的水资源经济价值,并具体应用于海河流域的6个案例区,计算了灌溉种植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水资源经济价值,6个案例区综合水经济价值为5.9~25.2元/m3,北京最高,安阳最低,计算结果为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价预测长期边际成本模型的GMM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介绍了GMM方法原理,应用GMM估计方法对城市水价预测长期边际成本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水人数、用水量、用水结构、可变成本及固定成本等水价相关因子的参数估计,实现水价长期边际成本的预测,并以苏州市为实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MM的样本估计解决了长期边际成本数学模型需求数据量较大的要求,提高了水价长期边际成本预测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水文水资源效应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W EP-L),模拟了不同下垫面条件情景下的水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通过对比分析2种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量,初步得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了局部水循环和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加强了水循环的垂向过程,引起地表截留量、土壤入渗量、土壤蒸发量以及补给地下水量增加;削弱了水循环的水平过程,引起地表径流量和河川基流量减少,壤中流微弱增加;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增加,狭义水资源量减少,但有效蒸散(发)量增加,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大尺度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河道外用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0、1993、1997三年的全国性河道外用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 ,结合有关社经资料 ,全面系统分析了全国及各流域片的用水总量、用水组成、用水指标的变化趋势。从1980年至1997年 ,全国总用水量由4437亿m3 增加到5566亿m3,平均每年增加66 4亿m3,年均递增率为1 34 % ;用水组成有明显变化 ,农业用水比例由83 4 %下降到70 4 % ,工业用水比例由10 3 %上升到20 2% ,生活用水比例由6 3 %上升到9 4 % ;人均综合用水量变化不大 ,稳定在450m3左右 ;综合用水效率不断提高 ,万元GDP(1980年不变价)用水量由9820m3 下降到2410m3。  相似文献   
5.
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进行表征 ,并在GIS技术支持下 ,对中国东北区天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结合东北区 1986~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 ,揭示了东北区天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956~2001年间 ,东北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1991.52亿m3,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且水资源变化具有33a、11a和 4a周期 .1980~2001年间 ,东北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年际间的变化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变化表明 ,需在分布式生态 水文机理剖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东北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科学调整 ,以使得在人类活动剧烈干扰的环境背景下 ,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  相似文献   
6.
不同回流位置对潜流人工湿地氮分布及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脱氮实验比较了不同回流位置(进水口、前部、中部、后部)对潜流人工湿地的氮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和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回流与未回流处理相互之间的氨氮(NH4+-N)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回流位置越靠近进水口,湿地中总氮(TN)分布浓度越低。将湿地出水按1/3的回流比回流到湿地进水口,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差...  相似文献   
7.
不同布水方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效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4种布水方式(一般水平流式、波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脉冲示踪剂试验,获得了不同布水方式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并计算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表观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同时,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不同布水方式的相对水力效率.最后,由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模型和连续混合反应器模型分别估算上述停留时间和相对水力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布水方式和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水力效率为波流式一般水平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2003年59个国家以及1998-2005年中国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其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指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水环境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移民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宁南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剖析,建立了农业发展模式,提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的搬迁人口规模。讨论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和方法,以2000年作为基准年对宁南山区的人口、粮食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当地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相应的农业生产能力,最后根据GDP和粮食生产能力,给出了宁南山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将从现状的230×104人提高到2020年的400×104人,以县为单元累计的行政合理移民规模为不到50×104人,可使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恢复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