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7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北京地区水霉科真菌在不同污染水体中分布和数量变化的调查研究表明,水霉科游动孢子在水体中的数量随水体污染程度的变化而不同:一般在净水中较少,在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的水体中明显增多,污染加重时逐渐下降,在重污染区明显减少,在近于毒污染的水体中则几乎绝迹.可见水霉科真菌在不同污染水体中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其用作对水体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生物指标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多种染料的微生物脱色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印染、毛纺等废水处理场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3株对36种染料有脱色能力的细菌。其中三株转化单胞菌D_(32),D_(33),D_4分别对29种染料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其完整细胞对单一染料的脱色活力达2.6mg·g~(-1)(细胞湿重)·h~(-1)。对脱色反应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3.
单甲脒农药的微生物降解代谢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门多萨假单胞菌DR-8菌株对单甲脒农药的降解代谢。该菌利用率甲脒作为生长的唯一氮源,其对单甲脒的呼吸作用试验确证了该农药的生物可降解性。单甲脒对细菌生物氧化代谢关联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脱氢酶对单甲脒较敏感,而NADH氧化酶则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沼泽红假单胞菌H3对酸性红B2GL染料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印染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H3),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细胞可将100mg/L酸性红B2GL染料去除到30mg/L.完整细胞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细胞浓度20—25mg/mL(湿重).低浓度的阳离子对脱色影响不大.在通Ar气使严格厌氧和加有还原性辅酶I的条件下无细胞提取液的脱色活性最高,比活率为154×10-2mg/(mg·h).根据降解产物的分析,推断了该菌对酸性红染料的降解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进行煤炭脱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松藻煤矿分离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株T-4,能够利用煤炭中的黄铁矿作为能源基质,用含有细胞量10~8-10~9个/ml,pH1.55-1.70的种菌液,脱除煤炭中的无机硫,并进行了细菌煤炭脱硫的条件试验,9个样品4—72h试验结果,总硫量由1.31—2.45%降至1.05—1.88%,黄铁矿硫脱除率达86.11—95.16%.  相似文献   
6.
用无机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处理印染废水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正> 随着印染工业的发展,印染废水排放量增大,废水中染料、浆料和化学助剂等使废水的成份复杂,色度深,水质不稳定,COD高。这些生物难降解的化合物在环境中造成污染。近年来,人们借助微生物对染料进行降解及处理废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国内外已分离到能降解染料的菌株有十几个属,几十种,其中以假单胞菌属的菌最多。这些菌多数对偶氮染料起降解作用。也有人分离到对染料脱色的酵母菌。沈如玉等分离到一混合脱色菌株ZE—1,投加到丝绸印染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起到良好的效果,韩树琴等利用蜡状芽孢杆菌固定化细胞降解酸性红B的研究。本实验室筛选出能对90  相似文献   
7.
热带假丝酵母314号固定化细胞分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比较了三种生长培养基对热带假丝酵母314号细胞分解苯酚活力的影响。在以苯酚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酶活力较高,125mg湿细胞一小时可分解苯酚5425.8μg。用3.0%的琼脂固定化后,固定化细胞酶的相对活力为44.4%。诱导能显著地提高固定化细胞的酶活力,最适的诱导时间为12—18个小时。 2.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和自然细胞的某些性质。两种细胞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7℃;反应的pH范围均在3.5—11之间;固定化细胞热稳定性稍差;Cu~(2 )和Zn~(2 )对自然细胞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CN-明显抑制两种细胞酶活力。 3.固定化细胞装柱后连续处理浓度约为150ppm的苯酚溶液,20天内的出水酚浓度平均为0.29ppm,在此条件下固定化细胞的半衰期为11天。 4.连续处理苯酚过程中,固定化细胞所丧失的酶活力可以通过再培养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周庆  陈杏娟  郭俊  孙国萍  许玫英 《环境科学》2013,34(7):2855-2861
以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S12为实验菌株,研究了零价铁(ZVI)存在条件下微生物的厌氧偶氮还原特性及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ZVI可显著促进菌株S12的厌氧偶氮还原速率.培养30 h后含有20 mmol.L-1微米级ZVI和S12菌的培养体系中,菌株S12对1 mmol.L-1苋菜红的脱色率达100%,比不含ZVI的S12菌培养体系和只含ZVI的体系的偶氮还原率分别提高了23.16%和94.66%;在额外含20 mmol.L-1甲酸钠的培养体系中,ZVI的存在也使S12菌对苋菜红的脱色率提高了20.54%.此外,ZVI的存在可显著提高培养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耐受能力.在投加ZVI和菌株S12培养体系中,连续批量投加浓度为1 mmol.L-1的苋菜红可在276 h内实现11次有效脱色,而不含ZVI的S12菌培养体系中只能实现3次有效脱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ZVI与菌株S12协同培养体系的最适反应pH为9.0,最适ZVI投加量为60 mmol.L-1.与毫米级和纳米级ZVI颗粒相比,微米级ZVI颗粒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ZVI协同促进偶氮染料的生物治理效果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从印染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广谱偶氮还原菌AzoR-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偶氮还原特性分析.通过细胞形态和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柠檬酸菌属细菌,定名为Citrobacter sp.AzoR-2.通过对其偶氮还原特性的研究表明,菌株AzoR-2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氢气为电子供体还原多种偶氮化合物,具有广谱偶氮还原特征.对电子供体和偶氮键的定量分析表明,还原过程中偶氮键接受的电子全部来自一级电子供体.氧气对其偶氮还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菌株的偶氮还原系统定位在菌体的细胞膜上,推测该菌株的偶氮还原与菌体膜上的电子传递过程密切相关.菌株AzoR-2的厌氧偶氮还原在碱性pH值范围发生,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7.5.菌株偶氮还原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泛,在20~40℃范围内都显还原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35℃.具有偶氮还原能力的柠檬酸菌在受偶氮染料污染的环境以及在印染废水的脱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其脱氮的微生物学机理,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从同步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氨氮和高COD的SBBR生物膜和渗滤液原水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并提取微生物总DNA,使用细菌通用引物对(GC341F/907R)从总DNA中成功扩增出目标16S rDNA片段,然后对扩增的16S rDNA进行DGGE,对凝胶染色并进行条带统计分析和切胶测序,使用序列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驯化后的SBBR生物膜和渗滤液原水中都有比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驯化的生物膜细菌主要来自渗滤液原水,而且生物膜细菌在反应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群落结构变化;在该SBBR中有多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共存,说明该反应器中可能同时存在全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3种脱氮方式.研究结果为SBBR脱氮微生物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