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挠力河流域面积为241.67×104hm2。其自然条件决定了该流域具有极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从198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流域湿地景观和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然湿地资源从1982年的53.32×104hm2变成2000年的17.17×104hm2,减少了67.8%;而水田面积却增加了38.5倍,同时,旱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该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近20年来该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并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探讨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土地利用与湿地之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湿地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辽东地区金矿成因类型、金矿化集中区及成矿地质条件,揭示了金矿成矿规律,并指出在辽东隆起区内太古字和无古字变质地层、深断裂或大断裂带、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质类岩石三者共存(三体一位)于一个地区,是形成金矿化集中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若尔盖高原泥炭赋存规律成矿类型及资源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指出若尔盖高原是中国最大泥炭分布区,共有泥炭地 442块,泥炭面积4605.28km2,容积储量为 7361.67×108m3大地构造、地貌和气候是 3个基本控矿因素,并划分出3个成矿带和4个泥炭成矿类及所属12个成矿型(亚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1:50万土地资源图的分类系统原则、依据、标准或指标体系,以及制图方法、颜色设计等制图理论和技术问题,对编制各类土地资源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盐碱苇塘广泛分布于东北松辽平原地区,是该区域宜渔国土资源的主要类型之一.根据松辽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的生产实践,本文以吉林省西部的大安市叉干镇科技试验示范区为例,初步介绍了盐碱苇塘资源渔业开发的5项关键技术措施,以供同类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作。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作不断遭受风化、剥蚀,结果形成了大量的含金碎屑物,并在以流水为主的动力作用下被搬运、分选,最终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燃煤灰渣中微量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研究了锅炉飞灰和底灰中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探讨了煤炭燃烧后,微量元素在灰渣中的集散及其影响因素,飞灰和底灰中大多数元素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7种元素高于克拉克值,其余8种低于克拉克值,飞灰中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富集因子高于1,呈富集状态,而底灰中多数元素富集因子小于1,飞灰和底灰中微量元素含量与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呈线性关系,微量元素含量不仅与煤有关,还受锅炉燃烧方式等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三江平原的3种主要沼泽类型——小叶樟沼泽、乌拉苔草沼泽、毛果苔草沼泽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和植物中的总硫质量分数及水中硫酸盐质量分数进行分析。3种沼泽土壤总硫质量分数的顺序为小叶樟沼泽(622.4 mg/kg)<乌拉苔草沼泽(820.5 mg/kg)<毛果苔草沼泽(1022.4 mg/kg);植物总硫质量分数的顺序为小叶樟(1638.5 mg/kg)<乌拉苔草(1796.9 mg/kg)<毛果苔草(1892.8 mg/kg);水中硫酸盐的质量分数为小叶樟沼泽(1.69 mg/kg)<乌拉苔草沼泽(1.81 mg/kg)<毛果苔草沼泽(2.00 mg/kg)。并探讨了典型湿地生态系统中硫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湿地冷湿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湿地周围不同距离农田的近地面气温、湿度、地温以及典型湿地地温的测定表明 ,湿地冷湿效应与湿地植被及其积水深度有关。在所选择的 3种湿地植被中 ,漂筏苔草积水最深 ,冷湿效应最大 ,其次为毛果苔草 ,小叶章最小。不同距离农田的近地面气温和湿度变化不同 ,随距离增加 ,温度增大 ,湿度减小。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湿地的局部冷湿作用造成的。农田地温平均值高出小叶章湿地 4℃之多 ,高出漂筏苔草湿地近 5℃ ,表明湿地的制冷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含盐碱斑的重度盐化草甸土种稻脱盐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嫩平原西部内陆盐碱湿地的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镶嵌形成的复区为对象,进行了种稻脱盐过程试验。在不采取化学、物理等其他措施的前提下,单纯采用种稻水洗方法,经过5年连续试验,土壤表层平均盐分质量分数由4.5%降至0.15%,水稻产量由第1年的近于零,上升到第4年的4250kg/hm^2,表明运用简单的种稻脱盐方法改良强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复区具有可行性。这一结果对合理利用劣质土壤资源和重建西部严重荒漠化生态景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