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研究发展历史,总结MBR在污水回用和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讨论了阻碍MBR推广应用的因素,展望了MBR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环境科学的特点,立足于长远发展,从生态哲学角度分析了生态道德观对环境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分析认为应用生态的观点来学习和研究环境科学,才能达到最大程度防治的目的;合理融入生态观念的环境治理技术有利于经济发展;生态道德观是环境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质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动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生态道德观为指导的结论。另外本文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生态道德观在指导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烛缸法培养富集、分离,结合除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8, DNPA9和DNPA10。在富氮富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各菌株的脱氮率均大于75%,除磷率均大于78%。采用多相分类的方法确定了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类地位,DNPA8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NPA9为水生丛毛单胞菌属首次发现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10为约翰逊氏不动杆菌。该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TiO2/凹凸棒土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活性大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凹凸棒土作为载体,以 TiOSO4为钛源,采用超声分散-再沉淀法制备了 TiO2粒径为 10 nm 左右的锐钛矿型 TiO2/凹凸棒土复合催化剂.并采用 X 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谱仪对复合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制备复合催化剂的最佳条件:凹凸棒土与 TiO2的质量比为 1:3.0,煅烧温度为 450 ℃....  相似文献   
5.
徐爽  刘存歧  董梦荟  刘莎  李博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317-3323
2011—2012年期间,以白洋淀8个国控监测点为采样点,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和理化参数的分析,揭示了白洋淀碱性磷酸酶活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春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大,夏秋季达最高值,冬季最低,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样点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氨氮和氮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与温度、总磷、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推测浮游植物密度可能是影响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可能主要与微生物相关,与沉积物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水体和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采样点富营养化程度一致,可以作为白洋淀富营养化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逐渐减退,面临着入淀水量减少,干淀频繁、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功能。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3种杀真菌剂对 AM真菌侵染和黄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学礼  王平  马丽  孟静静 《环境科学》2012,33(3):987-991
为了合理施用杀真菌剂,充分利用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资源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投入和环境污染.本试验在土培条件下,以非灭菌土为生长基质,研究了喷施苯菌灵、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侵染和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药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霉总体上表现出促进黄芩生长的趋势,但菌根效应因杀真菌剂不同而有差异.不同施药条件下,未接种黄芩生长受到抑制,接种株中,喷施苯菌灵,植株地上部K和地下部Fe含量显著降低;喷施苯醚甲环唑,植株全N、地上部K、地下部黄芩苷和Ca含量显著降低;喷施氟硅唑,菌根侵染率、植株全P、黄芩苷、K、地上部Cu、地下部全N、Ca、Zn和Fe含量显著降低.氟硅唑对摩西球囊霉和黄芩生长抑制效果大于苯醚甲环唑和苯菌灵.说明氟硅唑对摩西球囊霉毒性大.因此,为了减轻杀真菌剂对AM真菌的危害,发挥菌根效应,在达到防治病害的基础上应选用对AM真菌毒性小的杀真菌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超声-生化(两级好氧)联用的方法,对8-羟基喹啉废水的降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废水的预处理方法为超声降解法,文中分析了溶液初始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全程时间以及超声细胞粉碎机的变幅杆直径大小对废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变幅杆直径为25mm,溶液初始浓度为0.6g/L,超声全程时间在20min,最佳超声时间为2s时降解效率最高,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40.4%。本实验生化处理方法为普通活性污泥法(两级好氧),一级好氧反应池停留时间选择10h,去除率为69.4%;二级好氧反应池停留时间选择6h,去除率为71.7%。超声-生化(两级好氧)联用对8-羟基喹啉废水处理效果良好,CODcr总去除率达到94.4%。  相似文献   
9.
鲁秀国 《化工环保》2002,22(2):118-120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一带现有大量以回收旧报纸为原料的小型造纸厂。这些小造纸厂所采用的工艺是 :首先将废报纸用质量分数为 15 .0 %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在 80~ 90℃的条件下浸泡 3~ 4h(不定时补充氢氧化钠 ,以维持浸泡液的浓度 ) ,然后将脱墨的纸汲压、漂洗后 ,再进行研浆、消毒、造纸。当浸泡液的颜色变得很黑时 ,将其排放掉 ,重新换浸泡液。此脱墨废水含NaOH 5 .0 %、染料 7.0 %、碳黑 3.5 %、木质素 4 .5 % (均为质量分数 ) ,COD达 30 0 0 0mg/L以上 ,如不加处理 ,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研究的目的 ,就是寻找一种最佳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盐析分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3种含氯除草剂,建立并优化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条件,考察了萃取剂种类、盐析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及试样pH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对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滴丁酯的质量浓度在0.1~100.0mg/L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29%、79.16%和70.2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3%。该方法操作简便、绿色环保,适合于水中含氯除草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