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郊农业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郊农业区的金脱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解译2009年的Spot-5卫星遥感图获取了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的DEM图,利用ArcGIS 9.3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分析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各子流域出口处采取水样,分析其TN、NH4+-N、NO3--N输出浓度、输出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结构、施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氮素污染严重,其TN、NH4+-N输出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夏、秋季,而NO3--N的输出浓度的季节差异较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对NO3--N的输出浓度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林地、水面表现为源作用,水田、旱地、居民地为汇作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结构对其影响不同,年度尺度上对NO3--N输出影响最大的为旱地,春夏季为林地,秋冬季为旱地.TN、NH4+-N的输出浓度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较差,各形态氮素的输出量与纯氮施用量、人口数、养猪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巍  殷辉  刘凡  冯雄汉  谭文峰 《环境科学》2011,32(8):2477-2484
以深入理解水钠锰矿结构中低价锰离子的含量及分布对其铅吸附性能的影响为目的,通过不同pH(pH为2、4、5)的焦磷酸钠溶液络合浸提酸性水钠锰矿结构中的Mn(Ⅱ)和Mn(Ⅲ),研究了浸提锰离子的形态、含量、矿物的锰平均氧化度和Pb2+的吸附量及其伴随Mn2+、H+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锰平均氧化度为3.670的酸性水钠锰...  相似文献   
3.
水生生物对三唑磷的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环境中日益严重的有机磷农药污染问题,选择广泛使用的三唑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对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层次生物物种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建立了基于对数-逻辑斯蒂分布的水生生物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模型,并采用概率图和吻合度检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水生生物对三唑磷的 SSD 服从对数-逻辑斯蒂分布,其参数为 α=-0.4788±0.2381,β=0.7546±0.1078.基于该 SSD 模型,获得三唑磷的 5% 危害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the species, HC5)值为 1.992×10-3 mg/L,并推导出三唑磷的最大浓度基准值(criteria maximum concentration, CMC)值为 9.96×10-4 mg/L.对 HC5、CMC 与单一物种的安全浓度的比较研究指出,基于 SSD 方法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更为严格,也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渤海莱州湾海域中三唑磷的监测数据,预测了其对物种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ly affected fraction, PAF)为 0.36%,对该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掺钴水钠锰矿对铅的吸附及对砷的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辉  冯雄汉  邱国红  谭文峰  刘凡 《环境科学》2011,32(7):2092-2101
为了研究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锰氧化物作为环境友好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在浓盐酸还原高锰酸钾制备水钠锰矿过程中添加氯化钴,在常压回流条件下一步合成了三维纳米微球状水钠锰矿,考察了其铅吸附和砷氧化能力.应用粉晶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N2物理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产物晶体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消除城市化过程不利影响的日益重视,城市森林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深圳特区城市森林详细大量的样方调查,对城市森林植物科属种的成分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区共有植物106科289属445种;其中大戟科、棕榈科、桑科、樟科、桃金娘科、蝶形花科、茜草科、山茶科、禾本科、含羞草科和木兰科11科的属种数占多数,共占101属182种,占总属数的34.95%和总种数的40.9%;在289属中,种数最多的是榕属(18种),其次是冬青属(9种),木槿属(6种),蒲桃属(6种)和润楠属(6种),共占总属数的1.73%,总种数的10.11%。特区种子植物可戈Ⅱ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深圳特区城市森林中的热带成分共有220属,357种,分别占特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80%和83.2%,可以看出,特区较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快速城市化过程并没有改变其强烈的热带性质。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分受到了城市化的强烈干扰,不仅表现在景观水平上的生境破碎化,更重要的是在小尺度的物种组成结构中有明显反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森林后期更新与维护带来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80.8%~94.1%。不同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200~2000μm团聚体中,且>50μ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比<50μm粒径的高;但69.8%~86.6%的有机碳分布在<50μm粒径团聚体中,其中以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最大(35.2%~45.9%),细微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而粗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碳以2~20μm粒径的最低,<2μm和20~50μm中有机碳的活性相差不大;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均为水耕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比旱耕利用方式下(果园和旱地)的高,但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加,由水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所占的比例较大逐渐过渡到以旱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的比例较大。由于供试样品中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积累最大、固定的有机碳最多,可以考虑将2~20μm团聚体作为土壤固定有机碳的特征团聚体。这些结果可为我国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循环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对黑碳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200-800℃热解水稻秸秆制备BC,以Boehm滴定和FTIR表征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研究了不同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都将产生影响。秸秆碳化后官能团会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醚键(C-O-C)、羰基(C-O)、甲基(-CH3)和亚甲基(-CH2)消失,仍存有羟基(-OH)和芳香族化合物。BC有相同的化学结构,都以芳环骨架为主,但所含官能团种类有一定差异,同种官能团振动形式也不同。酸性和碱性官能团数量都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高温和低温不利于官能团的形成,300~600℃对应的碱性官能团含量高于酸性官能团含量。  相似文献   
8.
物种敏感度分布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的外推方法,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论文阐述了物种敏感度分布在生态毒理学的应用背景,以及其基本内涵与研究步骤,同时介绍了物种敏感度分布在生态毒理学中应用的两个方面:制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对污染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并对物种敏感度分布的不确定性和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Zn2+和Mn2+处理锰平均氧化度较高的水钠锰矿,对比研究了经不同浓度的Zn2+和Mn2+处理后矿物的锰平均氧化度、d110面网间距、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以及吸附过程中Zn2+和Mn2+的最大释放量等的变化.同时,通过Zn2+和Mn2+与水钠锰矿表面反应行为的不同,进一步明确矿物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数量与重金属吸附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钠锰矿经Zn2+和Mn2+分别处理后,矿物类型未改变,并具有相似的晶体形貌.Zn2+溶液处理水钠锰矿时,随着Zn2+浓度的增大,水钠锰矿的锰平均氧化度和d110面网间距不变,说明结构中空穴数量未改变,Zn2+通过占据部分吸附点位,导致其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从3190 mmol·kg-1减少为2030 mmol·kg-1.而Mn2+溶液处理水钠锰矿时,大多数Mn2+被氧化为Mn3+,这些Mn3+部分位于八面体空穴上下方的吸附位点,部分进入八面体空穴中.随着加入的Mn2+浓度增大,Mn2+被氧化为Mn3+而进入八面体空穴的数量增多,锰平均氧化度减小,d110面网间距从0.14160 nm增大至0.14196 nm,说明结构中空穴数量减少,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从3190 mmol·kg-1减少至1332 mmol·kg-1.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钠锰矿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数量对Pb2+的吸附量的大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两组典型毒性数据为例,综合比较了5种常见概率单位模型计算程序在EC50估算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3种不同置信区间的估算方法.在对照组受抑制率为零时,5种方法的参数估算结果一致;当对照组受抑制率不为零时,将对照组数据纳入整个计算过程的方法可以给出可靠的参数估算结果.3种不同置信区间估算方法的比较表明:在毒性数据分布对称性良好的情况下,基于Delta函数与Fieller定理的方法给出的结果相近,但后者可以在更广泛的情况下给出置信区间;相比而言,基于bootstrap重抽样的非参数方法获得的置信区间较窄,表现出更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