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减少磷尾矿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磷尾矿的钙、镁、磷元素的分离,以高镁磷尾矿为原料,采用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进行酸解,探究磷尾矿中主要物相在DTPMP中的分解机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投料比对磷尾矿中MgO、CaO和P_2O_5分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对P_2O_5的分解率影响较大,高温更有利于尾矿中镁的溶出,在pH为2. 5,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80℃,投料比为1. 56时,MgO、CaO和P_2O_5的分解率分别达到61. 05%、38. 23%和9. 67%。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为浸镍剂,从某表面处理工业园电镀废水处理污泥中提取镍,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探讨了影响镍浸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污泥粒径、硫酸质量分数、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并对硫酸浸镍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粒径为147μm、硫酸质量分数为20%和固液比为1∶7(g∶m L)时,在常温条件下反应60 min,污泥中镍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硫酸浸出镍的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其动力学方程为1-23η-(1-η)23=KDt,浸出反应级数为1,浸出活化能Ea为3.127 k J/mol,指前因子A为0.011 7,反应速率常数为K=0.0117e-3.127RT,根据该模型可知,硫酸浸出镍的决定步骤为固体膜扩散。  相似文献   
3.
4.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强化技术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重金属残留会严重破坏土壤环境,直接威胁到农作物及食品的安全,进而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十分必要。植物修复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环境友好型的原位修复技术。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基础上,展现了不同类型植物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处理能力,并针对植物修复技术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和基因工程等几种主要植物修复强化技术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在植物修复技术中各种强化技术措施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并对未来植物修复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粘土矿物累托石为载体、以铁盐作交联剂,利用水溶液插层方法制备了铁/累托石复合物。采用FT-IR和XRD两种表征方法对铁/累托石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复合物的结构变化和层间间距变化,并探讨了复合物制备条件以及反应过程中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复合物投加量和H2O2浓度因素对催化降解活性艳蓝的影响。研究表明:铁聚合物插入到累托石的层间结构中,扩大了累托石的层间距;当Na+/Fe3+比值为0.5,Fe3+/累托石比值为10 mmol/g,p H为3左右,催化剂用量为0.5 g/L时,H2O2浓度为100 mg/L时,活性艳蓝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验表明,铁柱撑累托石/UV/Fenton工艺对活性艳蓝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左旋氧氟沙星(LEV)是常见的抗生素之一,抗生素排入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选择高效快速对其降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简单的共价固载模式,以β-环糊精(β-CD)为载体,通过键连和共沉淀的方法合成NiCo2O4@β-CD催化过一硫酸盐(PMS),在优选的实验体系即NiCo2O4@β-CD/PC体系(PC为PMS及碳酸盐)中,通过在不同体系中改变PMS投加量、催化剂(NiCo2O4@β-CD)投加量、碳酸盐投加量以及加入不同阴离子考察体系对LEV的降解效果,同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的循环实验和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500 mg/L浓度的PMS作为降解LEV(10 mg/L)的最佳氧化剂量。催化剂浓度达到50 mg/L,碳酸根离子浓度达到60 mg/L的体系降解效果最佳。Cl-会加快LEV降解速率,但会减少LEV反应趋于平衡时的降解率,SO42-的加入对实验体系降...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90-95
文章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以ZIF-67聚合体作为前驱体,通过还原气体煅烧制备钴掺杂碳材料,并以此为活化剂研究其活化PS降解苯酚的效果。此外,对影响苯酚降解效果的因素(材料的合成煅烧温度、材料中Co的含量、加入PS的量、初始pH值以及自由基的捕获)进行了探讨;同时,考察了掺Co碳材料的重复次数对苯酚的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掺Co碳材料/PS的质量比为1∶4,溶液pH为7时,在10 min内苯酚的矿化率接近80%;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可以看出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是苯酚降解的主要活性基团;含Co碳材料重复使用4次时对苯酚的去除效率依然能够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城市河流硝态氮(NO3-N)污染已经成为快速城市化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以西安市皂河为例,于2021年的5月(旱季)和9月(雨季)采集其河流水体、排口出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测定水质参数,并利用氮氧稳定同位素和Iso Source模型解析NO3-N来源。结果表明:5月和9月皂河NO3-N的δ15N分别为-26.43‰~32.29‰和-2.81‰~20.85‰,δ18O分别为-23.42‰~53.02‰和-5.26‰~21.53‰;粪污是皂河NO3-N的主要来源,皂河不同污染源NO3-N来源的平均贡献率,河流水体为粪污>土壤中氮>化肥>大气沉降,排口出水为粪污>土壤中氮>化肥>大气沉降,污水处理厂进水为大气沉降>粪污>土壤中氮>化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粪污>土壤中氮>化肥>大气沉降;土壤中氮和粪污合计对皂河流域NO3-N的贡献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9.
宜昌某化工厂产生的化工废水具有高COD(COD=36400mg/L,主要成分为二苯甲酮),高氯,强酸性,难以直接进入生化池,该化工厂已有三座铁碳池以及除氯装置。本研究通过铁碳-芬顿、臭氧、高铁酸钾氧化多种高级氧化工艺组合,确定了工艺流程,依次通过二连铁碳微电解、芬顿、臭氧氧化和第三次铁碳微电解,最终COD可以降解至3280mg/L,去除率达到9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比较了酸改性前后纳米级铁氧化物对模拟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去除,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初始氟离子浓度、竞争离子、腐殖酸等因素对四氧化三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粒径大多20 nm。当氟离子初始浓度为5 mg/L,溶液pH为5,吸附剂用量为10 g/L,反应时间为150 min,氟去除率达84.8%。竞争离子和腐殖酸对改性四氧化三铁吸附氟离子的性能影响较小。酸改性的纳米级四氧化三铁对氟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