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序批实验和并行解吸法,研究了添加和不添加Na2SiO3两种情况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污染老化土壤中α-、β-硫丹的洗脱效果与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不添加Na2SiO3时,α-、β-硫丹的洗脱率顺序为Tween80/SDS>Tween 80>Triton X-100.Triton X-100/SDS在100~500 mg·L-1和800~1 000 mg·L-1时的洗脱率分别低于和高于相应浓度的Triton X-100;添加Na2SiO3后,硫丹的洗脱率顺序为Tween 80/SDS>Tween 80>Triton X-100/SDS>Triton X-100,4种洗脱模式对硫丹的洗脱能力均显著提高,其中α-硫丹的洗脱率分别是不加Na2SiO3的1.17~2.73、1.87~4.02、1.85~6.56和1.87~2.85倍.硫丹的洗脱过程可用4参数2室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存在明显的快速洗脱和慢速洗脱阶段;β-硫丹的洗脱速率和洗脱率均低于相应处理的α-硫丹,表明β-硫丹较难从土壤中洗脱;添加Na2SiO3可增大硫丹的快速和慢速洗脱速率常数,减少慢速洗脱的百分率.与其它洗脱模式比较,添加Na2SiO3的Tween 80/SDS能够高效、快速洗脱污染土壤中的硫丹,是一种优良的混合洗脱剂.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法建立了26种农药的快速筛查和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26种农药的一级精确质量数及保留时间、二级离子谱库的数据库.通过谱库信息比对,可实现地表水中26种农药的无标准品的情况下定性鉴定.样品经过C18萃取小柱富集、净化,用乙腈-异丙醇(1∶1,V/V)洗脱.采用C18色谱柱分离,0.1%甲酸甲醇溶液(含10 mmol·L~(-1)乙酸铵)和0.1%甲酸水溶液(含10 mmol·L~(-1)乙酸铵)进行梯度洗脱,再利用UHPLC-Q-TOF/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26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4,加标回收率在67.74%—112.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0.45%—12.2%之间.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三类湿地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物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小白河黄河湿地以及尾矿库南侧湿地为研究样地,以底泥、藻类、昆虫和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重金属沿两栖类食物链(网)的富集与放大作用。结果显示: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底泥中重金属未超出背景值,而小白河黄河湿地与尾矿库南侧湿地除Mn以外,其他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地超出背景值。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小白河黄河湿地和尾矿库南侧湿地底泥的污染负荷指数分别为0.35、1.56和2.54。Cu和Cr在花背蟾蜍肝脏中富集程度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小白河黄河湿地>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重金属Cu和Cr易在花背蟾蜍肝脏中富集。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湿地重金属污染评价及两栖类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紫色土对硫丹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硫丹在紫色土中的残留过程、保护土壤生态环境,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研究了紫色土对硫丹的吸附与解吸特征,考察了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液初始p H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对硫丹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获得α-,β-硫丹的初始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157 mg·(g·min)-1和0.115 mg·(g·min)-1;吸附热力学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获得α-,β-硫丹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57 mg·g-1和0.155mg·g-1,紫色土吸附硫丹是放热的物理化学过程,但以物理吸附为主.在本研究所设条件下,吸附液初始p 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大,温度和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解吸实验发现,紫色土吸附的α-,β-硫丹分别在6和4 h时达到最大解吸量(0.029mg·g-1和0.017 mg·g-1),分别占最大吸附量的10.5%和16.1%.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测定天然水中微量低分子质量硫醇的灵敏、可靠方法,即采用7-氟苯并-2-氧-1,3-二唑-4-磺酸铵盐(SBDF)柱前衍生化、逆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荧光检测技术。文中详细研究了一些洗脱条件,如流动相的组成、pH值和洗脱模式对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洗脱条件。对于被研究的5种低分子质量硫醇,获得了其浓度在25~250nmol/L范围内的标准曲线和测定限。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湖泊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微量硫醇。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去除废水中的氯霉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飞  唐柏彬  张进忠  汤民  刘江 《环境科学》2016,37(7):2610-2617
为发展废水中抗生素的处理技术、保护水环境质量,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分散碳纳米管,制备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对氯霉素的电催化还原能力和动力学特征,初步探讨了氯霉素的还原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可以有效分散碳纳米管,通过优化碳纳米管和DHP的配比、分散液修饰量,制备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还原2 mg·L~(-1)氯霉素24 h时的去除率达到97.21%;电催化还原氯霉素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去除速率常数为0.157 4 h~(-1),半衰期为4.40 h.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LC-MS/MS)鉴定了氯霉素的还原产物,分析了氯霉素还原的可能途径,电催化不仅还原了氯霉素中的硝基,还可以进一步还原羰基和脱氯,显著降低氯霉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18个采样点底泥中典型重金属镉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底泥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镉污染比较严重,上游比下游污染严重,而且在新桥到高滩岩段受到重金属镉的中强度污染,对周围环境存在极高的镉生态风险。在清水溪干流上采样点底泥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38~1.48mg/kg之间,平均值0.88mg/kg,各支流底泥中镉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51~1.08mg/kg。对于清水溪各支流镉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杨家沟>金竹沟>芭蕉沟>关井沟>石碾盘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