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山区自然环境特征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表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几个主要要素,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锋  周律  赵剑强 《化工环保》2018,38(3):261-266
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悬浮载体的种类和特性,讨论了对其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当前悬浮载体改性技术及性能评价的方法,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风险交流理论,引入污染场地的风险交流定义及其特点,在欧美的风险交流研究进展及美国、欧盟的污染场地风险交流经验和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风险交流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风险交流框架以及污染场地管理动态性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进行全程风险交流实施流程的思路;通过总结污染场地的利益相关方及其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4.
紫外辐射对小分子有机酸化学凝聚性作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烧杯实验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脂肪羧酸类和酚酸类小分子有机酸的化学凝聚性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溶液pH对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丁二酸等脂肪羧酸类有机物的混凝性能影响较小.紫外辐射处理后,脂肪羧酸类小分子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率均高于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的水样.进一步研究表明,紫外辐射过程中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使得脂肪羧酸的表面负电性降低,进而提高了其化学凝聚性.与脂肪类小分子有机酸不同,苯酚、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化学凝聚性较差,且受紫外辐射过程的影响小.单宁酸的混凝性能较好,pH=6时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这可能与其分子中脂肪酸碳链结构的存在以及单宁酸分子较大,易与PACl的水解产物发生吸附电中和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碱度水库水源的某水厂残留铝超标问题,选取碱化度(B)与Alb含量不同的3种铝盐絮凝剂,研究不同投量与pH值下混凝效果与残留铝浓度水平。结果表明,碱化度和Alb含量显著影响混凝效果。DOC和浊度的去除率随着3种絮凝剂AlCl3(B=0)、PACl-1(B=1.2)、PACl-2(B=2.2)投量增大而升高。3种絮凝剂投量在1.5~2.0 mg/L(以铝计)范围内,总铝和溶解铝含量最低。对于该水厂自制的絮凝剂PACl-2,可通过降低絮凝剂碱化度,或将水的pH值降低至7~7.5之间,以此可以提高PACl-2混凝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出厂水残留铝浓度。考虑工程应用可行性,可优先考虑调整絮凝剂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在阴极实现反硝化、短程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产生电能,但在MFC阴极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为了探讨MFC阴极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性能,将双室曝气阴极MFC与A/O脱氮工艺结合处理人工模拟低碳氮比废水。通过静置运行15 d使得MFC阴极室亚硝态氮得以积累,氨氧化菌得以富集。随即改为连续运行后第21天成功启动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MFC;阴极出水氨氮浓度为0.3 mg/L,亚硝态氮浓度为15.9 mg/L,硝态氮浓度为0.6 mg/L,亚硝化率达到95%以上,阴极电极自养反硝化去除率达到5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结果表明,将MFC与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结合,通过阴极室中氧气得电子获得高p H,可以强化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完成生物脱氮的同时回收电能,并具有减少外加碱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和-氧化-絮凝调节法处理硫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探讨了含砷硫酸生产废水的中和-氧化-絮凝调节法处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处理这类废水,所用中和剂和氧化剂分别以废氨水和双氧水为佳,并针对废水本身的理化特性进行絮凝调节法深度处理,效果明显,工艺流程简便可行,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SBR反应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分别研究了乙酸盐及硝酸盐浓度变化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30 mg/L时,乙酸盐浓度的变化对释磷、除磷速率等影响并不显著.在硝酸盐浓度<30 mg/L时,硝酸盐浓度越高,缺氧段除磷速率也就越高.在C/P>23,C/N>5条件下,SBR系统对磷、氮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ENSBR-BDAR-BCOR工艺处理某化纤公司高含氮己内酰胺生产废水,在污泥负荷为0.15~0.28g/(g·d)、进水COD不高于6200mg/L、NH3-N质量浓度不高于560mg/L的情况下,出水COD不高于150mg/L、NH3-N质量浓度不高于20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6%,系统可同时除碳脱氮。  相似文献   
10.
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脱氮效率,按照进入各缺氧池的COD量与硝态氮量的比值相同,且等于一最优比值的原则进行流量分配,按照容积负荷相等的原则设计各反应单元,对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流量分配和反应单元容积分配同时进行优化,并采用三段进水A/O生物膜反应器试验了等流量分配模式下运行和优化模式下运行的出水水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当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在两种模式下采用相同参数运行时,优化模式下总氮(TN)去除率明显高于等流量模式,其分别为88.8%和80.3%.优化模式与等流量分配模式对COD和总凯氏氮的去除率差别不大(均可达到97%和98%以上).采用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该工艺的TN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