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研究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富集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在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以恒定曝气量,通过优化停曝比实现氨氧化细菌(AerAOB)和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协同脱氮并且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然后添加有机物(乙酸钠)逐步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结果表明,在厌氧氨氧化细菌富集过程中,通过不断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提高进水氮负荷的方式强化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其平均活性由0.603mgN/(h·gVSS)提高到了8.1mgN/(h·gVSS);当恒定曝气量为50mL/min,停曝比为4:10(min:min)时,AerAOB和AnAOB对氨氮的去除量分别占总氨氮去除量的58.8%和41.2%,NOB氧化亚硝态氮的量占总硝态氮生成量的15.3%,成功抑制了NOB的活性;当C/N比为0.5,调整停曝比为4:15后,反硝化过程氮去除量占总氮去除率的20.9%,厌氧氨氧化过程氮去除量占总氮去除率的79.1%,实现了AerAOB、AnAOB和反硝化细菌(DNB)协同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反应器,在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通过改变曝气方式以及优化曝气/非曝气逐步实现CANON工艺的稳定运行.通过研究不同曝气/非曝气条件下CANON工艺的脱氮性能的变化,探究系统内不同污泥粒径中功能菌的活性,揭示EGSB反应器不同的运行条件以及系统内不同粒径的微生物聚集体在CANON工艺启动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与菌群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恒定曝气量为0.5L/min,曝气/非曝气为2:1(60min:30min)时,实现了AerAOB(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与AnAOB(Anaerobic Ammonium-Oxidation Bacteria)协同脱氮的目的,并成功将NOB(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的活性由3.41mgN/(h·gVSS)抑制到0.75mgN/(h·gVSS).在对AnAOB的双底物(NO2--N和NH4+-N)抑制动力学结果进行Haldane拟合时,得到NH4+-N和NO2--N的半饱和常数(ks)、抑制动力学常数(kh)分别为106.8,331.9mg/L,272.4,66.61mg/L,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98133和0.99142.在CANON污泥颗粒化形成过程中,污泥粒径在0.154~0.335mm范围内主要以AerAOB为主,污泥粒径在1mm以上主要以AnAOB为主.不同粒径下微生物聚集体的协同作用以及稳定的群落结构实现了CANON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及其脱氮性能,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15℃条件下60d内培养出了成熟的具有良好短程硝化功能的AGS,稳定运行阶段亚硝酸盐氮积累率(NAR)可以达到90%以上,扫描电镜显示AGS主要由短杆菌和球菌构成.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温度在15℃时,粒径为R1(1.0~2.0mm)、R2(2.0~3.0mm)和R3(>3.0mm)的短程硝化AGS的脱氮特性.其中R1亚硝酸盐氮积累效果最差,R2、R3相差不大,其NAR均可达到90%左右,效果较好.AGS粒径的增大会对基质的传质产生影响,这为氨化细菌(AOB)、硝化细菌(NOB)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场所,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实现.通过微电极测定,在温度为15℃、水中溶解氧(DO)浓度为6~7mg/L时,AGS中氧气的传质深度为600~700μm.  相似文献   
4.
在连续流反应器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低氨氮污水,通过控制溶解氧(DO)和出水氨氮(NH4+-N)的浓度,研究了控制DO/NH4+-N(R值)实现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短程硝化的可行性和不同温度(30、20、10℃)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系统对R值的需求.结果表明,通过比值控制,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可以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在30、20、10℃条件下,系统实现短程硝化所需要的R值分别为0.50(±0.05)、0.35(±0.03)和0.20(±0.02).因此可知,温度越低,系统实现短程硝化所需要的氧抑制越强.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表明,通过比值控制,氨氧化菌(AOB)得到一定的富集,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相对数量逐渐减少.基于比值控制和污水水质的特点,选择短程硝化的方式有所不同,低氨氮废水选择半量亚硝化,而高氨氮污水则选择全量亚硝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存前的30%~40%.将常温储存的颗粒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经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可以在60d内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功能及活性.此外,经过储存与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可逆,经过储存和恢复可以恢复至储存前的状态(包括Defluviicoccus (GAOs)和Flavobacterium (PAOs)),重构同步脱氮除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4组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 mg·L~(-1))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的SRT(5、10、15、25 d)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及其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SRT≥10 d时,短SRT有利于提高PAOs的竞争优势;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除磷性能均较高,尤其是当SRT=10 d时,PPAOs,An平均为68.4%,PRA和PUA分别高达31.9mg·L~(-1)和34.3 mg·L~(-1).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的硝化性能不受SRT变化的影响,且在SRT=15 d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SNED率分别平均为89.6%和71.8%.在SRT≥10 d时,系统的COD去除性能不受SRT的变化影响,去除率达78%以上;但SRT=5 d时,由于系统生物量的流失使得系统对C、N、P的去除性能均较差,SNED率和PO3-4-P去除率分别低至5.7%和0.5%.此外,在SRT=15 d时,系统污泥沉降性能最好,SV和SVI分别为20%和64 mL·g~(-1),且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延长而升高;长SRT(25 d)下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作为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启动运行的装置,考察了不同上升流速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对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系统内颗粒污泥粒径的变化和生物膜上的生物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颗粒污泥和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分析,探究在不同聚集体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行过程中,上升流速由2m/h增加至6m/h的过程中,总氮去除负荷由0.20kg/(m3·d)逐渐增加至0.66kg/(m3·d),而ΔNO3--N/ΔNH4+-N的比值稳定在0.11,成功实现了CANON的高效稳定运行.当上升流速增加至8m/h时,CANON工艺脱氮性能失稳,总氮去除负荷(NRR)降低至0.42kg/(m3·d),污泥平均粒径由1.3mm减小到0.9mm.上升流速恢复至6m/h后,CANON脱氮工艺脱氮性能逐渐恢复,最终NRR稳定在0.60kg/(m3·d)以上,污泥平均粒径恢复至1.2mm,生物膜生物量的比生长速率为0.0024d-1.高通量测序显示,颗粒污泥中主要以氨氧化细菌(AerAOB)功能菌Nitrosomonas(2.45%),和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功能菌Candidatus Kuenenia(2.38%)为主要菌属;而生物膜中主要是AnAOB功能菌Candidatus Kuenenia(9.78%)、Candidatus Brocadia(4.23%),同时还检测出少量AerAOB功能菌Nitrosomonas(0.40%).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在不同聚集体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FAS),探究了不同进水NH4+-N负荷以及游离氨(FA)浓度下的好氧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不同微生物聚集体(悬浮污泥和载体生物膜)对于NH4+-N去除的贡献,同时对其中的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观察了总菌、AOB和NOB的数量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进水NH4+-N浓度逐渐升高,出水NO3--N浓度逐渐下降,NO2--N得到大量积累,当进水NH4+-N浓度为480mg/L时,NH4+-N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NAR)分别稳定在95%和80%以上,而FA由(2.77±0.07)mg/L增加至(16.35±0.3)mg/L时,NAR由9.42%增加至83.31%,实现了对NOB的抑制.在NH4+-N的去除过程中生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分别占NH4+-N去除量的3.4%和88.1%,悬浮污泥和生物膜中AOB占比分别由27.4%和10.3%增加至41.3%和18.1%,表明悬浮污泥比生物膜更有利实现对于AOB的富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