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现赤潮预警对于减轻海洋环境灾害、避免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渔业重大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水文监测数据海量却难以实现实时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特别是难以利用传统监测手段实现对危害更大的赤潮的精准实时预测这一显著问题,提出利用浮标数据作为依据,借助机器学习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方面的优势,建立一种新颖的双重递进式赤潮预警机制的方法。首先,通过相关算法分析历史数据,以确认赤潮初步预警阈值;其次,对叶绿素a、pH、溶解氧等重要监测指标的当前和阶段性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判断是否达到预警触发条件;然后,进一步联合分类、回归、聚类、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相关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最后,通过这种递进式的机制对短期内是否会发生赤潮作出判断,以实现赤潮自动化预警预报。在此基础上,利用宁波梅山湾实际监测数据,证实了该方法在赤潮实时自动化预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粉尘沉降,在双层滤料颗粒床高温除尘器灰斗处增加了一个抽气外循环并且在抽气口附近增设挡板,使用Fluent软件对除尘器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抽气循环率为1/6情况下,分析不同挡板的布置方式时粉尘的沉降率。仿真结果表明:当挡板气流通道宽300 mm、高1 400 mm、层间距100 mm、层数6层时,可以大幅增加粉尘沉降率,与无挡板布置方式相比,粉尘粒径为1、25、50μm的沉降率分别增加了27.15%、28.9%、35.19%。通过分析可知,挡板气流通道宽度、挡板高度和挡板层数的变化对于100μm以下粒径的粉尘颗粒沉降效果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骆马湖浮游植物演替规律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江苏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不容忽视.为研究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2018年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期间骆马湖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等参数呈逐年升高趋势,氟离子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共鉴定有浮游植物7门71属,月均生物量变化范围0.16~5.51mg·L-1.硅藻和绿藻为绝对优势门类,其次为甲藻及隐藻;主要优势属为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hroomonas sp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p.)、锥囊藻(Dinobryon sp.)、栅藻(Scenedesmus spp.)、脆杆藻(Fragilaria spp.)、转板藻(Mougeotia sp.)、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和裸藻(Euglena spp.).2014~2018年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际差异较大,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再分配,硅藻和绿藻继续保持优势外甲藻和蓝藻的优势度增加.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总氮、氟离子、水温、总磷、溶解氧、pH、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因素有关,广义可加模型同样显示总氮、氟离子浓度和水温是主导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总氮、氟离子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的环境因子,而水温是引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结合近几年管理部门采取的措施,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可能与骆马湖实行禁止采砂和拆除围网等管理修复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4.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Cs因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以及高表面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消费和工业生产等领域。PFCs具有难降解、生物富集和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已在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检出。在生态环境中,PFCs能够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放大,其具有的多种毒性效应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主要综述了PFCs在各类环境介质的污染现状、生物的毒性效应、人类摄入健康风险评估以及PFCs的降解研究,以期为未来PFC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18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对梅山湾水质进行监测,并对梅山湾水体中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O3-N是DIN的主要成分,占比为68.25%~98.21%。冬、春和秋季DIN和PO4-P浓度均值均高于夏季,夏季的SiO3-Si则高于其他季节。除夏季外,冬、春和秋季的部分营养盐浓度与叶绿素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不同季节梅山湾的营养盐不仅受浮游植物的消耗影响,还与外源输入及环境介质的释放相关。除夏季外,其他3个季节盲肠段的PO4-P浓度均值高于湾内,由北堤向南堤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春季和夏季,盲肠段的SiO3-Si比湾内低,与秋、冬季相反。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盲肠段主要为中度污染,湾内主要为轻度污染,夏季则相反;潜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盲肠段主要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以及贫营养,湾内主要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和磷限制富营养。  相似文献   
6.
发展湾区经济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在分析宁波湾区海洋环境问题及成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海洋环境改善策略与行动计划,为改善宁波湾区经济建设的环境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