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净化贫燃汽车尾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富氧条件下,考察了C3H6和C2H5OH在Ag/Al2O3、In/Al2O3、Sn/Al2O3、Co/Al2O3、Pt/Al2O3和Ag/Al2O3+Pt/Al2O3组合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性能.结果表明,Ag/Al2O3具有最高的NO还原活性.在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会生成显著量的CO,其HC和CO氧化转化温度也远远高于Pt/Al2O3催化剂.串联组合Ag/Al2O3+Pt/Al2O3催化剂可显著拓宽活性温度范围,促进HC和CO氧化,降低N2O和CH3CHO生成量.  相似文献   
2.
非热等离子体与催化相结合去除气相低浓度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串齿线-简体构成的等离子体反应器,研究了非热等离子体及其与Pt/Al2O3或Mn/Al2O3催化剂组合作用下的苯系物转化率、COx产率和O3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苯系物转化率排序为对二甲苯>甲苯>苯.产生非热等离子体的放电区后接Pt/Al2O3或Mn/Al2O3催化剂可提高苯系物的转化率,并使达到相同转化率所对应的电压降低1~2kV,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非热等离子体放电与Pt/Al2O3或Mn/Al2O3催化剂组合后也有利于苯系物向COx转化及去除放电产生的O3,可使最大COx产率从80%分别提高到86%和100%,而反应器出口的最大O3浓度则从707mg·m-3分别降至339mg·dm-3和39mg·dm-3.经过等离子体反应器、催化剂以及两者组合方式的优化,等离子体放电协同Mn/Al2O3催化剂工艺有望成为处理气相低浓度有机物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温榆河流域耐药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滤膜法结合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调查了北京地区温榆河流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磺胺甲厄唑-甲氧苄啶联用)和左旋氧氟沙星4 类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总大肠杆菌数为103~107 个/L,耐药大肠杆菌数为0~106 个/L;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磺胺耐药率分别为10%~35%、5%~25%、10%~35%,而使用时间最短的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则低于15%;受渔场排放影响的采样点,四环素耐药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该点其他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数量,而左氧氟沙星耐药大肠杆菌数量百分比相对较高的采样点推测可能源于人类排放.  相似文献   
4.
北京温榆河流域耐药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滤膜法结合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调查了北京地区温榆河流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磺胺甲厄唑-甲氧苄啶联用)和左旋氧氟沙星4 类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总大肠杆菌数为103~107 个/L,耐药大肠杆菌数为0~106 个/L;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磺胺耐药率分别为10%~35%、5%~25%、10%~35%,而使用时间最短的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则低于15%;受渔场排放影响的采样点,四环素耐药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该点其他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数量,而左氧氟沙星耐药大肠杆菌数量百分比相对较高的采样点推测可能源于人类排放.  相似文献   
5.
林可霉素生产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采用单相中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生物工艺处理含有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的林可霉素生产废水.当进水COD 8000~14000 mg/L,HRT约10h时,COD容积负荷可达20~35kg/(m3·d),COD去除率为50%~55%.适时调整并维持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0.2~0.4 m3/(m2·h)]、较高的进水有机基质浓度(COD为2000~3000mg/L)和污泥COD负荷[0.2~0.5 kg/(kg·d)],并适当延长启动驯化时间可培养出沉降性好、污泥活性较高的颗粒污泥.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动力学符合Monod方程,动力学常数Vmax=1.3 d-1,Ks=8133mg/L.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物质占总COD的比例约为30%,这是废水COD去除率偏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闫怡新  刘红  张山立  谢倍珍 《环境科学》2006,27(8):1596-1602
通过设置超声波(ultrasound,US)的SBR反应器(sequence batch reactor,SBR)与对照反应器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对SBR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强度0.3 W·cm-2的超声波,每隔8h取SBR反应器中10%的污泥进行10min辐射处理,对COD的总去除率提高3%~6%,其出水COD与对照反应器的出水相比降低了40%~53%,通过该辐射处理有效提高了SBR反应器对模拟生活污水的高负荷冲击和有毒物质冲击的耐受能力.对于实际生活污水,设置超声强化使污泥耗氧呼吸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增加14%左右,有效提高了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对污泥沉降性能的研究表明,超声波强化会引起污泥的SVI值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仅为5%左右,不会对系统的沉降性能造成显著影响.根据电镜观测以及种群结构分析发现,超声波对细胞产生了损伤作用,其表面出现了明显的皱褶,但是活性污泥种群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2个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呼吸动力学分析表明,设置US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对底物具有更高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闫怡新  刘红 《环境科学》2006,27(5):903-908
通过超声波的SBR反应器与对照反应器处理人工配制生活污水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利用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另一个重要工艺参数———超声处理污泥比例(即超声处理污泥量占反应器内总污泥量的百分比).设置超声波反应器采用频率35kHz、声强0.3W/cm2超声波每隔8h取反应器中一定比例的活性污泥辐照10min后再返回反应器.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污泥比例为10%时,其COD和NH3-N去除率可分别提高5%和0.5%左右,以好氧呼吸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表示的污泥活性可提高12%以上.通过对污泥增长率的研究表明,当超声污泥比例为10%,超声波反应器内污泥的增长率比对照反应器降低了11%左右,减轻了后续污泥处理工序的负荷.随着超声处理污泥比例的增加,污泥体积指数SVI持续增大,但是超声污泥比例不超过10%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大.因此,在超声强化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可采用强度0.3W/cm2超声波每隔8h取反应器中的10%的活性污泥辐照10min后再返回反应器,来提高反应器的生物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泥生产环境负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天乐  何炜  曾小岚  黄新  马保国 《环境科学》2006,27(10):2135-2138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采用CML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生产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其环境负荷分别占对应环境影响类型世界总负荷的2.76%、2.34%和1.39%.2004年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约占世界总负荷的1.28%,其中,立窑生产工艺、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和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环境负荷分别为0.84%,0.12%和0.32%.通过行业结构调整,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其它落后的生产工艺,可使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降至世界总负荷的1%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方案,文章以杭州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为例,建立技术评价程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尝试建立一个4层13指标4方案模型,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技术指标等角度对焚烧法、高温高压灭菌法、机械-化学消毒法和微波处理法等4种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焚烧法的权值最大,是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方案的首选;层次分析法可提供更为直观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方案的选择信息,研究结果对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全过程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5步提取法分析了锦州湾14个样点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结果表明,Cd主要分布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Zn和Pb主要分布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Cu主要分布在有机硫化物结合态;Cr、Ni主要结合于残渣态中.对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作了改进,结合了地球化学形态对生物毒性的影响,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的污染评价结果类似.锦州湾西南角海域生态危害极高,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依次为Cd>Zn>Pb>Cu.按风险等级和区域分布将锦州湾划分为4个生态风险功能分区,沿东北方向生态风险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