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6年1月,在杭州市城区及主要郊县建成区采集降雪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雪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探讨它们的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杭州市降雪中属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优先控制16种PAHs均有检出,各采样点位Σ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在97.0~964 ng/L之间,平均598 ng/L,其中富阳降雪中最高,临安最低。降雪中PAHs以低分子量的3环和中分子量的4环为主,以菲的含量最高。特征组分比例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和淳安降雪中PAHs以石油源为主,而其余采样点以燃烧污染和石油排放污染的混合源为主。采用风险商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了临安降雪PAHs污染的生态风险较低外,其余各采样点均处于高、中风险等级,存在不利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对钱塘江干流饮用水源地历史数据和现场采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干流河段CODMn与DO存在显著负相关,CODMn变化对DO的影响很大,CODMn愈高,DO值愈小;水温与DO存在显著负相关,DO的变化受水温影响很大,水温愈高,DO值愈小;pH与DO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DO随着pH的升高而略...  相似文献   
3.
杭州大气颗粒物散射消光特性及霾天气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徐昶  叶辉  沈建东  孙鸿良  洪盛茂  焦荔  黄侃 《环境科学》2014,35(12):4422-4430
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对大气散射系数、颗粒物浓度及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以评估颗粒物散射消光对杭州市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日均值变化范围为108.4~1 098.1 Mm-1,年均值为428.62Mm-1±200.2 Mm-1.散射系数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高,夏季低.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型,早峰出现在08:00,晚峰出现在21:00.PM2.5和PM10的散射效率分别为7.6 m2·g-1和4.4 m2·g-1,颗粒物散射消光占总消光比例的90.2%.灰霾和重度灰霾天气下,散射系数分别为684.4 Mm-1±218.1 Mm-1和1 095.4 Mm-1±397.7 Mm-1,达到非霾天气的2.6和4.2倍,表明颗粒物散射消光作用是导致杭州市大气能见度下降和灰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入手,揭示产业集群的产生机制与类型,分析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剖析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动力机制,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建议将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产业集群发展中,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无车日期间对PM2.5化学组分、光学参数及气态污染物进行同步监测,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杭州市细颗粒物污染及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制期间NO2、NOx、CO和PM2.5浓度分别为45.0, 50.8, 1119, 85.8μg/m3,比平日分别下降了17.5%、23.3%、20.6%和32.6%.管制期间PM2.5中OC、EC和二次无机组分浓度为8.58, 4.29, 25.95μg/m3,比管制前下降了13.8%、12.6%和15.7%,管制后则达到20.24, 10.85, 27.39μg/m3,上升了136.0%、152.7%和5.5%.管制期间较高的NO3-/PM2.5和NOR(0.15)表明PM2.5的形成更多受二次无机转化影响,管制后PM2.5中上升的OC、EC比例和较低的NOR(0.07)则说明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碳质组分的贡献.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和EC是最主要的消光组分,共解释了总消光系数的74.0%~89.7%.管制后,机动车排放的有机物和EC消光比例达到26.6%和24.6%,大气消光系数则达到438.7Mm-1,比管制期间上升了60.5%,表明机动车污染排放已成为影响杭州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和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CS2在TiO2表面的多相光化学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S)、GC、XPS等手段研究了CS2在大气半导体颗粒TiO2表面的多相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低浓度的CS2(8.1 mg·m(-3))在TiO2:表面发生多相光化学反应,生成气态产物cos、H2S、SO2,进而在颗粒物表面生成硫酸盐.在氧气体积浓度为21%,氙灯照...  相似文献   
7.
青山水库底泥磷释放与库区水体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山水库底泥磷释放特性的实验结果分析,对照库区水体浓度监测的数据,确定了库区各测点底磷释放量与水体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库区环境总量控制与各支流的分配计算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防止水库的进一步富营养化,进而改善水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雨后数小时内近地表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值将显著上升,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近地表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值再次恢复为通常水平,为探明成因,通过大气氡分布理论得出氡子体沉降模型,利用该模型和γ场理论计算出近地表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值上升区间,与近年杭州某辐射环境自动站x-γ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系统的实测历史数据比较,证明γ场理论和氡子体沉降模型对雨后短时间环境地表γ剂量率数值上升具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和预测,并对辐射自动站选址和环境地表γ剂量率监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自然水体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杭君  张建英  陈英旭  蕉荔 《环境科学》2006,27(10):1969-1973
研究了太湖流域湖州段、杭州市贴沙河和某水华池塘等自然水体的微囊藻毒素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处水体的微囊藻毒素MCLR水平为0.049~12.30μg/L,MCRR为0.032~7.90μg/L,底层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水;水体中MCLR的平均浓度与TN、NH4+-N、NO2--N和T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温、DO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1),MCRR的平均浓度与NO3--N和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DOC、高锰酸盐指数、光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TP和NO2--N是影响MCLR生物合成的主导因子,NO3--N和氮磷比是影响MCRR生物合成的重要因子;NO2--N和NO3--N可能分别是MCLR和MCRR生物合成中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相似文献   
10.
从样品消解、分析、计算全过程对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铁、锰进行分析,根据JJF 1059-1999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测定水中铁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消解过程、标准溶液及配制、重复测定样品;测定水中锰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消解过程、工作曲线拟合、标准溶液及配制。水中铁、锰含量的结果可分别表示为:(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