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1.
页岩-钢渣组合填料湿地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谭洪新  周琪  杨殿海 《环境科学》2006,27(11):2182-2187
以城市污水A/O工艺出水为处理对象,运用页岩和钢渣物化除磷、调控进水碳氮比和氮素氧化性等技术手段,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页岩和钢渣组合填料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COD面积负荷率、TN面积负荷率、TP面积负荷率、HRT(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5~20.7 g·(m2·d)-1、2.57~8.22 g·(m2·d)-1、0.41~1.32 g·(m2·d)-1、0.5~1.6d时,①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8%、56.3%和18.6%,TN去除率为58.0%,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3.58g·(m2·d)-1,TN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31 m·d-1,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进水TN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②TP去除率为90.4%,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89 g·(m2·d)-1,TP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86 m.d-1,TP面积负荷去除率随进水TP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③水温、HRT、氮素组分、C/N等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有显著影响.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HRT、COD/TN值的增加而幂函数增加.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水温(、NO2--N+NO3--N)/TN值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典型天然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芳  李明利  梁磊 《四川环境》2011,30(2):88-92
天然吸附剂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是原始的吸附剂在工程处理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耐酸碱性不高、吸附量不大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较多的典型吸附剂多为改性材料,改性后的吸附剂提高了对环境的耐受性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对于去除和回收水体中重金属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呼吸计量法的异养菌动力学参数优化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双水解模型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进行改进,并通过呼吸计量试验和非线性最优化算法建立了异养菌动力学参数的优化估计方案.该方案在上海2个污水处理厂的测定结果表明,经优化求解后,ASM改进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批式试验的耗氧速率曲线.26℃下,曲阳厂和白龙港厂活性污泥的异养菌衰减系数分别为0.58,0.55d-1,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常数(均约为4d-1)和半饱和常数(2.00,2.36mg/L)较为接近.白龙港厂进水中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速率明显高于曲阳厂,这是由于长距离管道输送显著降低水解组分的粒径所致.  相似文献   
14.
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的稳态与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模拟是污水处理系统教学科研、工艺评估、运行优化和自动控制的重要工具,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过程数据对ASM2d模型进行校正,并分析评估了校正模型在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3个模式15个工况下稳态模拟及AO模式下动态模拟的可靠性.15个工况的稳态模拟表明,校正模型能准确模拟污泥浓度和出水水质;在AO模式的动态模拟中,模拟曲线与出水水质以及污泥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关键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建立其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内容.提出了水产养殖规划显著环境影响识别的必要性和方法,引入了关键控制点的概念和识别方法,提出了建立关键指标体系的方法.同时,根据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提出了规划层次的评价指标和水环境状态反应层次指标的两级指标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6.
柱孢藻毒素和类毒素-A是目前饮用水处理领域关注的两种新兴藻类分泌毒素。柱孢藻毒素分子结构稳定、沸点高、水中溶解度高,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中毒,同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与基因毒性。类毒素-A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神经毒性极大,被称为"极速致死因子"。鉴于其广泛存在于蓝藻生长的水源水中,其浓度与微囊藻毒素相当,对饮用水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为此对柱孢藻毒素与类毒素-A的结构特征、毒性、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两种溶解性藻毒素在饮用水常规处理中均难以有效去除,氯化消毒对柱孢藻毒素的降解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难以氧化类毒素-A,臭氧氧化和高级氧化对两种藻毒素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效果。如何强化净水工艺中柱孢藻毒素和类毒素-A的有效控制是目前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