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71.
湿解焚烧综合处理垃圾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湿解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技术的原理和其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应用,并简述了其在一段时间的调试和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为国内未来垃圾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72.
新型液体洗涤法处理次食业油烟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其处理原理白行设计了一套处理油烟装置,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得出采用1‰的NaOH+1‰的洗涤剂(质量浓度)的混合液为淋洗液,填料高度5~6cm,则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且实验证实其处理效果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净化率。  相似文献   
673.
不同消解方法对土壤样品中汞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欧洲标准样品,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消解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总汞的差异。结果发现,利用(1)王水电热炉加热消解和(2)浓硝酸、浓硫酸及高锰酸钾水浴加热消解的方法测得的标准样的总汞最为接近实际值。而(3)硫酸(1:1)与高锰酸钾水浴加热消解法的测得值明显偏低,但方法3测得的土壤总汞值介于方法1和方法2之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方法3测得的土壤总汞仍然有效。文章同时讨论可能影响总汞测定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674.
NF和低压RO工艺处理锅炉补给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来水为原水,采用纳滤(NF)与低压反渗透(RO)工艺进行锅炉补给水处理研究。考察了一级NF及RO工艺、二级NF及RO工艺、NF-RO串联和RO-NF串联工艺对锅炉补给水的软化除盐效果。结果表明,NF和RO分别在0.75MPa和1.0Mpa压力下,回收率20%时处理效果最好。一级NF和一级RO可满足中低压热水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二级NF和二级RO、NF-RO和RO-NF工艺均可满足中低压蒸汽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串联工艺处理效果优于二级NF,且比二级RO节能;RO-NF和二级RO工艺可满足高压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75.
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垃圾性质(底物、颗粒尺寸)、工艺条件(温度、pH值、搅拌、加入金属、载体)、工艺流程(增加预处理、消化气回流)等方面,概述了在厨余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中,提高甲烷产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6.
操作条件对UF & RO工艺制取纯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F&RO膜组合工艺制取纯水,考察各项操作条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经UF&RO膜组合工艺装置的出水满足试验纯水水质要求。对于UF系统,冲洗频率、过滤方式和操作压力均影响系统的制水效率。冲洗频率越大,制水效率越高;各种过滤方式中,死端过滤效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操作压力升高,制水效率反而下降。对于RO系统,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回收率和操作压力。  相似文献   
677.
改性天然磷灰石促进Pb/Zn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酸和柠檬酸分别与天然磷灰石共培养以对其改性,并将改性磷灰石用于Pb/Zn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借助XRD、FTIR等仪器方法表征改性磷灰石的物相组成及其P结合形态的转变,采用TCLP方法评价改性天然磷灰石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草酸改性磷灰石诱导了草酸钙生成,并且32.4%的P由稳定形态转化为水溶态,而柠檬酸改性未能使磷灰石主要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仅有0.28%的P转化为水溶态P.与天然磷灰石相比,改性磷灰石提高了对Pb和Zn的稳定性.草酸改性磷灰石可同时有效地稳定土壤中的Pb和Zn,稳定化效率分别为68%—100%和64%—73%,其固定机制主要是形成难溶的磷酸盐沉淀;柠檬酸改性磷灰石对Pb和Zn的稳定化效率分别为20%和62%—69%,对Pb和Zn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总之,草酸改性磷灰石对Pb和Zn的稳定化优于柠檬酸改性磷灰石,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土壤重金属稳定化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78.
一株耐硝酸盐的巨大芽孢杆菌溶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多种磷源培养基培养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NCT-2,研究了该菌的溶磷特性.结果表明,在以磷酸钙为磷源时,溶磷效果随菌株的生长而发生变化,在第2 d菌株生长量最大,溶磷效果最好;不同碳氮源会影响菌株的溶磷效果,菌株优先利用葡萄糖,其次为麦芽糖和蔗糖,而对淀粉的利用能力较差;对氮源的利用顺序依次为(NH4)2SO4NH4Cl尿素Na NO2KNO3;磷酸钙的浓度会影响菌株溶磷效果,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溶磷量过低.菌株对多种难溶性含磷物溶解效果的研究表明,菌株对植酸钙溶磷量最高,为98.1 mg·L-1,对Fe PO4、Al PO4的溶解能力稍弱,在30~40 mg·L-1之间,对卵磷脂溶磷量最小,为6.15 mg·L-1.通过对培养基中磷酸酶活性和有机酸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NCT-2的溶磷机制,发现该菌通过产生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或产酸溶解难溶磷,不同磷源的溶磷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79.
为了研究快速检测海产品中低浓度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生化方法,在传统小白鼠法的基础上,使用浓度(以STXeq计)为1和0.2μg/kg的市售双壳贝类PSP提取液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分别研究暴露15、60、120min后小鼠血液中ACh、AChE、NO和NOS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低浓度(0.2μg/kg)、短时间(15min)条件下仅ACh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0.05,含量(以蛋白计)为(141.2±14.8)μg/mg];而NO与NOS却在长时间(120min)暴露后才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p0.05,分别为(68.7±3.8)μmol/g及(40.1±4.9)U/mg].在高浓度下,3个时间点的ACh含量也均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浓度及短时间条件下反映PSP效应的指标仅是ACh,从而可以尝试选择其作为快速检测PSP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80.
长江河口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吸附和释放特性   总被引:28,自引:20,他引:8  
为了对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磷吸附特性和磷释放特性进行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月对沉积物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含量范围为535.07~910.9 mg·kg-1,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含量相对较低.无机磷主要以钙结合态的磷存在,钙结合态磷占总磷的75.57%.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修正的Langmuir模型,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为9.78~39.84 mg·kg-1,沉积物-水界面平衡浓度EPC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范围为0.024~0.12 mg·L-1,均高于上覆水体中相应的磷含量,因此,沉积物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趋势.磷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最大释放量为11.03 mg·kg-1,在6 h左右达到最大值.沉积物磷释放量来自沉积物的铁/锰结合态的磷、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其中,铁/锰结合态磷和沉积物释放量呈相关性(P0.01).总体上,青草沙水库沉积物呈现释放状态,影响水库水体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