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低剂量-效应已成为生态毒理学界的研究热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接近或低于无可见不良效应浓度水平(NOAEL)时仍可诱发生物效应并存在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这对现行的动物繁殖和发育毒理学检测规程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此外,由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呈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特征,研究低剂量-效应对正确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滨岸潮滩14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0.263~6.372mg/kg.多环芳烃含量随取样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而远离排污口含量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芘之比以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长江口近岸潮滩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通过与国内外河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处于低-中等水平,但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蒽、芴)超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潮滩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活性污泥对含有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吸附试验,污泥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和Frundlich方程。污泥对特征污染物首先表现为很强的吸附作用,然后是吸附和生化的共同作用。由于厌氧污泥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优于好氧污泥;同时,在微生物适宜的温度(25~35℃)和pH值条件下(pH=7~9),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实验样本取自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两处受垃圾渗滤液和海水双重污染的地下水监测井.通过PCR扩增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issimilatory sulfite reductase,DSR)基因,建立dsrAB基因克隆文库,用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口污染程度不同的地下水监测井水样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Desulfobacter-aceae在两口地下水监测井G和I井中均占主导地位(分别为40.5%和49.0%),在海水混入比例更高、污染程度更重的I井文库中有40.6%类Desulfobacteraceae克隆子具有嗜盐或适盐性,相比较,G井中有31.0%克隆子具有嗜盐或适盐性.实验还发现,I井中次优势菌群是Syntrophobacteraceae(30.9%),而G井中次优势菌群是Desulfobulbaceae(29.8%).表明海水混入比例和污染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地下水系统中SRB的种群结构差别.研究结果也体现了老港地下水系统特殊的物理化学环境导致了其与国内外其它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主要SRB种群的差别.图2表2参18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 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 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分散染料和对苯二甲酸的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污泥对含有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吸附试验,污泥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和Frundlich方程.污泥对特征污染物首先表现为很强的吸附作用,然后是吸附和生化的共同作用.由于厌氧污泥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优于好氧污泥;同时,在微生物适宜的温度(25~35℃)和pH值条件下(pH=7~9),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富营养化供水中的藻类控制与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富营养化的供水原水中,藻类控制与去除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扼要介绍藻类过度繁殖对原水处理工艺的诸多影响。然后叙述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物量的控制方法和给水原水处理的藻类去除工艺,并就此技术现状提出若干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 ,试验结果表明 ,填料填充率为 5 0 % ,水力停留时间为 1h ,进水CODCr44— 2 32mg/L ,BOD519— 10 1mg/L时 ,出水CODCr34.1mg/L ,BOD59.1mg/L。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 ,进水氨氮≤30mg/L ,水力停留时间为 1.5h ,亦能取得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生长季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毛果苔草 -狭叶甜茅 (Carexlasiocarpa Glyceriaspiculosa)湿地发育的泥炭沼泽土为研究对象 ,逐月分层采集土样 ,测定P、K含量 ,同时进行相关环境因子的测量。借助SPSS软件和灰色关联分析技术 ,探讨泥炭沼泽土P、K养分含量特征及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泥炭沼泽土P、K含量在剖面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P、K含量与土层的二次相关性均较好 ,相关系数除潜育层外均在 0 .94以上。泥炭沼泽土各土层速效P和速效K含量在植物生长季节内均呈明显的动态变化 ,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模拟均得到理想的模拟效果。同一环境因子对同一土层全P、全K、速效P或速效K的影响程度各异 ;同一环境因子对不同土层P、K的影响系数也不同 ;因此 ,不同环境因子对同一土层某一对象的影响系数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是重大水环境问题.深入了解越冬期间蓝藻在底泥中的活动过程及其习性,为对此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蓝藻复苏提供理论依据,为湖泊蓝藻治理提供新思路.综述了越冬期蓝藻细胞形态、活性、藻毒性、上浮能力等变化以及外部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DO、营养盐等对其复苏的影响,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