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6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2001~2003年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的结果。黑尾近红鲌亲鱼来源于四川泸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与鲤鱼脑垂体(PG)。采用一次注射法,并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共进行了23次人工催产,催产成功的占16次,有效的占3次,失败的占4次;共注射雌鱼70尾,其中46尾雌鱼排卵,平均催产率65.71%,受精率8.33%~100.0%,孵化率0.50%~94.71%,获得仔鱼29.3万尾。对亲鱼选择、催产方法、孵化与苗种培育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周丛生物在环境领域有多种应用,载体作为其附着基质,有着重要作用。考察了5种载体上周丛生物的生物量、光合活性和基于16S rRNA和18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载体的周丛生物各有优势。PP上周丛生物的生物量最高(P0.05),初期蓝细菌相对丰度达59.62%,说明其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和蓝细菌附着。接触角为22°的花岗岩上周丛生物初期原核与真核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且Fv/Fm高于其他载体7%~9%,说明其适合更多种类微生物定殖,特别是高光合活性的生物附着,反映亲水表面更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定殖。樟子松的周丛生物氮含量仅次于PP,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达29%,反映出氮转化潜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3.
在巢湖采集泥样进行加藻培养实验,监测培养过程中的藻剩余量、上覆水及间隙水氮和磷浓度、沉积物各胞外酶活性、亚铁和总铁含量及各形态磷含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藻剩余量下降,藻剩余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公式:y=2.301 1×e~(-0.054 6x)(R~2=0.898 1,P0.01)。与对照组相比,加藻组间隙水和上覆水氨氮(NH_4~+-N)浓度大幅度上升,说明巢湖蓝藻水华衰亡初期,藻类自身矿化及沉积物均大量释放NH_4~+-N。加藻培养后第4天开始,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值,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已获得充足的碳源和氮源,为了提高微生物生产力需要与之匹配的磷含量而吸收间隙水中的磷。加入藻类碎屑培养后,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值,说明藻类有机质和高浓度NH_4~+-N均可诱导微生物分泌碱性磷酸酶,但加藻组酸提取有机磷(磷酸酶的底物)的含量并未明显降低;整个培养过程中,加藻组氨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值,说明高浓度氨对氨肽酶具有抑制作用。加藻培养后,沉积物脱氢酶活性和亚铁与总铁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值,但沉积物铁结合态磷(Fe(OOH)-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值。表明藻类碎屑分解过程中,沉积物Fe(OOH)-P厌氧释放的少,且藻类自身矿化产生的磷以Fe(OOH)-P的形式固定在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74.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目前长江白鱀豚的种群数量仅约200头,濒临灭绝。造成白鱀豚濒危的主要威胁来自长江鱼类资源的减少、有害渔具的广泛使用、航运事业的发展、河道的大规模整治、水电工程的建设、水体污染以及白鱀豚自身的生理特征。通过我们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建立半自然白鱀豚保护区、人工饲养下白鱀豚的繁殖,和建立长江白鱀豚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措施。在各级政府和科研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项措施正在落实,为保护白鱀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希望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为保护白鱀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 ,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 ,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采取合理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确保 2 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环境标准品和湖水中LAS的烷基同系物的组成,并比较了几种商品级LAS中同系物的比例。用YWG-CH作为固定相和含高氯酸钠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达到LAS同系物较好地分离。成功地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除去萃取液中的亚甲基蓝。方法的回收率为95.01%,标准差±2.97,最低检出量10ng。还用此法检测了武昌东湖湖水中LAS的含量。  相似文献   
77.
滇池水华蓝藻干粉制剂的生物脱毒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由品种单一,主要为蓝藻门,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湖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将其制成干粉后,利用双协菌株在28-3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65%。发酵培养2d后,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6d后,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最低浓度检测限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毒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78.
活性污泥法又称曝气法,是一种利用含有大量好气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生物学方法。它在国内外的污水处理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而且在纺织印染、炼油、木材防腐、焦化、石油化工、有机磷农药、绝缘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电影胶片洗印、造纸、炸药等工业污水的处理中,都得到了比较成功地应  相似文献   
79.
武汉葛店化工厂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工企业,1605、4049和乐果是其主要的有机磷农药产品。1976年以来,该厂对有机磷农药废水进行了表面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试验研  相似文献   
80.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该正确理解,研究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频繁的洪水灾害、偏低的防洪能力、落后的社会经济水平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