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峡库区小江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有关水质参数与CO2的分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指出了水体CO2分压与水体碳循环的关系。通过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这一典型回水区域水体的CO2分压的分析研究,可望为三峡库区及其它同类型区域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案例,也为今后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该正确理解,研究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频繁的洪水灾害、偏低的防洪能力、落后的社会经济水平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大型水库对河流碳循环的拦截作用,选择清江流域最上游水布垭水库为典型案例,采用德国元素公司vario TOC分析仪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研究新建大型水库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表层水体总碳、总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6.665、24.089、2.141和0.438 mg/L,在水库年内蓄水阶段呈现显著的峰值,其空间分布格局在支流库湾和坝前典型断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水体碳中总无机碳占据主导地位,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极为相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水体无机碳则与水体电导率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溶解有机碳则与水体温度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数量最少的颗粒有机碳则与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弱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以为理解水库碳循环过程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开展大坝建设的河流碳循环影响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发电和航运的碳减排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峡工程作为国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所拥有的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低碳、减排的“绿色”特征。基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标准对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表明,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水电CDM项目计算中可以不予考虑,而通过开展对三峡库区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观测与分析,发现其单位发电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火电的排放标准,相比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环境与经济效益可以忽略不计。鉴于目前国内水电开发程度较低,能源消耗过多依赖于原生资源的现状,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仍拥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三峡小江(澎溪河)藻类功能分组及其季节演替特点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藻类功能分组(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以藻种生理生长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机制为基础,在藻类生长的C-R-S策略分类基础上,对具有相同适应性特征的藻种进行分组,形成面向藻类集群生态属性的功能组别,便于更直接阐释生境变化对藻类集群的选择机制.本研究尝试将藻类功能分组运用...  相似文献   
6.
郭劲松  谢丹  李哲  陈园  孙志禹  陈永柏  龙曼 《环境科学》2012,33(4):1129-1135
2008年12月三峡水库第一次试验性蓄水至172.8 m后,开县老县城区域被淹没呈水库特征,对蓄水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生生物生态及水体营养状态的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为了解172.8 m水位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09年12月冬季蓄水期间2次对包括汉丰湖在内的开县消落区水域4个样点藻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从生物角度评估了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2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7属69种(含变种),优势种群均为甲藻和隐藻,2009年12月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低于2009年1月.藻类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评价结果显示,冬季蓄水期间开县消落区各采样断面的营养水平属于中-富营养类型.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开县消落区水域冬季蓄水期间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长江典型江段丰、平、枯不同时期的地表水,采用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分析技术,调查了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研究了长江干流PAH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长江干流PAH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Σ16PAHs浓度范围为2.22~1450.91ng/L,均值为107.04ng/L,其中,平水期武汉江段Σ16PAHs浓度最高,均值为1050.64ng/L,长江干流PAHs污染状况与近5a国内其他水体相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空间分布上长江典型江段地表水中Σ16PAHs从上游攀枝花江段到下游南京江段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时间分布上Σ16PAHs的变化趋势为平水期(187.78ng/L)>丰水期(73.30ng/L)>枯水期(38.02ng/L)。由同分异构比值法分析表明: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中,煤炭、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是长江干流PAHs的主要来源,而丰水期PAHs主要源于煤炭、生物质燃烧,其中南京江段PAHs的来源较为复杂。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法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长江典型江段地表水中PAHs尚未对水生生物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与历史数据比对表明现阶段长江干流PAHs生态风险低于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前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溪洛渡水电站叠梁门取水方式减缓下泄低温水的优化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库常采用叠梁门取水方式作为改善春季下泄低温水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的叠梁门调度方式基本为全年使用,可能加剧水库冬季下泄高温水现象,且影响到春季的水温改善效果。提出根据下游鱼类对水温的需求时段来确定叠梁门的启用时段,对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电站水库水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时段采用叠梁门取水可有限程度地提高春季的下泄水温并避免冬季下泄水高温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同时,也研究了河流梯级开发对叠梁门应用的影响,发现水库调节性能、梯级开发、人工调度等带来的下游入库水温平坦化,以及溪洛渡水库的过渡型水温结构,使叠梁门对水温的影响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库水体二氧化碳源汇变化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为典型示范案例,在2010年5月8日到9日开展了二氧化碳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上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垂直变化以及沿水库中心线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观测点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得到整个水库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水环境因子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上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05 m高度以下最高,然后向上依次降低,其空间分布从水库上游到坝前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时水库水体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受到表层水温、叶绿素浓度等水环境重要因素的影响,与水温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叶绿素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建设期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巨大,国内外广泛关注。同时,三峡工程建设期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准确找出导致库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潜在原因及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因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水文水质监测、遥感监测等手段,归纳总结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的主要类型,对比分析了蓄水前后主要驱动力因子的差异,结果发现以三峡工程建设、移民迁建、库区社会经济发展、长江上游社会经济发展、污染负荷等五大人为驱动力是导致库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从多角度全面剖析了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机制,以期为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