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51.
李品  袁相洋  代碌碌  冯兆忠 《环境科学》2021,42(11):5075-5085
地表臭氧污染(O3)和气候变化加剧成为当今威胁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要素.目前对于O3单一因子对城市树木的影响研究已很难用于准确评估自然城市环境条件下由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O3与二氧化碳(CO2)、干旱、氮(N)沉降和升温的两两交互以及三因子交互作用对中国城市树木生理生化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O3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树木的交互作用机制过程.CO2升高在光合代谢、抗氧化系统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能一定程度缓解O3升高对树木的负效应.O3和干旱的交互影响存在复杂的作用过程,可能协同加重植物损伤,也可能拮抗减轻植物伤害,或者无交互效应.O3和N沉降对树木无交互效应.增温和O3对树木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增温减缓了O3对树木生长和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最后,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下的城市森林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2.
王秋颖  王娜  刘颖  陈功  何辉  高婕  庄绪亮  庄国强 《环境科学》2021,42(10):4968-4976
湿地是全球CH4重要的源与汇.受人为活动和气候条件影响,我国湿地退化严重,相关部门近年来已逐步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的工作.为研究湿地退化与修复过程中细菌和甲烷代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以松嫩平原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原始未退化芦苇湿地土壤、退化的和正在修复的芦苇湿地土壤,采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产甲烷菌mcrA基因和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和甲烷代谢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退化导致土壤细菌和产甲烷菌的α多样性降低,甲烷氧化菌的α多样性升高,而细菌和产甲烷菌的α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含水率越高的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的多样性也越高.原始未退化芦苇湿地土壤中细菌Rhizobiales和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较高;湿地退化导致根际促生菌Rhizobiales的相对丰度下降,致病菌Burkholderiaceae、耐污染细菌Sphingomonas、抗辐射细菌Rubrobacter以及Type Ⅰ型耐受极端环境的甲烷好氧氧化菌MethylobacterMethylomonasMet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上升;正在修复的芦苇湿地土壤中细菌Bacillus和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ceae、Methanomicrobiaceae以及Type Ⅱ型甲烷好氧氧化菌Methylocystis的相对丰度较高.因此,不同的芦苇湿地状态可以间接改变土壤性状进而改变湿地甲烷代谢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3.
管流电氧化杀藻及其影响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藻种类、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细胞密度和流量对电化学氧化杀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比水华鱼腥藻对电化学氧化更为敏感,藻的种类和形状对杀藻效果存在影响.使用普通镀锌水管、铜水管和钛管作为阴极进行实验,发现阴极材料对结果影响不大,而阳极对杀藻效果影响较大,钌钛电极效果明显好于钛电极.电流密度对杀藻效果影响很大,电流密度为1mA.cm-2时,杀藻效果不明显,当电流密度大于2.5mA.cm-2时,杀藻效果开始非常显著.细胞密度是影响杀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5mA.cm-2下,低密度(6×108个/L)水样的光密度值下降明显比高密度(6×109个/L)水样快.水样在反应器中的流量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4.
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反应适宜的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温度、供氧条件和反应时间作为菌剂制备的可控因素,选择温度、菌剂投加量和木屑投加量(水分调节)作为菌剂处理厨余垃圾的可控因素,研究菌剂制备与处理垃圾的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菌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温度35℃、间歇震荡、培养108 h,按重量百分比为碎花生壳∶刨花∶鱼骨粉∶麸皮∶菌体=2∶1∶1∶1∶1比例制得的固体菌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菌剂处理厨余垃圾的响应面优化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45℃,菌剂投加量为6%,木屑投加量为30%时,厨余垃圾的减量率最大,2d降解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55.
利用从食材中筛选纯化的特定微生物制成新型复合菌剂,以不同浓度梯度处理垃圾渗滤液,测定其在自然条件下的嗅阈值,监测NH3和H2S即时挥发浓度的变化,评价菌剂的综合除臭效果,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反应适宜的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菌剂的投加会使垃圾渗滤液嗅阈值明显下降;响应面优化模型分析表明,反应时间2.5 d时和0.5%的菌剂投加对抑制NH3的挥发效果最好,而反应时间2.5 d和0.2%的投入量对抑制H2S的挥发效果最好,氧气的供应情况对两者的挥发抑制效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硫酸铝、工业氯化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3种无机混凝剂,对广州珠江、北京密云、天津滦河不同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分析了不同混凝剂去除水体有机物的特性以及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内在分级特征与其混凝去除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珠江水体由于碱度低,pH较易下降,高投药浓度下此水体DOM更易被氯化铁去除;中低投药下,在南方水体中,PAC与盐类絮凝剂对去除DOM的混凝性能差别不如在北方水体中明显,表明南北方水体DOM的内在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即北方水体DOM中可混凝去除部分的有机物易发生电中和作用,带有较多负电基团,南方珠江水体DOM含带电基团的有机物相对较少,而中性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这与进一步分级结果一致.②所有水体从混凝收敛点看,总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都是工业PAC最高,显示电中和(憎水化)-沉淀(吸附)可能为这些水体DOM的主要去除机理.③从不同水体的DOC平均去除率看,珠江水体高于密云水体,它们又明显高于滦河水体.对水体DOM进一步的化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DOC去除率越高的水体,其中的憎水中性物质(HoN)含量也越高.这表明,除了碱度、总有机碳(TOC)外,原水DOM的内在化学分级特征也是影响水体DOC混凝去除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水厂中投加粉末活性炭时,由于反应时间非常短,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的确定非常重要.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2-甲基异莰醇(MIB)及土臭素(geosmin)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只要通过1组吸附动力学实验取得相应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量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并结合原水中MIB或geosmin的初始浓度、需要处理达到的目标浓度以及粉末活性炭接触时间,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絮凝-DAF工艺的化学因素和颗粒特征。PAC类絮凝剂的碱化度B值越高,其荷电量和立体结构越显著,絮凝-DAF工艺的除浊效果越好;但除了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外,其形成絮体的结构特征也对絮凝-DAF工艺有影响。随着投药量、絮凝搅拌强度和时间的增加,絮体都分别会趋于某一极值尺寸而后逐渐变小,且较大粒度的密实絮体才是与微气泡作用效果最好的絮体。此外,增加絮凝搅拌强度和延长时间都可能有利于水中颗粒的去除,且DAF出水中粒径越大的颗粒含量越少,其中大于15μm的颗粒极少,但2-4μm的颗粒数目时常多于原水。  相似文献   
59.
颗粒物表面酸碱特性与孔表面分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位滴定试验,证明了5种颗粒物的表面存在着一定量的OH-受体,其表面位浓度(Hs)在0.1219~0.3134 mmo.·L-1之间,表面位密度(DoH)在0.8586~2.1305个·nm-2之间,且不同采样点的颗粒物,其表面位浓度和表面位密度差别很大.所采集的5种颗粒物的孔结构接近平行板狭缝,孔尺寸分布不是均一的,平均孔径分布范围较宽(1.8~76nm);BET比表面积为9.5669~34.5605 m2·g-1,累积脱附孔体积为0.01729~0.06711 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5.6768~7.7388nm,处于中孔范围,且平均孔径均大于其PSD峰值对应的孔径.通过分形FHH方程模拟N2吸附和脱附等温线数据计算出这些颗粒物的孔表面分形维数Ds比较接近(2.68~2.82之间),但它们的分形标度区间不同.另外,采用热力学模型和分形FHH理论计算出的表面分形维数的差异主要归因于这些样品孔尺寸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60.
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水中的丁基锡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同时测定天然水中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和四丁基锡化合物的方法。首先用NaBH4还原丁基锡化合物后CH2Cl2苹取,然后经1.5%OV-101-Chromosorb G(80-100目)柱分离,由带硫片的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本方法可测每升数十纳克(以锡计)的各种丁基锡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