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发出了针对低C/N比高氨氮废水处理的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新工艺,并对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能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在溶解氧为0.5~1.2mg·L-1,pH值为7.5~8.2,温度为17~30℃,进水氨氮浓度不高于1000 mg·L-1,C/N比不高于0.5,HRT不高于32h条件下,亚硝化/电化学反硝化工艺装置运行稳定,亚硝化段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的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生成率均能稳定在50%左右,MBR出水中的剩余氨氮和生成的亚硝氮经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硫碳混合反应器)处理后,最终出水总氮去除率超过95%;出水中的SO2-4浓度不高于1280 mg·L-1.新工艺最高氨氮负荷为1.11kg·m-3·d-1.  相似文献   
42.
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硒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对测定水质中硒的方法进行改进,主要研究了样品中硒的测定条件,通过对不同显色波长、酸碱度显色条件、显色剂用量、酸碱度比色条件的研究,得出比较理想的定量分析条件。采用该方法测定硒,显色稳定,准确度、精密度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3.
加快发展青海省高原生态旅游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青 《青海环境》2008,18(4):174-17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4.
用碱灰化处理试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碘,讨论了温度与时间对测定的影响。方法在0 ng~25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2.58μg/kg,土壤样品测定的RSD≤2.9%,加标回收率为78.0%~116%。  相似文献   
45.
对燃煤电厂的硫平衡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如何准确、简便的确定燃煤电厂SO2的排放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将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火灾调查研究,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重现国内某商场的火灾发展过程,根据现场勘查结果设置边界条件,分别对两个可能的起火点建立场景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关键部位单位距离不可见度、温度及热通量发展趋势等参数结算结果数据与火灾现场勘测结果及证人证词进行比较,排除了不合理的起火点,验证了另一种情况的正确性,解决了火灾现场勘测无法确定的难题,完善了火灾调查结论。根据计算再现的火灾蔓延过程,可寻找延缓火势蔓延和降低火灾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阐述了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的概况、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加氢反应器床层温度、急冷塔堵塞和吸收塔中吸收效果等各种因素,从尾气中SO2的浓度、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加氢反应器入口H2浓度、加氢反应器出入口O2浓度、胺液H2S的吸收能力、贫胺液质量、贫液温度、胺液浓度及循环量、吸收塔压力等方面进行了安全分析,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8.
李锦超  曹春  方锋  唐千惠  梁膑月 《环境科学》2023,44(9):4785-4798
基于2005~2020年OMI遥感卫星O3柱浓度数据,结合河西走廊地区10个国控点环境自动监测站大气污染物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资料,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探讨河西走廊近地面O3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O3柱浓度在2005~2010年和2014~2020年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32.31 DU和301.00 DU,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和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②在空间分布上,O3柱浓度大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纬向带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城市区域,中值区呈纬向带状与祁连山山麓走向基本一致.③气象条件分析发现,温度、风速和日照时数与O3呈现正相关,相对湿度与O3呈现负相关.④通过对武威市模拟受点气流输送轨迹发现,O3输送路径方向较为单一,各季节的主导气流均以西部和西北部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1.62%、66.85%、61.22%和77.78%;O3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的O3潜在源高值区域均分布于白银市和兰州市等地,为东南风源,冬季高值区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为北风源.  相似文献   
49.
陈宁  辛存林  唐道斌  张亮  辛顺杰 《环境科学》2023,44(8):4655-466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过程,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提高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构建了GMMOP-PLUS-InVEST模型,通过多源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自然发展(ND)、经济发展(ED)、生态保护(EP)和综合发展(CD)情景下的2030年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草地面积减少了1 680.99×104 hm2,耕地、林地、水域、湿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01.19×104、 208.47×104、 91.54×104、 51.30×104、 157.40×104和971.09×104 hm2.(2)2000~2020年,土壤和地下碳储量减少,死亡有机物和地上碳储量增加,总碳储量减...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效率,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制备的树脂为载体吸附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物降解,利用GC-MS“指纹图谱”对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总石油烃)的降解程度及生物演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吸附菌剂后TPH的半衰期为24.23 d,比单纯菌剂降解缩短7.28 d;其中正构烷烃的降解性能表明,高碳数高达92.03%,中、低碳数皆超过75%,高于TPH的56.67%,较好地解释了TPH降解率比单纯菌剂提高的内在原因;在演化特征方面,正构烷烃的生物演化参数——w(∑C21)/w(∑C22+)(C21-、C22+分别指C14~C21和C22~C39)、姥植比〔w(pr)/w(ph)〕和OEP(奇/偶碳数质量比)分别为0.643 3、0.486 5和1.111 9,均高于单纯菌剂演化程度.研究显示,树脂吸附菌剂后对较难降解的偶数碳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类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强,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有力地佐证了降解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