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生活垃圾生物好氧预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快速降低含水率、提高生活垃圾热值为研究目的,利用工程用堆肥料仓作为试验平台,通过控制进仓物料、堆高、通风量、翻堆等反应条件进行生物干化过程,研究有机物的降解情况以及含水率与热值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以原生垃圾为进料,堆高1.5m,通风量0.32 m3/(min·m3),反应进行到第4天进行翻堆,生活垃圾中水分去除率达到16%,热值可提高到5376 kJ/kg.  相似文献   
242.
傅耘 《环境技术》1999,17(4):26-30
本文通过对GJB150.19温度-湿度-高度试验的详细讨论,阐明了该试验方法的本质和作用机理,明确了试验目的及其适用范围,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用两箱法代替一箱法的可行性,另外还对该试验条件的剪裁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43.
244.
考察了双亲型清水剂QS-03对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清水剂QS-03的亲水性与亲油性功能基团的摩尔比为2∶1、清水剂加入量大于等于200 mg/L时,处理后污水澄清透明,污水含油量由4 540 mg/L大幅降至26~45 mg/L;在处理温度为50~80℃和污水含油量为3 200~5 800 mg/L的范围内,清水剂QS-03均表现出良好的清水效果,生成的絮体呈松散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型清水剂QS-03可有效破坏油-水界面双电层、降低界面膜强度,并且与污水中阴离子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大幅减弱,因而在高效清水除油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含聚污水处理中的黏性"含聚油泥"问题。  相似文献   
245.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处理煤气化生化污泥,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考察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含水率为90%(w)的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80℃、反应压力25MPa、氧化系数(初始反应加入的H_2O_2的摩尔数与理论上废水完全氧化所需的H2O2的摩尔数之比)4.0、反应时间2 min。SCWO处理后的气相产物为O2、CO2和少量N2,清洁环保,可直接排放或回收利用。液相产物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均大幅降低,出水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或回用。固相残渣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可直接进行填埋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46.
采用"电化学除油器—斜板除油器—核桃壳过滤器"模拟装置处理模拟含聚采油污水,考察了有/无清水剂加入条件下含聚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电化学除油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级处理单元的除油率与电化学处理时间成正比,不加入清水剂、电化学处理40 min时,各级处理单元的除油率均超过92%;在电化学除油器前加入清水剂100 mg/L、电化学处理20 min时,各级处理单元的除油率分别为98.8%~99.4%,处理后污水含油量小于30 mg/L,处理效果优于在斜板除油器前加入清水剂;电化学处理与清水剂处理有良好的协同除油效果,可大幅降低清水剂用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作用主要使吸附于油-水界面的产出聚合物降解、脱稳,实现了对油-水界面膜强度和界面电荷的有效破坏,除油效果优异且处理后的絮体松散、无黏附性。  相似文献   
247.
根据2014年10月对黄河口附近海域56个站位水质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表、底层无机氮(DIN)平面分布表现为近岸向远岸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在黄河口附近有高值区,且与盐度有显著负相关性,表明DIN主要来自黄河等入海径流的输入。表层海水中活性磷酸盐(PO4-P)平面分布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底层海水中PO4-P平面分布较为均匀;PO4-P与海水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表明调查海域PO4-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黄河口等河流输入,而可能与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以及海底表层沉积物中PO4-P向上输送补充等因素有关。从营养盐结构看,本次调查海域N/P均值大于Redfield比值;P与N相比显得相对缺乏。根据N/P比值与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平面分布表明,过高比值的N/P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某一相对低含量元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生物密度较低。根据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计算结果,2014年秋季黄河口附近海域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而DIN应是造成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该海域有机污染程度属于2级,表明该海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248.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风险,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线路历史故障的原因,构建了线路运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提出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划分评价指标的经典域,利用熵权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利用可拓物元模型计算综合评价值和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切实可行;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客观有效地评估线路运营风险,同时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加强线路运营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49.
介绍了应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对数码相机采集的霉菌试验样品长霉面积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测量单位标定、AOI的参数选取和使用、面积测量和计数等。结果表明,利用IPP可便捷、准确地测量长霉面积,测量结果可靠。该方法有助于对长霉等级和霉菌试验结果做出正确评定。  相似文献   
250.
海洋大气环境电子设备腐蚀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介绍了海洋大气环境主要特征、盐雾腐蚀机理和盐雾腐蚀与温湿度的关系。从总体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工作运行等方面,分析了电子设备的技术特点、腐蚀特点与腐蚀防护难点。从材料与结构、部件与线路、结构材料表面防腐、防腐介质等方面,介绍了电子设备一般腐蚀防护技术,重点介绍论述了电子设备温湿度环境控制、盐雾分离和盐雾过滤腐蚀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