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29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生物三相流化床A/O2组合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现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结构生物三相流化床来实现A/O2组合作为核心工艺,研究生物处理系统各个单元结构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降解特性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系统在总停留时间42 h下稳定运行时,厌氧流化床能有效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废水的BOD5/CODCr(B/C)平均值从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流化床能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对CODCr,和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和99.9%,平均处理负荷分别为3.97 kg·m-3·d-1(以CODCr计)和1.01 kg·m-3·d-1(以酚计),二级好氧流化床对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89.9%.出水NH4 -N浓度稳定在15 mg·L-1以下.生物系统出水经过滤混凝沉淀工艺后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2.
碳纳米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特性,综述了碳纳米管应用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实验研究,并对碳纳米管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超声-Cd~(2+)/N共掺杂TiO_2可见光催化降解苯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d~(2+)/N共掺杂的二氧化钛,采用X光衍射仪对其粉体的物相进行了表征。进而研究此合成掺杂光催化剂在US(超声波)/Vis(可见光)下降解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Cd~(2+)、N共掺杂的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可见光光催化降解苯酚有一定的效果;超声波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可见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44.
在实验室配制含酸性玫瑰红染料的印染废水,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开展处理试验.试验运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能提高模拟废水的可生化性,BOD/COD值由原水的0.18上升到0.36.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40 mg/L,色度40倍以下,SS约50 mg/L,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5.
印染废水处理的磁混凝-高梯度磁分离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混凝过程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在混凝过程中降低污泥产生量并提高污泥分离速度是该技术发展的方向,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将磁粉引入絮体使之磁化并在自行研制的高梯度磁分离装置中实现磁混凝与磁分离的协同作用.以高浊度的印染废水作为试验废水,以色度、COD及SS作为考核指标,重点考察了磁混凝反应及磁分离的影响因素.当印染废水的色度约为900倍、COD约为595 mg/L、SS约为500 mg/L时,在pH=8.5、FeSO4500 mg/L、PAM3.5 mg/L、磁粉400 mg/L的适宜磁混凝反应条件下,相应指标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法分别高出17.3%、21.7%及24.2%,此时絮团沉降速度增大了64.3%,污泥体积减少了61%,污泥压缩比为0.39.在电流强度8 A、流速2.5 L/min和介质填充率1%的操作条件下,该磁性絮体流经高梯度磁分离装置时的水力表面负荷达到61.0 m3/m2·h,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6.
吸附菌HX5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脱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吸附菌HX5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脱色作用,碳源、氮源、盐度和染料浓度对KNR吸附脱色的影响,以及HX5生长菌体对KNR的脱色机理.结果表明,菌株HX5对KNR脱色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铵;碳源浓度在10g/L以上时,可使200mg/L的KNR完全脱色,碳源浓度过高,脱色效果不显著;HX5对KNR脱色的最佳氮源浓度为0.75g/L,在0~2%的浓度范围内,盐度对脱色无显著影响;染料对菌株HX5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毒性,但对于400mg/L的KNR,脱色率仍可达95.1%;HX5生长菌体对KNR作用96h内主要为生物吸附作用,96h外则可能发生了生物降解.图5表2参9  相似文献   
47.
三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知3株溶藻细菌L7、L8和L18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为获得较高活性和浓度的目标产物,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为考察溶藻活性代谢产物保存和应用的环境条件,研究了其热、酸稳定性。在牛肉膏蛋白胨、淀粉、查氏和高氏1号4种培养基里,淀粉培养基最适宜用于获得溶藻活性代谢产物。以淀粉培养基为基础,碳、氮源组合依次为淀粉 (NH4)2SO4、淀粉 (NH4)2SO4,葡萄糖 KNO3时,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活性代谢产物溶藻活性最高。这一结果为目标产物的分离奠定了物质背景。3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热处理后,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仍高于73%。L7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或2.5,2h后丧失溶藻活性;L8和L18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2h后未丧失溶藻活性,调至pH值2.5,2h后丧失溶藻活性。上述结果为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在有氧条件下用生物过滤系统去除NOx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有氧环境下用生物过滤法处理废气中的NOx效率普遍不高的现状,将优选后的好氧反硝化菌应用于生物过滤系统用来脱除模拟燃烧废气中NOx,同时设立反硝化菌活性再生系统,维持系统中微生物间的持续稳定反硝化协同性和有效微生物量.进一步研究高浓度氧环境下,环境因素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以及研究模拟气体中NO在生物过滤系统中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该工艺系统能有效克服氧对反硝化菌活性的抑制作用,生物滤塔在不同氧浓度下皆可实现对NO的高效率脱除;甚至在氧气体积分数20%、气体停留时间为1min、最佳操作温度为40~50℃条件下,对647mg·m-3NO的脱除率可达85%以上.本实验有目的地培养得到好氧条件下特有的微生物混合体系,其以兼性反硝化菌为主,多种菌种的存在形成良好的生物协同性,有利于有氧环境下NOx好氧反硝化反应的高效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49.
环境生物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及环保产业的需求情况分析了环境生物技术在未来污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市场前景,论述了包括生物强化技术、有机物生物降解及废弃物资源化、生物修复、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标记物在内的环境生物上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各种工艺及各种物理场作用下的环境生物下游技术,剖析了若干种典型技术并用工程实例强调上、下游技术的紧密组合,提出环境生物技术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用于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的受体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粗集理论模型、BP网络权重分析、投影寻踪回归、正定矩阵分解和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指出了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和还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