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考察了吸附在CMC(羧甲基纤维素纳)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中活性艳蓝KN-R和活性艳红K-2BP的解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回收染料的技术思路。结果表明:pH值为12.0的75%乙醇对CMC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中的活性艳红K-2BP和活性艳蓝KN-R的解吸效果较好。30min内,对CMC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中的活性艳蓝KN-R和活性艳红K-2BP的解吸率分别为60.8%和50.4%。CMC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中的活性艳红K-2BP的解吸动力学符合一级指数衰减模型。CMC固定化烟曲霉活菌体小球能重复利用三次以上。  相似文献   
42.
白腐菌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对它们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纤维素较木质素易降解,但其被木质素包裹,故降解的关键问题就是木质素的降解。本文从木质纤维素的生物可降解性出发,重点讨论白腐菌降解木质素酶系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3.
含油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概述了含油废水的特征,介绍了盐析法、絮凝法、电解法、吸附法、浮选法等常规处理含油废水方法及其相应的不足之处,同时介绍了四个处理含油废水的典型流程,并指出了这些传统处理流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重点介绍了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及进展,最后综合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优点,并指出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四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相对分子量及化学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文  胡勇有 《环境化学》2004,23(2):227-228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安全、生物可降解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我们首次采用诱变方法,获得了HHE-P7,HHE-A8,HHE-P2l,HHE-A26四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经鉴定,菌株HHE-A26和HHE-A8分别为半知菌类从梗孢科曲霉属杂色曲霉和烟曲霉;HHE-P7为半知菌类从梗孢科青霉属产紫青霉系:HHE-P2l为半知菌类从梗孢科青霉属圆弧青霉系.  相似文献   
45.
综述了柴油机排放碳颗粒催化燃烧中运用的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类)钙钛矿催化剂以及催化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协同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上述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弹性填料表面亲水性对厌氧生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普通塑料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物进行亲水性改进,制得表面亲水的弹性塑料填料,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填料的亲水性。填料表面的亲水性改进了微生物在其表面的吸附能力,新型填料与普通填料实验室的应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亲水性改进的弹性填料在污水的厌氧处理中可提高污水的厌氧处理效率15%~30%,且亲水性改进大大提高了弹性填料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此填料的工业应用结果也表明亲水性提高了填料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47.
表面亲水性塑料填料在好氧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在普通塑料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物进行亲水性改性,制得亲水性塑料悬浮填料。根据填料在水中浸泡后取出的表现观察和增加的质量,证明了填料的亲水性改性可行。并通过污水好氧中试试验装置,比较了亲水性塑料填料与普通塑料填料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亲水性改性后的塑料填料,在污水的好氧处理中可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2%—10%,且大大提高了改性填料的挂膜速度与挂膜强度,提高了好氧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48.
系统地评述了无机、有机阳离子、农药分子、细菌等环境污染物在蒙脱石层间域中的吸附、脱附、氧化还原、催化降解等界面反应机理 ,并指出它们的环境化学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9.
根际环境与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通常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紧密相关。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土壤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可能是对土壤污染成功进行植物修复的基本过程。可见根际环境在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中具有明显的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有关重金属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有机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降解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采用投加预处理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死菌体的方法去除含铬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死菌体投加量及温度条件下,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对Cr(Ⅵ)还原速率和总Cr的平衡吸附率的影响,并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对总Cr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30℃.150 r·min-1,pH 2.0的条件下,在100mL浓度20gg·L-1的Cr(Ⅵ)溶液中投加0.5 g 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2h内总Cr最大吸附率达到了72%,约为原死菌体总Cr吸附率的2倍,但反应达到平衡后的总Cr吸附率下降到30%左右.吸附平衡后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Cr(Ⅵ)几乎全部被还原为Cr(Ⅲ).在实验pH值范围内,pH值越低、Cr(Ⅵ)初始浓度越小、预处理死菌体投加量越大以及温度越高,越有利于Cr(Ⅵ)的还原;pH值越高、Cr(Ⅵ)初始浓度越小、预处理死菌体投加量越大以及温度越低,对总Cr的平衡吸附率越大.预处理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氨基和羧基与不同形态Cr的吸附作用以及菌体对Cr(Ⅵ)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