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结合固相萃取预处理技术原理和操作流程,通过大量研究,提出固相萃取预处理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关键并总结经验.对如何做好实验室空白,提高加标回收率和重现性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验室数据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72.
为进一步了解近几年大王滩水库整治成效,文章采用模糊标识指数法对2008~2016年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选取COD_(Mn)、NH~+_4-N、TP、TN、DO等指标分析年际浓度变化趋势;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大王滩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大王滩水库水质总体改善,由2008年劣V类转变为2016年III类,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水质目标要求,以致存在饮水安全风险;TN浓度得到有效控制,COD_(Mn)、DO浓度得到改善,TP和NH~+_4-N浓度控制不够理想,部分点位浓度有所增加;水库整体为中营养水平,然而综合营养指数接近中营养水平上限,且2016年较2015年略有反弹,需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73.
南宁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仍然存在意识淡薄、硬件设施不足、技术力量缺乏、方法不规范、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从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方面加强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74.
截止2011年,广西建设了108座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约3 000 t污泥,若不安全处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通过对各种处理处置方法的分析,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推荐污泥处理处置采用"浓缩脱水+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工艺。  相似文献   
75.
广西北海涠洲岛春季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元官  张凯  王体健  陈志明  耿红  孟凡 《环境科学》2017,38(5):1753-1759
为了解我国北部湾区域大气环境特征和可能的跨界输送,于2015年3~4月在涠洲岛开展了对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的外场观测研究,并结合气象因子和后向轨迹探讨了颗粒物浓度变化原因和来源.结果表明涠洲岛大气PM_1、PM_(2.5)、PM_(10)质量浓度分别为(21±12)、(35±19)、(43±20)μg·m~(-3).PM1、PM_(1~2.5)和PM_(2.5~10)质量浓度分别占PM10的50%、32%、18%.0.5~1、1~2.5和2.5~20μ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分别占总数浓度的93.5%、6.1%和0.4%.颗粒物数浓度与能见度和气压呈弱负相关.后向轨迹模拟分析发现,来自涠洲岛西南方向东南亚一带的气团影响频率最高(45.9%),0.5~1μm、1~2.5μm数浓度和PM_(2.5)浓度最低但NO浓度最高;其次为来自正东方向气团(34.1%),SO2浓度最低但O3浓度最高;来自正南方向的气团(12.5%)NO2、NOx、O3和CO浓度最低;来自东北方向的大陆气团影响频率最低(7.4%),但颗粒物数浓度、质量浓度和气体污染物浓度(除O3和NO)最高.涠洲岛大气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主要受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输送影响,来自大陆方向的输送以工业污染为主,来自东南亚方向的输送以港口船舶及航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76.
中国北部湾地区夏季大气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毅红  陶俊  高健  李雄  施展  韩保新  谢文彰  曹军骥 《环境科学》2013,34(11):4152-4158
于2009年8月在北部湾地区的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湛江、茂名、海口、洋浦、东方等9个城市的城区和郊区同步采集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碳分析仪分析得到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对OC、EC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北部湾9个城市PM2.5、OC和EC的浓度均值分别为(38.4±17.7)、(9.2±2.6)和(1.9±1.1)μg·m-3,总碳气溶胶(total carbonaceous aerosol,TCA)占PM2.5质量的56.8%.北部湾地区夏季OC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二次生成的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E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和工业排放.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选取常见的3种抗生素盐酸强力霉素(DOX)、红霉素(ERY)、土霉素(OXY)和3种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MYC)、丙环唑(PRO)、戊唑醇(TCZ)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绿藻(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生物,研究目标污染物顺序暴露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6种单一目标污染物对蛋白核小球藻抑制毒性大小为:PRO>DOX>TCZ>ERY>MYC>OXY.抗生素-三唑类杀菌剂混合体系在50%效应浓度(EC50)下同时暴露和顺序暴露的抑制率差异为0.38%~36.76%.DOX与PRO、TCZ、MYC任何一种三唑类杀菌剂顺序暴露于蛋白核小球藻,顺序相反后,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作用均增强,最大可增强36.82%.在不同浓度与时间的影响下,PRO-DOX和TCZ-DOX顺序暴露毒性高于调整暴露顺序后的DOX-PRO和DOX-TCZ顺序暴露毒性,且浓度越高,抑制率差异越大.在96h~144h暴露时间下,暴露浓度EC50/20的顺序暴露抑制率差异为0.65%~11.57%;暴露浓度EC50的顺序暴露抑制率差异为0.15%~36.93%,顺序暴露的抑制率差异范围随浓度增加变大.在EC50/20~EC50暴露浓度下,暴露时间96h的顺序暴露抑制率差异为0.29%~36.93%,暴露时间144h的顺序暴露抑制率差异为0.215%~30.09%,顺序暴露的抑制率差异范围随时间增加变小.因此,顺序暴露会改变抗生素与三唑类杀菌剂对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大小,且顺序暴露、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是影响毒性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8.
李永新  王威  何妹  申泰铭 《环境科学》2020,41(5):2257-2263
黑臭水体严重危害城市生态功能,"水十条"的颁布为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整治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大量治理后的水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采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治理后返黑返臭的南宁市二坑溪水体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和月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与水体氨氮浓度相关性显著(P0.01),气温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趋势正相关(r=0.23,P0.05),与水体透明度变化趋势负相关(r=-0.33,P0.01),显示治理后水体返黑返臭与内源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有关.综上,为了防止治理后的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应当关注河道底泥等内源污染物及其控制技术,综合采取生态治理手段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才能最终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79.
污水厂的提标改造需要投入更多碳源保证脱氮除磷效果,而厌氧发酵液中的VFA可作为廉价碳源用于脱氮除磷。为获得更高产量的VFA,为污水厂提供廉价优质碳源,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5.5、6.5、7.5、8.5、9.5、10.5)条件下污泥和香蕉秸秆混合发酵VFA的产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第2天,各pH值实验组VFA均达到最高浓度,pH=6.5组的VFA浓度为所有实验组中最高,为7122 mg/L,故为最佳实验pH条件。碱性条件下,虽然溶出的糖类物质和蛋白质更高,但VFA的产量低于酸性条件;市政污泥和香蕉秸秆混合发酵可以提高VFA的产量,为污泥单独发酵VFA产量的2.3~3.2倍。  相似文献   
80.
选取新型土壤改良剂对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进行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实验,进而评价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土壤改良剂可显著减少土壤Pb和Cd的重金属毒性,与对照相比,土壤TCLP-Pb、TCLP-Cd的浸出毒性含量最高下降分别为41. 4%、28. 87%。经过化学稳定修复,新型土壤改良剂可显著降低Pb和Cd可交换态含量,土壤Pb和Cd有效形态含量最高下降率分别为64. 69%、41. 95%,修复效果Pb>Cd,说明新型土壤改良剂可促进土壤Pb和Cd从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新型土壤改良剂对溶液中Pb和Cd有一定吸附效果,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推理新型土壤改良剂降低土壤Pb和Cd毒性原因可能是发生络合化学反应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