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运用食物安全性指标(FSI)、食物安全性指标均值(MVFSI)和食物安全性指标变异系数(VCFSI)3个指标,对1991~2005年福建省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水果、猪肉、牛羊肉、禽肉、蛋类、奶类、水产品等9类食物的安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极不安全的水平,粮食缺口逐年加大主要是由于间接粮食消费量的线性增长所引起的,而间接粮食消费又主要是由于猪肉和蛋类等耗粮型畜牧业的过度生产而导致的。牛羊肉、禽肉和奶类3类食物安全性水平较低,尤其是奶类从1998年以来,已出现亏缺状态。猪肉和蛋类安全性水平虽较高,但这两类食物属于耗粮型畜产品,面临着福建省粮食极不安全的现实,其较高的安全性完全有赖于省外粮食的进口,故区外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其安全性水平也不容乐观。水果和水产品则处于极为安全的水平,这主要是由福建省的地理位置条件所决定的。15年来蔬菜生产得到巨大发展,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而言福建省食物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最后,为提高福建省食物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2.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1995年以来福建省耕地、林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而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由于前者大于后者,因而导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②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压力和负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代价而获得的,1995~2005年其大小平均为0.697×108元/年;③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3个因素均缺乏敏感性;结合系统科学的观点,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生态环境是复合系统的序参量,对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予以更大的重视。相对来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最为敏感,其次为城市扩展,而对经济发展的敏感性最弱。11年来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总人口、GDP、城市化水平的敏感性程度分别增加了24.45倍、39.67倍和23.67倍,表明在获取相同社会经济发展份量时,逐年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在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13.
鄱阳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90,自引:7,他引:83  
为了解丰、枯水期鄱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对鄱阳湖污染现状详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鄱阳湖底泥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为:Cu>Pb>Zn>Cd,这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各污染物对鄱阳湖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影响程度排列次序为:Cd>Pb>Zn>Cu;污染的地区和时间差异大,各采样点污染程度排序为:鄱阳饶河>鄱阳湖龙口>鄱阳湖南矶山>星子冬枯山>星子渔民村,且枯水期普遍大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114.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助于该区极化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5.
芳烃羟化酶与鲫鱼组织富集多环芳烃和代谢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芳烃羟化酶与多环芳烃在鱼体内代谢的相互关系,揭示多环芳烃在生物体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14C-2,6-二甲基萘在鲫鱼鳃、肝、肌肉、胆、脂肪、肾等7种组织中的富集和释放;对鲫鱼各组织富集的多环芳烃释放与芳烃羟化酶(AHH)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鲫鱼7种组织均能对多环芳烃富集,不同组织表现出不同的富集水平和释放水平;多环芳烃在鱼体中的释放速度与芳烃羟化酶活力水平及其酶促产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