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菱铁矿的热分解特性,在空气中不同温度下(400、500、600、700、800℃)煅烧天然菱铁矿制备具有纳米尺寸形貌特征的α-Fe_2O_3,作为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气固相催化反应系统对催化剂的NH_3-SCR脱硝活性和N_2选择性进行评价,同时考察其抗水抗硫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菱铁矿于空气中500℃煅烧相变为α-Fe_2O_3,具有最低的晶体尺寸(约10 nm)、最高的比表面积(39.68 m~2·g~(-1))和最优的脱硝活性;500℃煅烧菱铁矿制备的催化剂在250~400℃温度窗口内脱硝效率达到100%,并能保持较高的N_2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其具有的纳米多孔结构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丰富的酸性位点和吸附态氧.当同时存在5%H_2O和0.04%SO_2时,α-Fe_2O_3在250~400℃区间的脱硝效率高于88%,且在300℃下持续反应360 min,脱硝效率维持在75%以上,表明500℃煅烧菱铁矿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水抗硫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沉水植物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不同生物量沉水植物苦草在高纯水、上覆水及底泥悬浮液环境下的腐解过程及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N、P等含量在底泥和上覆水环境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随着时间的推移,苦草腐解均会导致上覆水及底泥悬浮液中pH先降后升,ρ(DO)急剧降低.在上覆水环境中,pH自7.8降至7.2,再增至8.7;与试验初期相比,ρ(DO)在第10天降低了56%.在底泥悬浮液中,pH自7.8降至7.3,再增至8.3;在第10天ρ(DO)降低了近60%.② 在上覆水及底泥悬浮液中,苦草腐解以释放有机氮为主,NH3-N次之;ρ(TP)在试验前期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在试验中期底泥悬浮液环境中ρ(TP)则呈动态平衡,约为1 mg/L.③ 不同生物量(0.1、0.2、0.4 g/L)的苦草腐解后水环境中的营养盐含量有所不同,其中ρ(CODCr)、ρ(TP)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在试验前期ρ(TN)、ρ(NO2--N)随着峰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显示,苦草腐解对两种水环境的物化性质有着相似的影响,而对其主要营养盐氮、磷形态的变化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水稻、油菜秸秆对水中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对废水中Cd2+的吸附特性,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离子质量浓度、秸秆投加量、初始pH值和振荡速率对溶液中Cd2+去除率与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秸秆具有良好的Cd2+吸附效果,pH值为4~7时,Cd2+吸附率均可达到50%以上;在投加量为10 g/L、初始pH值为6、振荡速率为150 r/min、温度为25℃的条件下,处理200 mg/L含Cd2+废水时,水稻和油菜秸秆对Cd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6.5%和68.2%,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其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在25℃下油菜秸秆和水稻秸秆的最大吸附量理论值分别为14.28 mg/g和13.76 mg/g;结合SEM和FTIR分析推断,两种秸秆吸附Cd2主要发生在吸附剂表层,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研究表明,油菜秸秆和水稻秸秆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Cd2+吸附剂.  相似文献   
34.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的副产物,富集于粉煤灰中的微量元素在风化、淋溶等外力作用下极易释放到环境中。pH是影响微量元素淋滤行为的重要因素,利用室内砂箱仿真模拟试验研究不同pH淋滤条件下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淋滤后的粉煤灰中Cr、Zn、Ni和Pb的含量都降低。淋滤后水体中Cr的浓度随着pH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pH为10时达到峰值;Zn、Ni和Pb的浓度随着pH的升高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淋滤后土壤中Cr元素含量随pH值的升高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Zn、Ni和P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pH值为2—6.8时减小,随着pH值的继续升高,在pH为1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粉煤灰在短期淋滤条件下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5.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也由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球性问题.为了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的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循环经济.本文在对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发展观及循环经济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6.
安徽省乔木林固碳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安徽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为依据,对安徽省不同类型乔木林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种乔木固碳能力依次为: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不同发育阶段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过成熟林;不同优势树种组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不同优势树种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是:杉木林(马尾松林(杨树林;同时,得出相同龄组但不同优势树种或相同优势树种但不同龄组的乔木林固碳能力也不同,其中杉木的幼龄林固碳能力最大,达到19.75 t/(hm^2.a)。  相似文献   
37.
巢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季节性赋存特征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巢湖表层沉积物中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及残渣态氮(RN)的季节性赋存特征,同时结合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及可矿化态氮(MN)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探讨各组分氮之间及其与TN﹑MN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RN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外,TN及其他各组分N都存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季低而冬季高的分布趋势.NH4+-N是FN、EN的主要组成部分.TN平均含量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最大值出现在西半湖湖心,平均含量为2280.47mg/kg;有效氮的形态在不同季节表现不同,春季为酸解氨基酸态氮(AAN),夏季、秋季为可交换态氮(EN),冬季为游离态氮(FN).沉积物氮形态季节变化特征的研究为湖泊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估及氮营养盐释放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8.
层状双氢氧化物即时合成处理含Cr(Ⅵ)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LDH合成原理,提出了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去除Cr(Ⅵ)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废水处理中由于Mg2+、Al3+水解共沉淀形成LDH,Cr(Ⅵ)阴离子优先进入LDH结构层间平衡结构电荷,从而使Cr(Ⅵ)阴离子以LDH沉淀的形式被去除.这一原理已为模拟废水实验和沉淀物结构分析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是Mg/Al比值、pH值以及Cr(Ⅵ)浓度,当pH值为8.5~9、Mg/Al为1∶1~2∶1时Cr去除率最高,Mg、Al利用率也比较高,出水水质满足工业排放要求,从而显示这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SCS模型,USLE模型,铁钉法和养分流失公式,对巢湖龟山研究区进行了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年径流量为476.5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径流量不同,灌丛和草地相对较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较大;USLE模型和铁钉法估算的土壤侵蚀量平均值分别为4 107.57和3 847.6 t/(km2·a),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差异;土壤养分流失量的计算结果显示,氮素为7.389 t/(km2·a),磷素为3.166 t/(km2·a);流失土壤携带是养分流失的主要形式,径流携带养分总量相对较小,其中,氮素和磷素通过土壤携带造成的损失分别占氮、磷养分流失总量的90.14%和87.37%.   相似文献   
40.
根据南淝河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的调查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指数法和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主要污染因子和优先控制断面,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Cr、Cu、Pb的含量平均值均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而As、Cd的含量平均值均为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单因子水质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南淝河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d,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样点Cd的含量均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最高值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值的2.6倍。改进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南淝河水质丰水期基本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潜山北路大桥断面污染最严重,属于优先控制断面,枯水期各断面水质均属于Ⅲ类水标准,整体上南淝河水质达到了水体功能区目标。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南淝河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流域内的农药化肥、机械制造和电镀行业的废水以及河道的行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