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SO14000—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组成和特征,阐述了该系列标准对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
结合我国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源调查现行报表制度、改革方案的设想,提出如何促进排污申报登记表、排污收费制度核定表、环境统计报表"三表合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土壤元素背景值是指土壤在未受外来物质污染的条件下,元素的基本化学组成。实际上,它只是与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联系的相对概念。为使土壤环境背景值图,简明而又直观地反映  相似文献   
84.
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浑江六个断面采集到底栖动物(4门、6纲、12目、34科、57属)84种,列出了相关名录。通过运用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对浑江采样水体的水质进行了底栖动物学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河流水体污染生态学中的底栖动物与水质状况的相关性和对水质状况的指示性及利用该体系监测评价浑江水质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5.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维护生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贸易和交往的日益增多,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大大提高,其危害也呈逐步加深的态势,对我国的一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外来物种的防范和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吉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典型案例——吉林省外来物种入侵生态调查的部分成果为基础,阐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危害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6.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已是我国水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经逐步成为水质监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本文主要探讨吉林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为提高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质量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7.
氟利昂具有破坏大气臭氧层和产生温室效应的作用。本文讲述了这种物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同时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国际上对氟利昂及其代用品开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88.
基于GIS的东辽河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搜集东辽河流域水环境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MAPGIS平台,完成了数据库、图形库、专业属性库的编辑,完满地实现了东辽河流域水环境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89.
崇明东滩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崇明岛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的遥感影像对崇明东滩的景观类型进行解译,并对景观格局变化和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的景观面貌已经由原始潮滩演化出目前多达11种斑块类型。从景观空间形态指标和景观组分指标分析结果来看,崇明东滩的生境破碎化趋势已经显现,但从景观空间关系指标和Shannon均匀性指标分析结果来看,景观聚集度和连通度尚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96.27和99.15),均匀度尚较大(0.59)。崇明东滩的植被覆盖度主要集中在0.3至0.9之间,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尚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0.
磁铁矿纳米颗粒(magnetite nanoparticles, MNPs)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废水中Pb~(2+)的处理。目前,有不少关于MNPs毒性的研究,但对MNPs处理Pb~(2+)形成的复合物的毒性却鲜有报道,其复合毒性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大鼠肾细胞(NRK)作为细胞模型,系统研究不同Pb含量的MNPs-Pb复合物,以及相应浓度的MNPs和Pb~(2+),对大鼠肾细胞活性、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影响,考察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评估MNPs-Pb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浓度和暴露时间(12 h)条件下,Pb~(2+)能够显著抑制细胞活性,改变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凋亡,对细胞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并且呈现剂量相关性;利用MNPs吸附水环境中Pb~(2+)形成的复合物MNPs-Pb对大鼠肾细胞没有显著的毒性作用(P<0.05),MNPs对Pb~(2+)的吸附可能是Pb~(2+)的细胞毒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