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指数在评价水磨河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评价水质,监测水体污染是生物学评价水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应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中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于1985年9月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一次定量调查。对生物指数在评价水磨河水质污染中的作用作了一定的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河道概况及采样站设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2020年洪泽湖底栖动物监测数据,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模型方法对洪泽湖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合广义线性模型方法对洪泽湖生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洪泽湖底栖动物种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底栖动物优势种均为河蚬。Goodnight-whitely修正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生物指数(BI)以及生物耐污敏感性指标指数(BMWP)4种污染状况评价指数对洪泽湖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洪泽湖生态系统状况基本平稳,水质污染状况介于清洁至轻污染之间,龙集镇北的水质状况应引起重视。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十四五”末洪泽湖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变化,水质持续保持稳定。研究结论可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污染对劳动河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几项生物学指标的定性和定量监测结果,评价印染废水污染对劳动河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并反映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表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其受外界干扰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的性质和程度。2008年,对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长江、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河流及太湖等重点湖泊开展底栖动物调查与评价研究,共设置调查点位154个。江苏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为78种,主要河流发现底栖动物96种,主要湖泊底栖动物发现65种。从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看,主要湖泊的底栖生物多样性状况优于地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丰富和较丰富所占比例合计达58%;主要河流的评价结果最差,丰富和较丰富所占比例合计仅达30.7%,存在11.3%物种多样性极贫乏的点位,且大部分水体底栖动物组成以耐污种为主,优势种为极耐污的霍甫水丝蚓,水质状况劣于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湖泊。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底栖动物分布规律及与理化评价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5年对松花江干流11个断面21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监测,在7种单一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常规理化监测与评价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松花江干流底栖动物物种较丰富,各点位评价结果有所提升;2015年摆渡镇-同江段多为清洁等级,水环境生态质量稳中趋好,下游改善明显。结果显示,生物学评价与理化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生物学评价更灵敏、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共从黄河兰州段抚河桥、湟水桥、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五个断面收集底栖动物2123头,分别隶属于1门10纲12目32科3属(种)。其中水生昆虫17属(种),环节动物7属(种),软体动物7属(种),扁形动物7属(种)和线性动物7属(种)。利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和Chandler生物指数(CBI),对春季和秋季黄河兰州段五个断面的水质分别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其中,春季湟水桥断面受污染最严重,呈现中污染,秋季湟水桥断面和春季、秋季其余各断面均呈现轻-中污染的趋势。说明底栖动物作为黄河兰州段水质监测评价的指标是可行的,通过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分析,有效弥补了物理和化学监测的不足,使得生物学指标与理化指标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综合得出水质污染的程度和状况,进而反映更加真实的水体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型底栖动物是评价水生态质量最常用的生物类群,鉴于水生昆虫的生活史特点,在一年当中群落结构会发生季节性变化,如何利用底栖动物数据准确评价水生态质量状况,反映客观实际,值得探讨。将黑龙江省2012—2015年水生生物试点监测47个采样点的108组底栖动物数据进行比较,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物种的更替率和BMWP指数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群落的演替及BMWP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采集的样品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评价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越是水环境质量好的区域,这种差异越明显。利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生态状况,宜选择长时间段的多个采集数据,经统计整理后,利用复合样方(年均值)的特征,评价一段时间内(如以年为单位)的水生态质量状况,使评价结果更具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水质生物监测是水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实用性强的生物指数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水质生物监测工作。根据江苏、浙江、辽宁、江西和湖南等省份的溪流与河流湖泊共计839个底栖动物数据,将中国已有的底栖动物科级分类单元水质敏感性分值打分表扩充和修订至159个科。采用统计法分别构建了符合中国可涉水水体(溪流等)和不可涉水水体(河流、湖泊等)底栖动物分值指数(Chinese Macroinvertebrate Score Index,CMSI)和底栖动物平均分值指数(Average Chinese Macroinvertebrate Score Index,ACMSI)及水质评价等级体系。CMSI和ACMSI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之间Pearson相关性显著,表明研究构建的CMSI和ACMSI是可以反映水质变化的。建议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CMSI和ACMSI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于2015—2016年在秦山岛海域开展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用优势度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对底栖动物优势种和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四季共采集鉴定底栖动物7门69种,其中环节动物25种,软体动物19种,节肢动物16种,棘皮动物3种,脊索动物、纽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各2种;优势种共14种。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和密度均值均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生物量均值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密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秦山岛海域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干扰,底栖环境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除人为干扰和环境因子外,种间关系及生活史特征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源头区溪流是河流生态系统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区域,在流域物种库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对源头区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研究较少。笔者对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源头区的龙泉溪进行了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分别于2021年丰水期和平水期在覆盖龙泉溪主要山溪河流的18个样点采样,共采集获得底栖动物标本3 700余号。通过联合使用传统形态分类和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65种,隶属5门、9纲、19目、68科、124属。联合使用DNA条形码可使底栖动物科、种水平的分辨力提升28.3%和34.1%。调查研究表明:龙泉溪底栖动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组成以节肢动物为主(占比高达87.9%,145种),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大多数(共计8目、48科、140种,占84.8%),主要优势种为鞘翅目的狭溪泥甲属1种Stenelmis sp.1、毛翅目的纹石蛾属Hydorpsyche和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各1种;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且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拔和底质类型等微生境条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分析显示,底质类型对底栖动物分布密度的影响显著。对水生态状况的生物评估结果显示:Biotic Index污染生物指数更适合龙泉溪流域的水质健康状况评估,龙泉溪流域整体的水生态状况健康,水质属清洁或极清洁。该研究使用传统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式,提高了底栖动物物种鉴定的精度,所获得的多样性调查和水质评价结果为瓯江源头区溪流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本底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如何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构建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系统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困难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从生态系统的平衡、波动、干扰及阈值等基本特点出发,构建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产能力指数、服务功能的稳定度指数和人口压力指数三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以成都市域内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水质、生境状况、浮游藻类、底栖动物等相关指标,利用综合指标体系法,评价成都市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结合成都市人口、土地利用、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河流浮游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部分中下游采样点出现以蓝藻为主的情况;底栖动物以指示有机污染的颤蚓科出现的频率最高,约48%的采样点以颤蚓科为优势种;约74%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为"差"或"很差",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呈现中上游优于下游、城市周边优于市区的特征;人口密度、人类活动用地比例与河流中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人类活动会显著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典型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结构为核心,以县域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单元,筛选了农村环境状况指数和农村生态状况指数,构建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及评价级别。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尚志市、祁连县、保德县、定南县、夷陵区、永定区、乐东县、威宁县和平利县等9个典型县域,开展了案例研究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中国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概念,探讨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从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等"硬环境"着手,结合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工业GDP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单位工业GDP的环境代价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水平,并以安徽省省辖市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选择密云水库、昆明湖、福海和北运河水系河流等9个典型水体,利用基于不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水生态状况分别对应轻污染~中污染和中污染~重污染等级,而结合生境、水质和水生生物指标的两项综合指数反映出的水生...  相似文献   

16.
张润玲  杨士建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3-204,214
针对水环境质量的均值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活性污染指数法评价微污染水体环境质量。经对此方法的运用,并与均值污染指数法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典型城市地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0个典型城市2013年实测地表水水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均值法、地表水质指数法(SWQI)3种评价方法对城市地表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就评价指标而言,3套指标方案评价结果显著相关,最佳指标为DO、COD_(Cr)、NH_3-N、TP;就评价方法而言,内梅罗指数法是3种方法中的首选方法,SWQI法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均值法不能突出较差水质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Chemical analyses of ground water and soil samples at Zakhera Village (Dakhla Oasis, Egyptian Western Desert) were carried out on ten artesian well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jor and minor ions' behaviour and the prevailing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examined. Ground water quality varies widely, even at short distances, depending 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pumping period, depth of aquifer, type of soil, and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flux coefficient values for metals and non-metals were observed as a result of the redox status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adsorption phenomena.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and saturation index (SI) indicated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samples for different uses.  相似文献   

19.
Assessing the major atmospheric issues – acidic deposition, climatechange, ozone depletion, smog, hazardous airpollutants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 together rather than individually provides many advantages. But to be successful, this integration requires a common method for relating theseissues to one another. This is a scientific question.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resolve the atmospheric issues (a policy question) requires communication of the relevant science to non-scientists in plain language. Non-scientists need to be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cations vehicle. The objective for multi-issueassessment, and th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ex to track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an integrated way, is of courserelated to the desire to achiev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ility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3-legged stool and is an aptsymbol of the struggle of Canadians to balance their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lthough the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of all life, humankind has created society and has defined how thatsociety will function (the economy). The three legs of the stool(ecosystem, economy, society) represent the three parts of thesustainability balance. The seat of the stool represents thegovernance process and the three legs are deeply embedded in thisgovernance process because it is the governance which ensures thestability of the system over time. The challenge then is to mea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tool in a waywhich all can understand. This measure of sustainability must respondto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ctions which improve or degrade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such a framework for a sustainability index andoutlines the next steps that need to be taken.The framework starts from the premise that ecosystem, economy andsociety are equal parts of sustainability. Ecosystem indices arerepresentative measures of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while economicindices are representative measures of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Socialindices in some way have to measure the state of society. The trick,for a successful sustainability index, will be to ensure that the importantaspects of the ecosystem,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included. The overall index must berelatively stable but must be responsive to changes.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臭氧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研发出能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影响程度的诊断指数,成为提高和改善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中国大陆地区2018年温度、总云量、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等气象场数据与臭氧浓度数据,研究臭氧污染敏感气象条件,统计各气象因子分布在不同数值区间时发生臭氧污染事件的相对频率(即分指数),按照分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大小进行排序,筛选出10个与臭氧污染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将10个气象因子的分指数进行累加,即得出臭氧综合指数。随后,对各地构建臭氧综合指数时采用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得到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气象要素,并参考这些气象要素构建了臭氧潜势指数。分别以臭氧潜势指数和臭氧综合指数对北京市2019年臭氧日最大浓度建立拟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两类指数的拟合预报值与实测值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利用臭氧综合指数计算得到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6,优于利用臭氧潜势指数计算得到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