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91.
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降解与膜分离共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膜生物反应器实质是生物降解与膜分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污泥浓度与通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膜分离对生和性能尤其是细菌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生物反应器内细菌胞外聚合物,溶解性有机物及微细胶体可能成为形成凝胶层导致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污水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及稀释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江白龙港水域水力模型试验对污水排海工程中污水稀释扩散的机理进行了描述,并对污水的两种稀释度(浓度释稀度和体积稀释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在污染物本底值存在时两种稀释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用转炉钢渣处理水中腐殖酸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钢渣通过絮凝沉淀和吸附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污染物。本文深入讨论了钢渣水溶性及对腐殖酸的处理机理,钢渣投加量和处理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四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水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和造纸废水中的TOC去除量达10mg/g以上。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采用微纳米曝气预处理+土壤渗滤组合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其对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试验在2个尺寸均为300 mm×2 400 mm的有机玻璃柱R1、R2内开展,在R2反应器前设置微纳米曝气对进水做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4 L/d的条件下,前置微纳米曝气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R2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3.7%、96.5%、66.4%和92.6%,优于R1的去除效率。微生物学试验证明:2个系统中均存在厌氧氨氧化细菌,且在土壤表层以下0~30 cm处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脱氮反应阶段最为剧烈。前置微纳米曝气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克服了传统土壤渗滤系统易堵塞、处理负荷低、脱氮效果差等缺点,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我国典型钢铁行业主要工艺环节排放颗粒物源成分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鉴于我国钢铁行业排放颗粒物源成分谱数量不足,有待更新的现状,致力于服务精细化颗粒物源解析的需求,采用稀释通道系统对武汉市某钢铁公司的3个主要工艺环节(烧结、炼钢、炼铁)排放源进行了采样.构建了3类PM_(2.5)源成分谱及3类PM_(10)成分谱,对源谱主要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内其他区域已有的钢铁行业源谱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烧结工艺源成分谱中,SO_4~(2-)、Al和NH_4~+等含量高,PM_(2.5)源谱中质量分数依次为22. 2%、4. 5%和3. 5%,PM_(10)源谱中依次为36. 0%、5. 2%和2. 7%,炼铁工艺Fe元素含量最高,在PM_(2.5)源谱和PM_(10)源谱中分别达到28. 3%和24. 5%,炼钢工艺源谱Ca、Fe元素等为主要组分;(2)元素组分中,烧结工艺S元素含量最高,地壳元素在PM_(10)源谱中含量更高,炼铁工艺Pb、Cr等重金属含量偏高,炼钢工艺Cr富集;(3)源谱之间分歧系数的计算显示,同类工艺粗细粒径源谱相似性偏高,烧结工艺与其他两类工艺源谱之间差异性较高,炼钢工艺与炼铁工艺差异性较低.同国内其他区域研究源谱相比,发现Fe、Si和Ca等为钢铁行业排放颗粒物中标识性组分,而碳组分和SO_4~(2-)等组分特征随生产方式、除污设备等不同表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96.
对氯酚经Fenton体系预降解后的生物流化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生物流化床联用工艺处理对氯酚(4-CP)模拟废水,考察了不同Fenton处理程度时4-CP的降解产物和出水的可生化性,从而确定合适的Fenton体系预处理程度.同时,采用快速排泥法进行活性炭的挂膜以实现流化床的启动,并考察了流化床连续运行阶段停留时间(RT)、pH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及反应器的抗冲击能力.最后研究了4-CP在Fenton-生物流化床联用工艺中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当4-CP初始浓度在1~2mmol·L-1时,通过Fenton体系可使83%左右的苯环破裂,转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利用微生物作用可使剩余的苯环类物质和大部分的有机酸被降解,出水CODCr100mg·L-1.Fenton-生物流化床工艺具有高效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优点,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7.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规划环评情景方案建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情景分析法在规划环评中进行应用时,情景方案的建立方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广西石化产业规划环评,为在广西区6个重点城市分布44个石化项目建立多套可行方案,以供后续方案筛选。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因素特性的权重,将改进后的多属性决策TOPSIS方法引入规划环评,并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探讨了基于TOPSIS法对构建情景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核心因子的新方法。结论为:利用筛选出的三种核心因子——规划相容性、资源环境因子和产业链结构——构建出了18套情景方案,作为规划环评的初始可行方案,并在三维坐标系中分别将这些方案表示出来,从而实现了将方案定量化、形象化,为规划环评中后续方案筛选提供了定量化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新型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试验研究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冰  周雪飞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08,29(6):1518-1525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A2/O脱氮除磷工艺(MAAO),通过工艺试验和活性污泥2D模型对其进行运行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对COD、TN、NH 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7%、66.8%、97.35%和78.1%;当COD在300mg/L以上时,脱氮除磷效果均较好,可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基于试验结果建立的MMAO工艺数学模型仿真效果良好,可对各单元组合进行优化,校核预测不利工况下的工艺运行效果,实现工艺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优化,较好地实现新工艺的机理性优化设计和运行. MMAO稳定运行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由于工艺省去内回流,增加厌氧混合液部分超越提供反硝化碳源,使得运行费用明显降低;系统总停留时间比目前传统的以去除有机污染物为主的生物处理工艺略低,该工艺非常适用于对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99.
铁盐和铝盐混凝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mg/L时,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处理水的TOC分别为4.19mg/L和9mg/L;当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 TOC分别降至2.44mg/L和1.69mg/L.三氯化铁混凝后水的pH值降低幅度高于硫酸铝,形成的水解产物所带正电荷密度升高,水中有机物的质子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通过对UV254出和SUVA的考察可知,三氯化铁对共轭结构及不饱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硫酸铝.2种混凝剂对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三氯化铁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高于硫酸铝,如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小于10 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6.4%和6.1%,而硫酸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0.
BPA与3种双酚类化合物的联合作用雌激素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联合作用已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采用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分别测定了双酚A (BPA)、双酚AF(BPAF)、双酚AP(BPAP)、双酚F(BPF)4种双酚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并依据其测定结果,按照等效浓度比,设计了浓度比分别为EC10和EC50的6种二元混合物并测定了其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都可以用Weibull函数有效描述,BPA、BPAF、BPAP、BPF的EC50值分别为:6.81×10-6、7.44×10-7、1.43×10-5、7.52×10-6 mol·L-1,其雌激素活性大小顺序为:BPAF>BPA>BPF>BPAP.依据不同的联合作用判断方法对这4种化合物的联合效应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相同化合物的不同混合比例可能对联合作用方式产生影响,采用DA和IA预测模型可以更加直观、方便地判断联合作用的类型,而且可以反映出不同混合比例对联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