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文收集整理了不同纬度7个地点刺参,3个地点海参的十六碳饱和脂肪酸(16:0)、十八碳饱和脂肪酸(18:0)、Eicosapentaenoic acid(EPA,20:5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22:6n-3)数据来探究其脂肪酸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参EPA、DHA百分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海参EPA、DHA百分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16:0和18:0百分含量随纬度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2.
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具有高挥发性和高亲脂性,被确认为潜在全球性污染物.本文采用液-液微萃取法,对大连市内8座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3种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D4、D5、D6)浓度水平进行为期一年监测,探究了进出水中cVMS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污水厂进出水中cVMS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30.2 ng·L~(-1)和234.8 ng·L~(-1),进水cVMS中D4、D5、D6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71.9、1.565×10~3、453.6 ng·L~(-1),出水cVMS中D4、D5、D6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49.3、244.1、210.9 ng·L~(-1),cVMS去除率范围为47.2%—84.4%.进水中D4、D5、D6浓度均高于出水,其中D5占比为62.2%.污水厂中进出水中cVMS浓度水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较高,春秋较低,冬季进水中cVMS年均浓度是春季的1.57倍,是秋季的2.26倍,冬季出水是春季的1.95倍,是秋季的4.24倍.相比曝气生物滤池(BAF)和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两种处理工艺,恒水位序批式反应器(CWSBR)工艺对cVMS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3.
以2种原油和3种溢油分散剂(简称分散剂)的6种原油和分散剂混合物样品为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对油指纹(烷烃诊断比)的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单样本非参数K-S检验和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然后排除掉不适合做方差分析的诊断比值,最后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有些诊断比不论什么分散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有一些诊断比,随着分散剂种类的不同,有时影响显著有时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本研究中的诊断比都受分散剂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溢油指纹鉴定需考虑分散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为了探索赤潮监测预防的新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选取典型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me)作为实验藻种,模拟一次完整的赤潮形成过程,测定重要监测指标(生物量、营养盐浓度)的变化,找出稳定同位素特征值与之相关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藻种生长过程可明显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衰亡期;N、P浓度随培养时间呈下降趋势,与生物量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吸收硅酸盐。在一次完整的赤潮发生过程中,C稳定同位素组成(13C值)随时间显示出减小趋势,而N稳定同位素组成(15N值)值则显示增大趋势。因此,赤潮藻的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为赤潮监测提供了可能的新指标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5.
选择海洋模式生物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受试生物,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了120号船用燃料油经消油剂处理前后对海胆基因突变的诱导效应。在污染暴露时间分别设定为7、14、21 d,油水配比浓度分别设定为0.28、0.56、1.13、2.25和4.5 g/L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检测CyⅡa和SP-runt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突变位点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消油剂处理前后CyⅡa基因均未出现基因突变;消油剂处理前SP-Runt基因未出现突变,而消油剂处理后突变与暴露天数和浓度呈正相关,该基因编码区的第986位上胸腺嘧啶(T)突变成胞嘧啶(C),导致缬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实验证明使用消油剂分散120号船用燃料油产生的复合毒性效应使海胆SP-Runt基因突变几率增加,原因可能是消油剂将120号燃料油分散为水中细小油滴增加了生物接触石油烃的概率,而且具有亲脂性的消油剂对石油烃,特别是有毒多环芳烃(PAHs)具有显著增溶作用,增加了有毒污染物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6.
增加投放量对贝类养殖水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集于大连市大窑湾海青岛养殖场的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和牡蛎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增加养殖量的条件下,通过系列检测生态缸中海水的水化指标,探讨了养殖贝类对水环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贝类养殖的过程中,随着养殖生物量的增加,生物体排泄物随之增加,进而造成耗氧量、TOC、CODMn、BOD5和NH4^ -N浓度的增加,DO下降.排泄物的分解、氧化作用使水中pH轻度下降、无机氮浓度急剧增大.由生物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导致生物死亡率增大。  相似文献   
187.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技术支持,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综合有潮流快速预报模型、、三维溢油行为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188.
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降解苯甲酸类化合物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富集培养法从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土壤中分离到以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9株。经鉴定BJI、BJ2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BJ3,BJ9,BJ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J4,BJ5,BJ6,BJ7属于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考察了菌株的底物特异性。通过比较单菌株和混合菌的降解效果,得出了优势混合菌。其最适降解条件为:pH8.0,温度25℃,时间48h。  相似文献   
189.
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遥感技术是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空图像、陆地卫星、SPOT卫星和几种雷达卫星数据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叙述了经验分类法、波段组合法、植被指数法和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各种地学分析法在探测红树林的生态学指标包括面积、分布范围、类内区分和类外区分以及动态变化等的应用和精度对比情况.另外,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的优势以及红树林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0.
于颖  于俊清  严志宇 《环境化学》2013,32(3):486-491
利用实验室微波加热装置,研究了微波功率、椰壳活性炭(微波受体)添加量和反应气氛条件对污泥(含水率:76.8%)热解产物产量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够的微波辐照强度和7.5%以上的活性炭添加量可实现污泥的快速热裂解.污泥升温速率越快,生物油和合成气的产率越高.快速热裂解过程中生物油的产率超过8.5%,合成气的产率超过8.0%,并且合成气中H2和CO的体积之和超过总气体体积的50%.生物油主要生成于污泥150—250℃升温阶段,合成气主要生成于污泥150—400℃升温阶段.与通空气(少量O2存在条件)相比,氮气气氛更有利于污泥热解生成生物油,并可大幅度降低CO2的生成量,因此有利于合成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