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不同种源厚朴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全国8省份19个种源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性状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特征值及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与几个基本的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源间苗高与地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厚朴种源苗高从南到北变异逐渐降低,地径则从东到西逐渐减小,即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但主要还是以南一北变异为主.叶片性状间及与苗高、地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形指数与叶片宽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叶柄长、叶片长及叶片宽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分别与叶面积和比叶重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厚朴种源呈现典型的区域板块化特征,部分地区则呈现随机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实现稳定短程硝化的前提下,采用模拟废水进行批式实验,研究生物膜短程硝化过程的基质抑制动力学特性及pH的影响.基于Haldane模型建立短程硝化基质抑制动力学方程,确定不同pH条件下的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高浓度氨氮对短程硝化的抑制特性均符合Haldane模型.pH为7.0、8.0和9.0时的氨氮最大比降解速率(qmax)分别为9.906、16.234、14.742mg/(g·h),pH=8.0是获得高效的短程硝化效果的适宜运行条件.但半亚硝化的实现则需要在氨氮降解速率适当降低的条件下(pH=7.0)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3.
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不同分解过程及其磷素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植物枯死物分解影响湿地营养物质循环.为分析杭州湾潮滩植物枯死物分解过程和磷素动态,开展了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立枯阶段的观测和分解袋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立枯干物质量逐渐降低,180 d后逐步凋落至地面;立枯磷含量则波动下降.植物分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期(0~15 d)损失最快,然后降低.地下根系分解速率表现为: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则相反.分解95%所需时间在1.2~8.3 a之间.植物磷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绝对含量则表现为净释放.分析表明,植物分解速率与C/N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受C/P比的影响较大.环境因子中的大气温度对分解也有影响.立枯阶段和分解袋法模拟下植物所处的环境不同是影响两者分解过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杭州湾潮滩湿地3种优势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潮滩植物在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明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对植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地上生物量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地上部有机碳含量全年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氮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而明显下降.植物碳氮磷储量与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海三棱藨草碳氮磷储量显著低于芦苇和互花米草,芦苇地上部总氮储量显著高于互花米草,但总磷储量则相反,有机碳储量两种植物差异不显著.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年固碳能力分别是中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380%、376%和55.5%,以及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463%、458%和67.7%.从净化氮磷功能上考虑,7月可认为是本研究区域3种植物的最佳收割时间,且以收获互花米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磷的去处效果最佳.因此,潮滩植物具有较好的储碳固碳能力和氮磷净化效应.  相似文献   
35.
为从方位及冠层的角度探讨光照对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的影响,分别从植株的不同方位和冠层采集果实、种子,并测定其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方位对厚朴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变异影响显著,不同方位厚朴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表现为南方位和东方位优于西方位,南、东和西3个方位均优于北方位;冠层对厚朴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变异影响显著,不同冠层果实和种子性状表现为中冠层优于上冠层,上冠层优于下冠层;方位和冠层对厚朴果实和种子多项形态指标的协同作用不显著。与果实相比,种子的表型性状更稳定。  相似文献   
36.
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4种抗污染木本植物苗木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0、250、500、1000和2000 mg·kg^-1 5个锑的质量分数梯度,分析胁迫过程中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耐性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这4种苗木对锑胁迫的生理响应,并通过测定苗木地上、地下部分锑的质量分数,明确这几种植物对锑的积累特征,以期为锑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筛选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锑胁迫下,4种木本植物的苗高、地茎、生物量及耐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大叶黄杨在不同质量分数锑处理下的耐性指数均大于90%,表现出对锑较强的抗性。除大叶黄杨外,在中、中高质量分数(500、1000 mg·kg^-1)锑处理后,其他3种木本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显著下降。而在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4种木本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表明锑能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来降低这4种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合成。在中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4种植物根系的POD和SOD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臭椿、构树和紫穗槐的POD及SOD活性增加幅度减少或受到抑制,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在植物抵抗锑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高质量分数的锑胁迫又能降低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在不同质量分数的锑胁迫下,4种木本植物地上、地下部分锑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分别为构树>紫穗槐>臭椿>大叶黄杨,紫穗槐>构树>臭椿>大叶黄杨,表明大叶黄杨可能通过对锑较强的排斥能力,减少锑对叶绿素合成、POD和SOD活性的抑制作用,近而增强了其对锑胁迫的抗性。固氮植物紫穗槐根系最大锑?  相似文献   
37.
区域自动气象站环境维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环境因素和仪器维护不到位造成的数据偏差,根据观测环境和仪器设备工作原理等找出日常维护的方法和注意点,提高维护人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量,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38.
镉胁迫下柳树5个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树(Salix)以其自己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Cd污染具有一定的吸收蓄积能力.以5个金丝柳无性系为材料,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镉胁迫对柳树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主成分分析法分析7个生理指标的重要性,并以隶属函数法评价了金丝柳5个无性系镉耐性的强弱.研究结果表明,在10~150 mg.kg-1镉胁迫范围内,金丝柳5个无性系生理变化程度不同,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Cd胁迫下,金丝柳各无性系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积累量增加,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本试验中选取的5个成分在评价柳树Cd耐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它们分别是地径生长率、叶绿素质量分数、MDA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用隶属函数法以评定金丝柳5个无性系Cd耐性的强弱顺序为4号>6号>5号>7号>2号.  相似文献   
39.
气浮法处理回用洗浴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物法处理回用洗浴废水占地面积及投资较大、难于调试等不足,对气浮法处理洗浴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气浮对处理洗浴废水有较强适用性,不仅净化出水水质可满足冲厕、绿化等回用水要求;而且具有易于调试、投资小,占地面积省等特点,可降低中水系统管理难度及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40.
石斛组培苗吸收利用C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苗高、茎粗和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以C源果糖为最好。果糖C源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菌丝增殖量也为最大值,所以果糖堪称两者增殖生长的最佳C源。同时,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浓度不同的果糖影响着菌根化石斛苗的生长和N、P、C元素的吸收与积累。通过方差分析表明,0.117mol/L的果糖是培育菌根化石斛苗的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