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Excel绘制监测数据百分位数矩形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涛  穆卫亮  袁荣根 《四川环境》2007,26(6):112-1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Excel中绘制百分位数矩形图的方法,通过制作制图数据表模板和百分位数图模板,可方便地绘制基于不同站点或时段监测数据的百分位数矩形图,数据与图表自动链接,确保图形的准确,亦可根据需要对图形进行灵活的变换。  相似文献   
52.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前在碱性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过程中 ,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往往使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度有一定的差异 ,今对如何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谈几点看法。1 过硫酸钾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含氮化合物量过高、质量差的过硫酸钾不仅会引起空白值增大 (吸光值 >1 ) ,甚至会导致无法比色。因此 ,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分析纯的、且在有效期内的过硫酸钾试剂 ,必要时要进行提纯处理 ,主要是去除溶液中的氨氮类化合物。在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中通入氩气 ,可去除其中的NH 4,降低空白值 ,去除效果见图 1。图 1 氩气通入时间与N…  相似文献   
53.
54.
从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案例谈强化环境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镇江首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庭审及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从监测数据证据效力、应急监测常态化、针对性的监控平台及预警监测科研等方面,探讨如何强化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5.
对无锡市XZ片区污水系统实施了在线流量监测,详细介绍了监测数据核查修正的过程,分析了污水泵站、系统干管以及典型小区的污水排放规律,以期加深对系统污水管网排水特性的认识,掌握系统的旱天、雨天运行规律。结果表明:XZ片区污水系统存在显著的雨水混接现象;下游基本都处于过载状态,管网负荷偏大且坡度平缓,管网水力状态主要受泵站启闭状态影响,表现出相似的水深-流速变化规律;干管流速不超过0.3 m/s,易发生淤积。监测结果为污水系统的管理和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江苏省某市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病毒的污染状况,分析常见理化因素与病毒污染之间的相关性,对江苏省某市部分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7个水样、1个污泥和2个沉积物样点进行为期9个月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G Ⅰ、诺如病毒G Ⅱ、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肠道病毒)污染状况监测采样(共90份样本),通过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进行富集,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分析病毒污染状况;同时,监测水温、pH、COD(化学耗氧量)、TP(总磷)、TN(总氮)、EC(电导率)和DO(溶解氧)等7个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这些常见理化因素与病毒污染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90份样本中,诺如病毒G Ⅱ检出率为36.67%,肠道病毒检出率为30%,其他病毒检出率均低于诺如病毒G Ⅱ和肠道病毒. 污水处理后出水中有诺如病毒G Ⅱ、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检出,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与诺如病毒G Ⅱ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研究显示,江苏省某市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存在病毒污染,诺如病毒G Ⅱ为优势毒株;目前的污水消毒处理工艺并不能完全去除病毒,人群在接触外环境水体时,有潜在病毒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悬浮液直接进样 ,石墨炉平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铅 ,方法简便快速 ,检出限 (3σ)为 4.4× 1 0 - 1 2 g,相对标准偏差 (n=6)小于 3 .0 % ,回收率在 91 %~ 1 0 7%之间  相似文献   
58.
对太湖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效益定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工程实施后的船舶垃圾和船舶石油类排放削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平原河网区水量模型模拟太湖流域水动力条件,利用分段混合水质模型进行石油类水质改善效果预测。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进行太湖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估,预测工程实施后的船舶垃圾、船舶石油类排放削减量和水质改善程度,为该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加标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测定氨氮的过程中,絮凝后上清液的加标回收合格率较高,而理论上加标物质应参与包括预处理在内的样品测定全过程。在絮凝法预处理效果优化的前提下,为了探讨标准物质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对加标量与样品含量比值范围以及加标回收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絮凝造成氨氮损失了4.2%,由此提出将加标回收率合格范围的下限调整为85%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0.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的现状,将物联网与环境监测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统筹先进的科研、技术、仪器和设备优势,充分利用全天候、多区域、多层次的监测手段,对主要环境要素、主要区域、重点流域和水体、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污染物指标等进行监测,从而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达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