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杭州市灰霾天气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浙江省近50年的灰霾天气统计数据,总结了浙江省灰霾天气特征。以杭州市为例,从杭州市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和污染物排放因素3方面分析了杭州市灰霾天气成因,介绍了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结果表明,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显著升高,污染物排放是导致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升高的直接原因,杭州市大气颗粒物中以细微颗粒物为主,大气污染类型已从煤烟型污染转变成复合型污染。结合杭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初步提出了灰霾天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2.
浙江泥石流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浙江泥石流的个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浙江泥石流发生的气象特征.重点分析了触发泥石流的降水及天气形势特征,包括灾害发生前10天及当天的降水特征,强降水与泥石流发生时间、发生规模的关系,泥石流发生的不同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等.  相似文献   
33.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ERA-Interim资料,结合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1000 m以下低层大气扩散能力和大气层结条件对浙江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700 m以下的大气扩散能力对全省大部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部分地区700~1000 m的大气扩散能力对空气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位于沿海的舟山,仅300 m以下的大气扩散能力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将低层大气扩散能力分别与逆温层高度、空气质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影响区域和影响高度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逆温层高度越低,低层大气扩散能力越弱,空气质量越差,严重污染天气出现时常常伴随着强度较强或贴近地面的逆温发生.浙江省大气层结大部分时间处于中性状态,当大气层结转为较稳定时,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空气污染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34.
茶叶霜冻气象指数保险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茶叶基地历年茶叶逐日经济产出,确定茶叶进入开采期或开采期前遭受霜冻的经济损失率与最低气温的关系。利用支持向量机将位于各乡镇、街道的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最低气温资料延长到30 a;最低气温和茶叶经济损失率相对应,因此通过根据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等级霜冻出现风险确定茶叶经济损失风险,解决了茶叶品种种植时间短、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积累时间短,不能满足风险分析要求的问题。利用多种风险分析模型拟合分析各乡镇、街道茶叶处于不同开采期时的最低气温分布,从中选择最优的理论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序列的风险概率估算,得到较为稳定并符合实际的风险评估结果。在风险定量分析基础上,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区域产量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设计了精细化到乡镇一级的茶叶霜冻气象指数保险,降低了农业保险中存在的基差风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灾后理赔时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勘查定损,理赔时效高、理赔成本低,为开展茶叶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上海地区O3与NO2时空特征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etphomod数值模式,在2004年四季中各选取一个API指数相对较高的个例,研究上海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式的检验表明,在夏季时段的模拟效果最为理想,基本能够反映上海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2004年6月7、8日的个例分析显示,NO2的浓度日变化比较复杂,O3则以单峰型分布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上海地区的NO2、O3浓度主要受到天气背景、局地气象场分布、污染源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在局地污染物排放较强的市区,O3和NO的浓度变化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而在局地污染物排放较小、污染物主要来自扩散输送的地区,O3和NO2的浓度之间有着较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6.
基于DEA交叉模型的甘肃省城市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12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构建城市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对2005年和2009年这12个城市的效率进行研究,以克服传统DEA无法区分有效单元之间的优劣。同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进一步明确各城市效率提升的潜力。研究发现,2005-2009年间,甘肃省城市效率普遍很低,城市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陇中地区和河西地区的城市效率要高于陇东地区和陇南地区,工矿型城市的城市效率要高于非工矿型城市,大城市的城市效率要高于中小城市的城市效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城市效率在时间节点上的差异均有所缩小;甘肃省目前主要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阶段,城市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7.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8.
理清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对于认清城市群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PSR”模型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生态文明建设潜力模型对5大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总结归纳各城市群面临的问题。研究显示:(1)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整体上城市群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2)部分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盲目性或建设意识不强的情况,缺乏科学引导;(3)经济发达的地区具有更强的能动性,而协调发展的地区拥有更大的生态文明发展潜力。建议长三角城市群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道路,率先支持上海、杭州等有条件的大城市成为示范城市,进而发挥带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群;生态文明;潜力;PSR;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7-2011年在贵州地区监测到的2631725次闪电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地区地闪特征及其直击雷防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贵州地区年均地闪次数526345次;正地闪和负地闪的次数分别占总地闪数的3.6%、96.4%;平均地闪强度为38.0kA,平均负地闪强度为37.4kA,平均正地闪强度为54.2kA。正地闪的高频发生时段主要在18时至次日05时,负地闪集中出现在15时至次日02时,发现正地闪频次明显落后于负地闪3个小时的现象。闪电频次最高是毕节市,可达93479次/a,地闪密度最高是六盘水市,达到5.3次/(a.km2)。贵州地区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安装时,直击雷保护范围绕击率分别为0.02%、0.47%和6.86%,反击率分别为0.45%、1.08%和3.17%。  相似文献   
40.
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台风灾害是浙汀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平均每年有3.3个台风对浙江省造成影响.以历史灾情资料和气象要索(致灾冈子)作为灾害指标,利用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模糊风险评估,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直观地给出了浙江省台风大风和台风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台风灾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台风大风发生的概率由沿海岛屿和沿海地区向内陆减小,台风大风高风险区位于沿海岛屿,台风暴雨的高风险区在浙东南沿海一带.台风灾害对浙江省农业影响风险值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岛屿和东部沿海地区,当风险水平为30%时,舟山、台州、温州和宁波等地受灾概率大约为2-4年一遇,为全省高风险敏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