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41.
采用US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MnOx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前躯体、焙烧温度、催化组分负载量不同的情况下NH3选择催化还原NOx的能力,同时考察了添加Fe和Ce对Mn/USY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负载10%的醋酸锰并在500℃下焙烧所制得的催化剂,在80~320℃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Fe、Ce的...  相似文献   
42.
新型低表面能涂层制备及紫外光照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氟硅聚合物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种微胶囊.将其添加到涂料中制备出长效低表面能涂层.涂层的表面能低,与水接触角可达120°.涂层经紫外线照射400h后,其接触角下降不明显,表面能几乎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3.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没有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因而高速公路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根据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从"全过程管理"、"污染预防"、"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角度构建高速公路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减少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4.
生物监测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角度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长期性、连续性、经济性、非破坏性和综合性等优势,有望在生态系统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突发事件监测和环境标准制定等领域取得突破.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目前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生物监测的原理、分类、特点、方法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尽管生物监测还有不足之处,但可以肯定,其发展和应用将会对环境监测事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5.
污染源概念和公路污染源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两方面讨论了污染源概念。阐述了公路修筑和使用养护阶段的各种污染物发生源和来源。把公路污染界定为移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临旱污染源和伴生污染;区别了公路污染源和污染公路的污染源;并分析了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46.
壳聚糖处理水中三氯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壳聚糖包裹活性炭等经戊二醛交联形成颗粒,以其作为吸附材料吸附处理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7.
一种新型消毒剂的杀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藻类过量繁殖引发的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并日益受到关注,采用钠法工艺生产的次氯酸钙是一种无残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高效广谱灭菌药物,对该药物的杀灌效率进行了生物测试的结果表明,它能有效地杀灭引发水华的绿藻,蓝藻和硅藻,≥62.5ppm(有效氯含量,下同)曝露96h,4种被试藻类的死亡率可达92%-100%,高浓度(500ppm)条件下,绿藻,蓝藻和藻分别在几分钟和1h内全部死亡,≤1p pm的浓度对4种被试藻类基本上不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48.
城市区域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转化、人体损伤及毒理学角度3个方面探讨了其对人体健康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次微米和纳米粒径级别的大气颗粒物及其化学组成能在最大程度上损伤人体机能。粒径不一的颗粒物有不同的沉积机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化学价态是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的首要因子。从次微米级水平来研究颗粒物的毒性,才能为制定更为有效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在研究大气颗粒物对人体损伤机理方面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DPD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曹连城 《环境工程》2003,21(1):65-66
本研究介绍的对氨基 N ,N 二乙基苯胺 (DPD)作显色剂时 ,不但显色迅速 ,而且显色稳定 3 0min左右 ,常温下 ,显色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线性范围宽 ,余氯在 0~ 10 0 μg 5 0mL时 ,遵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达 1 1× 10 4。测定 μg量级的余氯时 ,相对标准偏差≤ 11 5 % ,最大吸收峰为 5 5 3nm ,方法操作简便 ,快速 ,用于水样及回收率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0.
烟草凋萎叶早期腐解液对莴苣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烟草凋萎叶早期腐解液及其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以对化感物质具有高敏感性的莴苣(Lactuca sativa)为指示材料,对烟草品种K326凋萎叶早期腐解液及其分离后的各组分分别进行了化感潜力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1)早期腐解液及其组分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对莴苣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且显著降低了种子萌发速率,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