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4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基于视频监控条件下的入侵检测方法。分析了帧间差,背景差分及高斯模型在提取目标检测区域内运动物体的性能。提出了运动区域斜率结合运动趋势和活动范围作为入侵特征判据的方法。采用MATLAB实现了程序设计,经验证该方法可在视频监控的同时实时截取图像数据帧,并能有效地区分人与其他运动物体,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目前,指纹识别方法的主流是通过提取指纹细节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成对匹配。问题是指尖表面状况严重影响识别结果,而指尖表面采集结果又受到环境和个人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限频相位相关图像匹配方法,利用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中的限频相位部分使得低质量指纹图像的识别具有的很高的鲁棒性。选用一系列从采集条件恶劣的指尖(如:干指尖、粗糙的指尖、过敏症患者的指尖)处取得的指纹进行匹配实验,实验表明,与一种典型的基于细节特征的匹配算法相比较,本算法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对实验室6株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酶活特性研究.首先通过观察纤维素平板的酶溶解透明圈大小进行初步分析,比较6株菌种子发酵液中纤维素酶含量.再根据不同种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化学键的不同,分别测定菌株的滤纸酶活(FPA)、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CBH)活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发现菌株中黑曲霉的各产酶指标均高于其它菌株.根据Box-Behnken原理对黑曲霉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适碳源稻草粉含量9.47 g.L-1、麸皮含量49.33 g.L-1,氮源中(NH4)2SO4含量为2.0 g.L-1,发酵后黑曲霉产生的滤纸酶活力达到76.72 U.mL-1,比优化前酶活力提高88.69%.  相似文献   
24.
文章利用2016~2017年冬季沈阳地区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综合分析沈阳地区冬季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颗粒物输送路径以及潜在源区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污染时段内PM2.5是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149μg/m^3,最大值达到273μg/m^3。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除来源于本地排放外,还主要受到内蒙古东北部和京津冀北部2个方向传输影响,内蒙古东北部方向传输气量约占总气量的70%。潜在源区分析表明,辽宁中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及京津冀北部是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潜在源区。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表明,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北部、京津冀北部和山东局部地区对沈阳地区的颗粒物浓度贡献较大,PM2.5修正后的浓度权重值WCWT>50μg/m^3,PM10的WCWT值>100μg/m^3。  相似文献   
25.
将源分类家庭生物有机垃圾同秸秆按质量比10:1混合后进行堆肥处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按照U.S.EPA 8270方法对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16种PAHs进行分析测试,比较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16种PAHs含量、分布及生物降解率,评估堆肥产品PAHs农田风险,综合论述影响家庭有机垃圾堆肥过程中PAHs降解因素,为生物有机垃圾堆肥农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源分类家庭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PAH16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19和1.96mg/ks(以干重计,下同),其中萘、芴、菲、荧蒽含量相对较高,占总量的79.76%和81.76%,这4种有机物的苯环在2-3之间,属于易降解非致癌物质,在农田施用中易被降解;在生物垃圾堆肥过程中∑PAH16的生物降解率为25.88%,堆肥后产品PAHs含量符合农田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26.
强调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在垃圾高效焚烧处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技术及其研究情况。基于源头分类方式对沈阳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热值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垃圾衍生燃料技术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获得跨音速风扇转子叶片高、低转速下混合相积冰的影响规律。方法 使用CFX获取风扇叶片空气流场数据,采用FENSAP-ICE获取积冰冰形,通过过冷水滴与冰晶温度、撞击叶片角度等进行混合相积冰高、低转速冰形分析。结果 风扇叶片高、低转速运转时,过冷水滴与冰晶的运动状态变化相对明显。高转速时,流场内的气流为跨音速流动,过冷水滴与冰晶撞击角度相差较大,撞击角度较大的叶根区域更容易收集过冷水滴与冰晶;低转速时,过冷水滴和冰晶与叶片的撞击角度大部分区域低于10°,使过冷水滴与冰晶碰撞到叶片后的捕获难度提升。风扇叶片高、低转速运转时,叶身的温度差异使过冷水滴在低转速下易直接凝结,未凝结的水膜量极少,而冰晶表面未形成水膜,不易被捕获,使得最终的积冰主要为过冷水滴积冰。结论 风扇叶片混合相积冰在高转速时,流道内温度升高更快,水膜不易凝结,冰晶表面易融化,促进了冰晶积冰。  相似文献   
28.
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实验平台,研究了焚烧温度为850℃下添加剂(NH4Cl和KCl)对超细颗粒物与重金属共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H4Cl和KCl的存在均会降低超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但KCl的效果更佳,发挥的是阶梯式或者协同式作用.此外,添加比例为3%时对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的降低最为明显.重金属Cr,Mn,Ni主要通过夹带方式形成超细颗粒物;而重金属Pb,Cu,Zn则主要通过蒸发、冷凝和吸附方式累积在超细颗粒物中.无机氯在焚烧过程中可以作为颗粒之间良好的粘合剂,促进超细颗粒物之间的成长和团聚,同时促进其表面形态的生长.此外,K的存在会促进细模态颗粒物之间的凝聚成长,使得细模态颗粒物的峰值增大,而NH4+的存在会降低粗模态颗粒物的峰值.本研究可为污泥等废物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与超细颗粒物的协同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基于微波辐射研究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沈阳市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和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作为微波脱水试验物料,分析物料性质、辐射强度、辐射时间以及添加剂投入量等对污泥脱水率和有机质损失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污泥中水分含量高的脱水效果最好,经过微波处理后的污泥有机质含量仍较高;辐射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540 W下辐射2~5 min即可达到良好效果;在合适的辐射时间下540~900 W都能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但在900 W时有机质的损失率较大,达到65.64%;添加剂投入量对污泥脱水基本不起作用,但可改变污泥微波干燥后的性状. 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决定微波试验运行系统的主次因素,最后建立了影响因素对污泥脱水率和有机质损失率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餐厨垃圾沼气工程能源利用效率.本试验采用全混合式连续发酵,通过调控餐厨垃圾高温厌氧发酵过程中OLR变化,探究OLR为0.7、1.2、4.4 kg·m-3·d-1下产气性能、pH、SCOD和VFAs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能在0.7 kg·m-3·d-1下低负荷启动,此阶段产气性能较差,VFAs浓度受正丁酸含量增长缓慢上升,但仍处于低浓度范围.OLR提升至1.2 kg·m-3·d-1,正丁酸分解成乙酸速率加快,乙酸浓度比0.7 kg·m-3·d-1阶段增长17.36%,发酵液中VFAs积累导致系统酸化抑制产甲烷菌产气性能,外加碱溶液无法调控酸碱平衡.OLR为4.4 kg·m-3·d-1时,VFAs浓度增长趋于平稳,调节pH至6.7以上反应器稳定运行.随着产甲烷菌活性恢复,沼气产量维持在25 L·d-1左右,VFAs浓度快速下降并稳定在19.68~21.30 g·L-1之间.实际沼气工程可控制OLR在0.7 kg·m-3·d-1下启动,待发酵系统稳定运行后增加OLR至4.4 kg·m-3·d-1同时调节pH到6.7以上,可以达到最佳产沼气工艺.而维持OLR在1.2 kg·m-3·d-1更适合获得高浓度VF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