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南矿区5期遥感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淮南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结果表明:1980 — 2015年淮南矿区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水域的增加。矿区耕地面积减少117.6 km~2,其中46.7%的面积转换成建设用地,51.2%转换成塌陷水域,其所在区域(流域)耕地减少了274.4 km~2,有63.1%转换成建设用地,33.1%转换成水域。将矿区增加的塌陷水域面积还原作为无采矿活动的对照,分析采矿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使得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07,矿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区域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区域景观格局更加趋于多样、均衡。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淮河流域安徽段水体与沉积物微塑料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级别,采用野外采样、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风险指数(H)和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流域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现状,并进行了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流域各点位微塑料检测率为100%,表层水与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39800±3367) n ·m-3和(5078±447) n ·kg-1,下游微塑料平均丰度要高于上游和中游.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粒径以20~150 μm为主,占比分别为82.96%和80.77%.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水体76.05%、沉积物84.53%)、薄膜(水体21.83%、沉积物15.43%)和碎片(水体2.12%、沉积物0.04%).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主要以透明颜色为主,占比分别为63.31%和83.69%.水体和沉积物主要以聚乙烯(水体65.74%、沉积物80.62%)和聚丙烯(水体18.43%、沉积物9.71%)为主,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业薄膜、废弃渔具渔网和港口人为废弃的塑料袋.微塑料风险指数(H)模型评估表明部分点位风险指数较高,淮河流域安徽段微塑料风险等级为Ⅱ级,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评估表明流域地表水体和沉积物总体上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3.
高玲莉 《环境科技》2005,18(Z1):149-150
详细论述了制药行业实施ISO14001标准的重要性,并就制药企业如何结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ISO14001标准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结构形式对燃气爆炸超压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改变燃气舱高度,通风分区长度和局部开口大小,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燃气爆炸超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波传播速度随燃气舱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超压峰值曲线由“驼峰状”逐渐变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盆形”,爆炸过程产生的最大超压与高度成反比关系。超压峰值在340 m处接近0 kPa,延长通风分区并不会增加超压峰值,可以在考虑防火的要求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通风分区的长度。局部开口的存在使得爆炸气流能够自由泄压,超压峰值与开口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45.
简要地介绍了安徽淮南某矿回采工作面发生的1起重大冒顶事故,从地质、技术、装备、管理以及认识等方面分析r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顶板事故的6项措施。  相似文献   
46.
针对当前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存在的问题,结合某特大型硐室成型爆破工程的地质、工程条件,利用岩石耐压而怕拉的特性,提出了双向聚能拉伸爆破技术.对该技术的特点、破岩机理、力学模型作了详细介绍与分析.进行了现场双向聚能拉伸爆破基础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该技术被应用于硐室的方形断面(1个自由面)和岩锚梁(2个自由面)的成型爆破.现场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双向聚能拉伸爆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地控制裂纹产生、发展方向及断裂面的形成,实现岩体的精确控制爆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7.
对回燃这一特殊火现象的发生机理及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地下商业街发生火灾时烟气温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等特性,对地下商业街火灾回燃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指出可以通过控制送风风量和流速、降低可燃组分和控制点火源的措施来抑制回燃的发生,为进一步研究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回燃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保持直接顶稳定,降低其突变所引起的危害是沿空留巷顶板控制的关键。基于沿空留巷直接顶力学模型,采用能量平衡分析法,建立直接顶突变的燕尾突变模型。结合某工程实例,阐述沿空留巷直接顶稳定性突变机理,分析巷帮煤体支撑力、巷内支护阻力、充填体支撑力对直接顶稳定性突变的影响。实践表明,增加工作面超前加固范围,巷内支护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与锚索等主动支护,巷旁采用膏体充填,能够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延缓直接顶稳定性突变的发生和减轻突变发生的烈度。  相似文献   
49.
火电厂液氨储罐单元存在大量高纯度的液氨,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研究液氨储罐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及毒性,在对火电厂液氨储罐危险性辨识的基础上,依据液氨储罐单元的主要参数,运用蒙德法分别确定评价中需要的各种危险性系数,从而进行各项指标计算,查询危险性等级表,将各项指标进行等级划分,结论表明各项危险等级都很高。在得出结论基础上,进行安全措施补偿评价,补偿后的各种危险等级均降低,可见采取补偿措施后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火灾、爆炸、毒性的危险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针对缓倾斜煤层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底鼓严重的状况,以庞庞塔矿5煤107工作面运输顺槽为研究背景,测试了顶底板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利用物理模拟研究了底鼓机制,结果表明:①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底板以高岭石为主,膨胀性岩石成分较低,岩石内部空隙较少,结构致密,强度高;②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底鼓属于挤压流动性底鼓,掘进期间发生的是浅部岩层整体弯曲,在采动超前支承压力影响阶段,底板上位坚硬岩层超过其抗弯强度而发生破断,下位软弱底板解除约束,变形急剧增加,帮角出现裂隙,底板变形出现剧烈变形区、受限变形区、变形过渡区;③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底鼓机制为:坚硬底板在高应力下的挤压流动是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缓倾斜煤层巷道底板存在三角煤和底板岩石中存在少量膨胀性岩石对底鼓影响较小。针对性提出了采用开挖卸压槽释放压力方式进行底鼓治理,现场实测表明所提措施可有效降低巷道底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