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前的电子数据保护已经逐渐引入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使攻破难度大幅提高,但市场上流行的这类保护技术还存在很大缺陷,单纯地用生物特征代替传统密码没有在实质上改动整个保护体系的构架,从而使系统的安全性能无法获得根本性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这类保护系统的具体流程,考察潜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柔性化的系统设计思想,实现了一种新的数据保护方案,对数据保护系统的改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当下中国的环境抗议呈现一系列"中国特色",表现在:当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形成以市场攫取为主要根源时,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当其他地区的环境抗议以市场为主要对象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以国家为主要对象;当其他地区的环境抗议表现为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独立表达诉求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表现为向政府呼吁环境诉求;当其他地区表现为以积极主动的进取型抗议进行环境问题协调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多作为消极的回应型抗议。环境抗议的特色与环境问题的形成逻辑密切相关,其根源在于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中,市场强势、权力错位与社会弱势。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失衡,最终导致了系统性的环境危机。重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系统平衡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推动社会的生产。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公民社会的设想难以实现,而从生态政治学出发,吸收卡尔·波兰尼的社会反向运动思想,借助国家权力系统的重构,反过来规制国家权力的谋利取向与自律性市场的逐利本性并最终打造能动社会成为可供借鉴的思路。能动社会的发育以国家系统为依托,统合多元主体的利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并最终实现国家-市场-社会的系统平衡。经由能动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并实现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的思路,可以为解决中国情境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43.
面向精细化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需求,本文采用基于传感器法的小型化空气污染监测设备,通过车载移动部署的方式,实现城市区域内小尺度污染热点区域的感知发现。以案例城市为例,利用少量车载移动微站,在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了主城区范围内小空间尺度PM_(2.5)污染热点区域的发现和排查,并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数据展示,验证了移动监测在针对城市小尺度污染热点快速巡查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年的时间里在现场利用混合植物河岸带、无植物空白带对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对COD、NH 4、TP、浊度和水温进行了监测,并比较了不同季节里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混合植物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混合植物带在夏季对COD、NH4 -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7.01%、69.21%、62.45%和99.17%,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混合植物带可以降低河水温度及河水早晚温差,起到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混合植物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表明植物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用加碱沉淀法处理制革铬鞣废水时 ,MgO CaO(1∶4 ,w∶w)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其机理包括调节pH与混凝沉淀。铬鞣废水Cr3+ 和色度去除率大于 99% ,SS去除率大于 87% ,但COD去除率只有 4 7% ,主要依靠协同沉降。混合废水处理效果也很好 ,但铬泥沉降较差。有机杂质的存在较大地影响了Cr3+ 的去除 ,一定量的SS有利于铬泥的沉降。  相似文献   
46.
超声波预处理污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污泥预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声波处理的机理、效果以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超声波预处理技术不但能解决城市污泥的处理问题,而且经济高效,具有重大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模拟试验方式和新型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研究了沼泽化湖泊底泥和受污染河流底泥在不同扰动状态下 ,底泥耗氧速率、氮和磷污染物释放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 1)底泥耗氧速率是同样条件下上覆水耗氧速率的 48倍 ,而在扰动状态下 ,底泥耗氧速率达到上覆水耗氧速率的 5 96— 93 6倍 ,扰动底泥显著增大其耗氧速率 ,底泥污染越严重 ,其耗氧速率越大 ,对水体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 2 )扰动底泥可以显著增大底泥的氮磷释放速率 ,氮的释放受有机氮的氨化、氨氮的硝化、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以及氨氮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等的影响 ;磷的释放过程受厌氧过程和底泥颗粒吸附的影响 ,耗氧速率高的底泥具有更大的氮磷释放潜力。 ( 3 )微生物数量在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总量。试验结果对于水环境的管理、受污染水体的修复 ,以及底泥的处理处置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超声强化混凝去除蓝藻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超声波对藻类的混凝去除强化,证明超声波可以快速、高效地提高藻类混凝去除效率,减少混凝剂用量.在混凝剂投加量为0.8 mg/L时,5 s超声处理,藻类去除效果比对照样好30%.同样,藻类去除率都为92%时,5 s超声预处理可以将混凝剂投加量降低至1/3.超声预处理时间对强化混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1~5 s的超声处理均可产生满意的结果,1 s为最优、最经济时间,而预处理超过30 s反而降低混凝效果.低频下不同处理频率对超声强化混凝效果影响不大,在80 kHz的频率下,最佳功率为50 W.最佳pH值在8~9范围内.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臭氧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15种典型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去除效果及O3分子氧化和·OH自由基氧化的贡献.结果表明,PPCPs的臭氧氧化去除效果与其亲核官能结构特性相关,芳香胺结构为主的PPCPs易降解,烷基胺结构为主的PPCPs可部分降解,亲核特性较弱的双键为主的PPCPs难降解;在臭氧投加量为5.5 mg·L-1条件下,这3类PPCPs的去除率为分别为大于95%、57%~68%和39%~57%.臭氧氧化过程中,O3分子氧化和·OH自由基氧化均起重要作用.易降解PPCPs的氧化机制以O3分子氧化为主,贡献率为82%~91%;可降解和难降解PPCPs的氧化机制以·OH自由基氧化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8%~71%和66%~94%.二级出水中臭氧氧化过程中,UVA254去除率可呈单线性或分段线性指示PPCPs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50.
王木兰  姜玥璐 《环境科学》2018,39(12):5514-5522
微藻和高等植物的光系统Ⅱ中的放氧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是裂解水与释放氧气、质子和电子的部位,其中水裂解的反应中心由4个锰原子组成的锰族构成.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是研究光合作用特征的有效方法,可以指示不同环境压力下光系统各构件的变化.利用该技术研究了锰添加(0~9 000 nmol·L~(-1)Mn)对威氏海链藻(Conticribra weissflogii)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浓度锰(9 000 nmol·L~(-1)Mn)外,其余浓度锰对威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锰对威氏海链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与锰添加的浓度范围有关,且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其中,较低浓度锰(90 nmol·L~(-1)Mn)对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呈现了强影响效果.尽管锰可能不是威氏海链藻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是锰从两方面促进了其光合作用:(1)促进光系统Ⅱ供体侧OEC结构的完整性和从OEC到电子传递中间体Tyr之间的电子传递;(2)促进光系统Ⅱ受体侧的能量转化和QA之后的电子传递.研究还发现,光合作用中与能量转化相关的荧光参数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之间呈显著相关(P 0. 01),表明锰在威氏海链藻光合作用过程及ROS的产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