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根据油田外排水中常见铁细菌的16SrRNA特异性保守序列,设计和合成了4种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分别利用它们对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胜利采油厂1号和2号综合处理站外排水中存在的铁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了各外排水中铁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利用基因探针能快速对胜利油田外排水中的铁细菌进行检测:在孤岛采油厂、胜利采油厂1号和2号综合处理站的外排水中,利用4种探针的组合探针检测到的铁细菌细胞数量分别占样品中微生物总细胞数量的11.0%、12.8%和9.0%,其中Leptothrix和Sphaerotilus,以及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为胜利油田外排水中的3种优势铁细菌,分别占水样中总微生物细胞数的2.94%±0.52%~3.39%±0.52%和2.24%±0.16%~2.63%±0.49%;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和Acidithiobacillusspp.的种群则较小.3个污水处理站中铁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多样性相差不大.利用4种探针的各种组合对外排水中铁细菌的检测表明,单探针能够很好地分析外排水中铁细菌的群落结构,而组合探针能快速、较准确地检测外排水中铁细菌的数量,比传统的绝迹稀释法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等优点.图1表5参14  相似文献   
92.
活性污泥热碱水解释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热碱条件(T为60℃,pH为11),分别对自养型、异养型和富集进水碳源后的活性污泥(富碳污泥)进行了水解释碳研究。结果表明,自养型、异养型和富碳污泥的水解释碳过程都能在运行24 h后趋于稳定,释碳量分别为811、933和781 mg SCOD/g VSS,且对碱的消耗分别为130.2、122.1和151.1 m...  相似文献   
93.
结晶工艺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晶水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不产生污泥、可回收资源等优势,近年在国内外备受关注,随着理论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将结晶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众多实际工程,但国内对其的研究仍局限于实验室阶段。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结晶工艺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重点对结晶工艺在磷酸盐、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以及工业防垢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进行讨论,同时探讨了目前结晶工艺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节能降耗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A2/O工艺为例,结合现场调查及小试试验,研究了A2/O工艺中降低供氧能耗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已建污水厂A2/O工艺存在2种可操作的节能方法:一是严格控制曝气池中的DO,将DO控制在2~3 mg/L,避免过度曝气造成浪费;二是通过工艺调节,把好氧前段变成缺氧区,减少曝气段的长度,这种方式能节约17.1%的曝气量,同时增加约13.6%的TN去除率。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采用含油污水中油类作为分析受其污染的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标准油可行性 ,紫外吸收光谱图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 ,污水、地下水、土壤中油类不仅主要成分相似 ,其相对含量也相同 ,证明了标准油选定的正确性。试验同时表明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污染正是目前仍在排放的含油污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96.
微气泡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气泡曝气过程中氧传质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力旋转剪切微气泡发生装置,考察了运行条件和水质特性对微气泡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曝气可获得较高的气含率和气泡停留时间;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可以提高微气泡曝气的气含率和气泡停留时间。微气泡曝气中氧的总体积传质系数明显高于传统气泡曝气。总体积传质系数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氧传质效率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对空气流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在温度15~35℃范围内,微气泡曝气中氧的总体积传质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关系与传统气泡曝气基本相同,但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微气泡曝气中,表面活性剂SDS会使氧的总体积传质系数略有降低,其不利影响明显小于传统气泡曝气;氧的总体积传质系数随盐度(NaC l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NaC l浓度5 000 mg/L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
沸石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将电厂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开发了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工艺,在直径0.2m、滤料高3m的ZBAF装置中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17℃,停留时间1.4h,气水比4:1,进水浊度、BOD5、CODCr和NH4+-N分别为59NTU、30mg/L、81mg/L和16mg/L时,相应的出水指标为3.2NTU、3.2mg/L、14.5mg/L和0.5mg/L,满足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补充水的水质标准.改变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BOD5、CODCr和浊度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NH4+-N去除率影响较大.生物相观察发现:反应器内脱碳/硝化区(C/N区)生物相很丰富,其中固着型纤毛虫很多;而硝化区(N区)生物相比较单一,主要为硝化菌.固着型纤毛虫数量明显减少处为2个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98.
SiO2纳米粉掺杂对薄膜光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固定膜光催化剂吸附能力差的缺陷,在催化剂的涂覆溶胶中掺杂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SiO2纳米粉制备了一种新的TiO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金红石,平均晶粒尺寸为27nm左右.其中掺杂的SiO2以十几到几十纳米的无定型团簇形式分散于薄膜中,除了能增大薄膜的表面积外,对TiO2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基团等性质几乎没有影响.光催化降解试验表明,SiO2掺杂后薄膜的活性大大改善,并受掺杂SiO2的原始粒径和掺杂量影响很大.此外,该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连续30多天的使用中,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99.
余志晟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05,26(5):137-137-142
通过筛选实验,从土壤中新分离到1株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酵母菌株Y-G-1,经鉴定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该菌株对含活性艳红K-2BP起始浓度为200mg/L的培养基,最大脱色率为99%,达到最大脱色率的时间是12h.克鲁斯假丝酵母的最佳接种量应不低于5%(体积分数),培养基最适pH在4~9之间,氮源(NH4)2SO4浓度不低于0.1%,相对应的碳源葡萄糖浓度不低于0.5%.对脱色机理的研究表明,该菌株对活性艳红K-2BP的去除属于降解脱色.此外,该菌株对另外9种染料(50mg/L)的脱色率在62%~96%之间.其中,对偶氮染料弱酸艳红B、活性黑KN-B和活性红M-3BE的脱色率都达到了90%以上,对三苯甲烷染料(酸性媒介漂蓝B)的脱色率达到了93%.表明克鲁斯假丝酵母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上可能具有较好地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一步认识白腐真菌发酵产酶机理并指导相关发酵工艺设计,在一系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黄孢原毛平革菌批式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自由悬浮和固定化2种培养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分别回归了模型各参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生物量、葡萄糖、氨氮、木质素酶浓度的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在15%以内.对比2种培养条件下的模型参数发现,二者得到的最大生物量浓度均为1.78 g/L;固定化培养菌体的比增长速率值(0.668 3 d-1)大于自由悬浮培养值(0.514 4d-1);自由悬浮培养中绝大部分葡萄糖消耗于非生长菌体代谢,固定化培养中则部分葡萄糖用于菌体生长,且氨氮消耗更快;菌体的产酶过程与生长无关;自由悬浮培养条件下,菌丝小球可合成MnP(231 U/L),其MnP合成能力为115.8 U·(g·d)-1,且高峰后依然可以保持26.1 U·(g·d)-1,适合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模式提高MnP的产量及其发酵效率;固定化培养条件下,菌体可同时合成MnP(410 U/L)和LiP(721 U/L),但其LiP和MnP合成能力在酶活高峰之后明显下降,分别由248.9 U·(g·d)-1和80.1 U·(g·d)-1下降到0 U·(g·d)-1和6.04 U·(g·d)-1,故而在考虑补料-分批发酵模式时,补料时机应选择在培养中期的LiP与MnP峰值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