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基醛(MAC)和甲基乙烯基酮(MVK)在大气水相中的臭氧化反应,测定了250℃±0.1℃温度和1.0×105Pa空气压力条件下生成过氧化物和二次羰基物的种类和产率.结果表明,MAC水相臭氧化生成2种羰基物(甲醛和丙酮醛)和2种过氧化物,即过氧化氢(H2O2)和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 ,HMHP) ,它们的产率(%)分别为49.9±2.9、26.6±3.9、4.6±0.4和10.0±0.8;同MAC类似,MVK水相臭氧化也生成甲醛、丙酮醛、H2O2和HMHP ,它们的产率(%)分别为40.8±2.2、40.7±35、6.8±0.5和10.4±0.8.对MAC和MVK水相臭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解释了各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2.
建立了采用预浓缩和GC FPD测定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COS、DMS和CS2)的方法.该方法对气态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95±4)%,(86±3)%和(91±6)%(n=5),精密度分别为4 75%,8 26%和7 55%(n=5).对水体中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86±8)%,(80±6)%和(97±12)%(n=5),精密度分别为8 17%,5 59%和11 70%.COS、DMS和CS2检出限分别为33pg,387pg和22pg.采用该方法测定了青岛近岸海域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结果表明,COS是近岸海域大气中主要挥发性硫化物,DMS是表层海水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3种挥发性硫化物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浓度远高于冬季浓度.  相似文献   
33.
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温度影响和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水厂和供水管网中,加氯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浓度会随着季节转换和水温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为了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DBP生成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腐殖酸(HA)作为有机前体物进行加氯消毒,参照DBP统一生成条件(uniform formation condition,UFC),在不同水温下监测DBP[包括三卤甲烷(THM)和卤乙酸(HAA)]的生成浓度,并从动力学角度对该生成反应的机制做出分析,进而建立初步的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检测到的3种典型DBPs[三氯甲烷(CHCl3)、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水温升高均能够明显提高其生成速率和最大生成浓度,其中后者随着温度的升高近似呈指数增长(R2>0.90).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各组温度条件下的DBP实测值进行拟合,得到了较好的相关性(R2>0.94).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20℃和30℃条件下分别采用该模型对DBP的实际生成浓度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均得到了良好的预测结果.为定量研究温度对DBP生成速率的影响规律,利用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到CHCl3、DCAA和TCAA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2.3、25.5和40.8 kJ.mol-1.  相似文献   
34.
深圳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牛文  何凌燕  胡敏 《环境科学》2008,29(4):1014-1019
为了了解近年来深圳降水的化学特征与大气污染状况,连续2 a采集了深圳降水样品,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与北京等中国北方内陆城市相比,深圳降水中离子浓度比较低,但降水的酸化程度和酸化频率非常高,雨量加权pH值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4.48和4.68,酸化频率分别为88%和91%,降水酸化严重;相对中国内陆酸雨城市,深圳降水中SO24-对雨水酸性贡献相对较低,而NO-3和Cl-对雨水阴离子总量及降水酸性的贡献相对较大;Cl-和Na 对雨水阴阳离子的贡献较高,深圳降水受海洋的影响显著;SO24-、NO-3、NH 4等二次组分在雨水中占有很高比例,三者之和超过离子总量的40%,表明深圳大气环境中二次污染突出;降水中不同组分的来源差别较大,Cl-、K 、Na 主要来自海洋源,而SO24-、NO-3、Ca2 、Mg2 主要来自非海洋源;甲酸、乙酸和乙二酸是深圳降水中主要的有机酸,三者之和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占检测到的有机酸总量的94%和99%.  相似文献   
35.
将气体-气溶胶收集装置与离子色谱联用技术(GAC)应用于冬季重污染地区乌鲁木齐,对当地大气中痕量气体与气溶胶中的水溶性组分进行了为期2周的在线测量,并结合膜采样结果、PM10质量浓度及气溶胶消光系数等数据初步分析了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与重污染成因.结果表明,GAC测得的氯盐、硝酸盐、硫酸盐与膜采样方法测得的相应组分数值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p<0.0001)、0.89(p<0.0001)、090 (p<0.0001).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极其严重,氯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浓度都非常高,这在其他地区较为罕见;二氧化硫、氯盐、硝酸盐与硫酸盐分别呈现不同的日变化规律;整个采样期间出现了1次极端污染天气,API值达到500,该日硫转化率(SOR)和氮转化率(NOR)的小时平均值最高达到0.69与0.36,说明二次转化也可能是形成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高浓度的PM10对能见度影响极大,PM2.5中的氯盐与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相关系数最大,硫酸盐与硝酸盐次之,而硫酸盐、硝酸盐、氯盐这3种盐类对PM10的贡献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36.
异戊二烯与O3反应体系中有机氢过氧化物和H2O2的产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双通道H2O2分析系统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异戊二烯与O3气相暗反应体系中机氢过氧化物和H2O2的产率,3次实验测得有机氢过氧化物的产率分别为3.8%和4.3%和3.9%,平均为4.0%;H2O2的产率分别为2.2%、1.6%和1.8%,平均为1.9%,探讨了异茂二烯与O3反应体系中有机氢过氧化物和H2O2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37.
以九龙江河口湾区为研究区域探寻受人为干扰严重的河口湾区DMS排放规律.2001年冬季采样调查发现在九龙江河口和湾口区叶绿素、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呈现出区域差异,海水DMS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平均浓度分别为101.0和242.1 ng·L-1.随着海水盐度从低到高,DMS浓度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DMS高值出现在九龙江最大浑浊带的河口峰面处.  相似文献   
38.
北京大气气溶胶PM2.5中的有机示踪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有机示踪化合物是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特征化合物,是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指示物种,在污染源识别和利用受体模型进行源解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研究采用衍生化预处理和GC/MS分析技术,对北京2002~2003年夏、秋、冬3个季节大气PM2.5样品中几类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检测,其中包括生物质燃烧源示踪物--左旋葡聚糖和β-谷甾醇,肉类烹饪等餐饮源示踪物--胆甾醇、化石燃料燃烧源示踪物--17α(H),21β(H)-藿烷类化合物,它们在北京各季大气中平均浓度分别为33.9 ng·m-3~116.7 ng·m-3,1.8 ng·m-3~10.7 ng·m-3,0.17 ng·m-3~2.9 ng·m-3,5.0 ng·m-3~13.8 ng·m-3.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还表明,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分别在秋季和冬季对北京大气PM2.5污染有突出贡献.同时,还定性地检测到其它一些可能作为源示踪物的有机化合物,如甾烷类化合物,脱氢松香酸和邻苯二甲酸,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为了建立环境新型抗生素类污染物恩诺沙星的免疫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用酶标仪测定酶标二抗与底物反应生成的有色产物量来确定恩诺沙星含量.研究了恩诺沙星完全抗原的合成方法,以及间接竞争ELISA的优化条件和实际水样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碳二亚胺法(EDC+NHS)成功合成了恩诺沙星的理想完全抗原,采用BCA法测定完全抗原浓度,紫外吸收法和MADLI-TOF MS法测得完全抗原的偶联比为14~16.建立的恩诺沙星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检测限为1.92μg·L~(-1),定量检测区间为7.33~238.24μg·L~(-1).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测定了清华大学地下水和饮用水配制的恩诺沙星加标样品,发现所有样品的变异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3%~11%和82%~122%,表明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恩诺沙星的快速简便检测.  相似文献   
40.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PM2.5中水溶性有机酸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北京大气PM2.5中低分子量二元羧酸、醛酸、酮酸和甲磺酸等10种水溶性有机酸进行了测定.方法的定量检测限为110~280 μg/L(提取液),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6.0%,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0.999.北京夏、秋、冬3季10种有机酸的总量平均分别为721ng/m3、362ng/m3、325 ng/m3,浓度水平总体上与国外大城市相当.其中乙二酸的含量最为丰富.通过各种有机酸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简要地探讨了它们的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