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2010年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采取方差分析对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京杭大运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氨氮浓度在2006—2010年间虽有明显下降,但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要求,为劣V类水,总磷亦有明显下降,但在2008—2010年3年间其浓度略有波动,在IV类和V类水质之间浮动;2005—2008年间其水质处于污染状态,2009—2010年水质较好,为轻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苏州高新区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序批实验的方法,直接接种厌氧氨氧污泥,研究了Zn2+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小于2 mg/L时,对厌氧氨氧化生物活性有促进作用,可增强微生物的脱氮效能;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在2 mg/L和4 mg/L之间时,脱氮效能无明显变化,说明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大于4 mg/L,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Zn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Zn2+对厌氧氨氧化的半抑制质量浓度(CI,50)为32.3 mg/L,NO2--N与NH4+-N转化比的平均值为1.28。  相似文献   
13.
UASB处理生物柴油废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地沟油回收制备生物柴油废水,通过试验研究了UASB反应器各个阶段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甲基磺酸、对甲基苯磺酸两种预酯化催化剂对该类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g/L、容积负荷为15kg/(m3·d)时,UASB反应器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7%左右,出水VFA为4~6mmol/L,沼气产量为16.8L/d;当容积负荷稳定在5kg/(m3·d),进水甲基磺酸浓度为5500mg/L时,UASB反应器COD的去除率达83%以上,进水对甲基苯磺酸浓度为1 000mg/L时,UASB反应器COD的去除率为58.3%,从废水处理的难易程度角度考虑,建议采用甲基磺酸为预酯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工艺处理生物柴油制环氧脂肪酸甲酯废水,考察了反应器各个阶段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调整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降至-50~+50mV,UASB稳定运行阶段进水COD约为6 000mg/L时,出水COD在1 300mg/L以下,COD去除率约为80%,VFA浓度为180mg/L(以乙酸计)左右,最佳容积负荷为6.0kg/(m3·d);采用SBR处理UASB出水,当容积负荷为1.27kg/(m3·d)时,出水COD在250mg/L以下,COD去除率在80%以上,氨氮浓度在25mg/L以下,TP浓度在4mg/L以下,且处理后废水的COD、氨氮浓度、TP浓度均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A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Fe2+和Fe3+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祥  黄勇  巫川  王孟可  袁怡 《环境科学》2014,35(11):4224-4229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Fe离子浓度及价态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短期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铁离子浓度由0升高到5 mg·L-1时,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因受刺激而逐渐增强;当进水铁离子浓度大于5 mg·L-1时,因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碱,铁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生物活性未受到影响.不同价态铁离子浓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无明显区别.长期价态影响结果表明,经过71个周期培养,含Fe2+进水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R1脱氮效能(以氮计)由0.28 kg·(m3·d)-1升高到0.65 kg·(m3·d)-1,是含Fe3+进水反应器R2的1.28倍.因此Fe2+更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需求.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Fe3+易导致厌氧氨氧化反应器R2内氨氮过量转化,亚硝氮与氨氮转化比(1.17)明显低于含Fe2+进水的反应器R1内亚硝氮与氨氮转化比(1.24).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负载Co3O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金橙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活性炭负载Co的活化剂(Co/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技术对活化剂进行表征,发现Co主要以Co_3O_4的形式负载于活性炭表面,并利用Co/AC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降解偶氮染料金橙G(OG),研究了活化反应机制及不同因素对OG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在OG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并且随Co/AC用量、PMS浓度、温度的提高,OG降解效率明显增加.反应初始pH对降解OG有较大影响,当p H在4~8范围内,SO_4~-·均能有效降解OG,但在强酸碱条件下,则不利于OG降解.Cl~-对活化降解OG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抑制降解,而在高浓度时促进降解.Co/AC在重复使用6次时仍具有较好活化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OG降解过程及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异养与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处理高硝氮废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祥  马航  黄勇  朱亮  杨朋兵  朱强 《环境科学》2016,37(7):2646-2651
在异养反硝化反应器中添加单质硫,实现硫自养与异养反硝化联合处理NO_3~-废水,探讨异养和硫自养反硝化协同过程中的p H恒定及污泥减量化的特性.结果表明,硫自养反硝化菌在异养反硝化反应器内能够实现快速生长.经过65d的运行,控制进水TOC/N为0.65~0.75时,协同反硝化在无额外碱添加的情况下,厌氧反硝化产生的碱度满足自养反硝化的需求;运行至116d时,协同反硝化的总氮去除率为85%以上,脱氮效能稳定在2.5 kg·(m~3·d)~(-1).通过与完全异养反硝化相比,协同反硝化的污泥产量仅为完全异养反硝化的60%,极大地降低了污泥产量.但是利用协同自养反硝化处理高浓度NO_3~--N废水时,存在NO_2~--N累积的现象,即使是最终稳定期也有20 mg·L~(-1),需进行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8.
进水水质成分改变引发的污泥粘性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强化SBR工艺除污性能时,由于可溶性淀粉投加导致进水水质成分发生改变,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污泥出现大量的粘液。镜检发现,大量指状菌胶团异常增殖且丝状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膨胀属于污泥粘性膨胀。停止可溶性淀粉和提高主反应池的DO浓度,污泥粘性膨胀并未得到恢复,但污泥粘液逐渐消失。粘液消失后,通过模拟前期进水水质成分和缩短泥龄,污泥粘性膨胀得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实验还研究了污泥粘性膨胀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DL1210型纳滤膜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初始浓度、跨膜压力(TMP)和运行时间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工艺是去除水中微量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有效方法,初始pH值和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纳滤膜对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的降低,膜对DBP和DEHP的截留率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TMP和运行时间不会对膜通量和目标污染物的截留率造成显著影响。当初始pH为5、初始浓度为5μg/L、温度为5℃、TMP为0.4 MPa时,纳滤工艺对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达到最佳,分别为91.8%、89.8%、98.02%和77.6%,出水中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浓度分别为0.41、0.49、0.099和1.12μg/L。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距离传送的管网自来水,其悬浮颗粒较为复杂。由于散射浊度测定的颗粒粒径非常微小,应是1nm至100nm的胶体溶液(丁达尔效应规范的颗粒物)。然而,管网水质的大悬浮颗粒点有较多比例,显然采用散射浊度测定方式是不合适的,而应以透射光检测为主。本试验采用长光程(500mm)和激光光度传感器进行颗粒浓度(FTU)透射光的灵敏检测。最小可分辨0.01FTU。并研究采用GPRS无线传感网络,完成监测数据的昼夜遥传,实现预警监控城乡区域管网水质的突发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