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微板吸光法测定9种农药对斜生栅藻的抑制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指示生物,96微孔板为暴露反应载体,SpectraMax M5酶标仪为吸光度测试设备,建立了测定毒物对藻生长抑制毒性的微板吸光法.论文系统研究了微板吸光法中斜生栅藻的可见吸收光谱和生长曲线以及pH和暴露时间对藻生长的影响,同时应用该方法成功测定了环嗪酮、阿特拉津、西草净、扑灭通、苯嗪草酮、敌草快、草甘膦7种除草剂和磷胺、甲胺磷2种杀虫剂对斜生栅藻的剂量-效应曲线(DRC).通过对剂量-效应数据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模拟,获得了这些农药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及置信区间.对比标准锥形瓶栅藻毒性试验,微板吸光法具有测试简便快速,所需样品体积少,便于多次平行毒性测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2.
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外貌、物种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后群落外貌以小型叶、单叶、非全缘、草质的高位芽植物为主,表现出与演替前期相符的类似温带针阔混交林特征。恢复形成的四类不同群落组成有一定差异,造林并封育效果最好,干扰下的恢复效果最差。在恢复的进程中,四类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更复杂,川莓在各灌木层都占优势地位。放牧干扰是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较低及灌丛难以实现进展演替的主要原因。恢复后群落的上层盖度影响下层盖度,放牧引起了少数口食性差的草本迅速占优。从径级结构上看,处于演替前期的华山松林有被云杉类取代的趋势,加入演替后期种的封育造林是更理想的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43.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为了解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长江上游至三峡库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水文环境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鲢幼鱼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影响鲢幼鱼资源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其中流速偏差解释率最大为57.7%。随着流速增大,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于0.10~0.55 m/s流速范围内;浮游生物密度和离坝距离与鲢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浮游生物密度增加和距离大坝越远,其鲢幼鱼资源密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水温的升高,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集中分布在18℃~21.5℃水温范围内。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上游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变化对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应加强缓流生境库区和干支流汇合处的生境保护,为鲢种群资源量恢复构建重要栖息地。  相似文献   
44.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受体植物玉米(Zea may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T_1(25 g∕盆)、T_2(50 g∕盆)和T_3(75 g∕盆),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结果表明:(1)银木凋落叶分解对3种农作物的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产生显著抑制,同时显著抑制了黄瓜、豇豆的高生长.(2)T_2、T_3处理显著抑制了3种作物的叶绿素Chl(a+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且在一定量凋落叶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比例有所变化,整体呈现出Chl a/b值上升和Chl/Car值下降的趋势.(3)玉米和豇豆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随着凋落叶量的加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却有所上升.此外,黄瓜P_n及气体交换参数在银木凋落叶处理下呈下降趋势.(4)经凋落叶处理的3种作物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总体上低于CK.黄瓜、豇豆的丙二醛(MDA)含量在T_3、T_1处理下均显著降低,而其余各凋落叶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银木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可能通过降低受体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及活性氧代谢能力,进而对受体作物的营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产生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45.
赵丹  邓洪平  周剑 《四川环境》2012,(4):99-102
本文通过官地水电站施工期陆生、水生生态调查与环评阶段调查成果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环评对施工期生态影响的预测结论、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合理性,证明了施工期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施工期生态调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三峡库区重庆段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水质总体属轻度污染,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保护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植物通过根系分泌修饰根际土壤微环境.从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三者密切关联的根际土壤微环境角度,研究三峡消落带植被修复重建后根部土壤微生态动态特征,对于认识和评估消落带退化土壤环境的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三峡库区忠县石宝寨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采集人工植被中4种优势植物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立柳(Salix matsudan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探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差异,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以阐明三峡消落带不同物种逆境胁迫下的生长适应性以及养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消落带4种适生植物根系活动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产生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以及有效磷的显著富集,而钾素在不同物种间的根际效应变化趋势并不一致;②蔗糖酶、脲酶以及酸性磷酸酶在4种适生植物中均表现出正向根际效应(R/S1),但由于不同物种生理特征的差异,不同物种根系活动对3种土壤酶的激活效应存在差异;③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库区4种适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并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杆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蓝藻门、厚壁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芽孢杆菌门、未知细菌门以及泉古菌门在消落带4种适生植物根部土壤环境中相对丰度最大,对于4种适生植物的营养吸收、疾病抵抗以及消落带逆境适应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筛选检测低浓度五氯酚(PCP)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敏感的指标,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5、5.0、15和50μg·L-1的PCP中2、7、14、21d,同时设乙醇对照组,检测稀有鮈鲫体内(整体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PCP暴露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趋势,GSH和HSP70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同暴露浓度下,随着PCP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趋势,GSH和HSP70含量无明显变化.初步认定相对于GSH、HSP70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低浓度PCP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9.
剂量-效应关系两种置信区间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性实验存在随机误差,同时剂量-效应曲线(DRC)拟合也会产生误差.因此,合理表征剂量-效应关系及其置信区间非常重要.本研究在剂量-效应曲线非线性拟合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拟合函数置信区间(FCI)与实验观测置信区间(OCI)的基本原理.并以对氯苯酚及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为例,说明目前多数文献使用的FCI不能有效地描述真实毒性实验的不确定度,提出以OCI表征DRC,以求真实反映观测毒性效应的不确定度.利用剂量加和与独立作用模型预测了混合物毒性,并与OCI比较,得到混合物毒性作用类型.建议在分析混合物协同、拮抗、独立与加和作用时,应充分考虑OCI.  相似文献   
50.
张来  张显强  孙敏 《环境科学》2011,32(6):1734-1739
在所设定的贵州万山汞矿区调查范围内,有6种苔藓植物,其中常见种为东亚褶叶藓和大羽藓.结果表明,苔藓能高度富集汞,东亚褶叶藓和大羽藓的汞含量随污染源距离和相对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苔藓对汞的吸附等温线具共同性,吸附量随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东亚褶叶藓对Hg的吸附量比大羽藓大,吸附特征都能用Liner、Freund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