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诱发斜坡失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触发因素和动力来源。基于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过程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是评价降雨型滑坡的有效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降雨入渗模型和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同,将常用的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大致分为三大类:Green-Ampt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Ⅰ类)、Richard入渗理论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Ⅱ类)、其他水文模型与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Ⅲ类),并对各种物理模型的假设条件、优缺点和适用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实践中降雨滑坡评价模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寻求生物吸附处理重金属或核素废水的后处理途径,本论文以吸附Sr2+后酵母细胞为对象,通过对絮凝前后上部液相浊度分析,探讨了絮凝剂种类、液相初始p H、酵母细胞初始浓度以及絮凝剂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PAC(聚合氯化铝)对吸附Sr2+后酵母细胞的絮凝机理.结果显示:3种铝盐絮凝剂对酵母细胞絮凝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为:PACKAl(SO4)2Al2(SO4)3.对PAC而言,其在实验条件下对酵母细胞的絮凝是一个快速作用过程,在1 min内出现明显矾花现象,而60 min时絮凝效率可达到99%以上.Zeta电位分析显示p H为3~10范围内,酵母细胞与PAC之间的电位差值Δζ均在50 m V以上,其中最大可达68.4 m V,这将带来PAC对酵母细胞的快速絮凝,SEM和液相电导率变化分析也证实了这点.PAC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絮凝剂用于对吸附Sr2+或其他重金属离子后的酵母细胞进行絮凝处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针对某濒海大型钢结构设施表面涂层大面积粉化、失光、变色现象,研究钢结构在役涂层老化失效后几种面漆重涂的配套性和再涂性。方法 进行面漆重涂试验,完成涂层体系的配套性和再涂性测试,评价在役涂层重涂后的性能。首先,将几种典型的钢结构在役防护涂层体系打磨掉老化的面漆后,作为初始涂层(涂层A);然后,选取在循环盐雾和氙灯老化加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涂层面漆作为涂层B,将涂层B涂敷在涂层A上,制备成新的涂层体系;最后,完成涂层配套性和再涂性测试,分析30组涂层配套组合的附着力、压痕长度、杯突试验结果,提出面漆重涂时的涂层优化配套方案。结果 涂层体系再涂后,所有试验件的涂层拉拔附着力测试均大于5 MPa,30组涂层体系组合中有9组(占30%)再涂涂层压痕长度降低,杯突试验测试值多在1.5~4.5 mm。结论 涂层体系再涂后,满足涂装防护涂层附着力的一般要求,抗压痕性能有所提高,延展性较好。在进行涂层再涂性和配套性评价时,应重点考虑附着力满足使用要求,提高涂层体系涂层的粘结力,其次才是考虑硬度和延展性。  相似文献   
34.
试验研究了在改装的UASB(MUASB)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制药工业废水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改装UASB 5天可培养出成熟的AGS,平均直径为2mm。当废水中COD、NH4+-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15.82mg/L、1.02mg/L、1.97mg/L时,去除率分别为87.09%、24%、67.6%。通过采用改装UASB处理制药工业废水,浊度和色度有明显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65%和68.7%。本文可为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CA Markov预测模型,对安宁河流域2000—201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安宁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由北向南递增,垂直差异显著;研究期内预警和风险总占比由27.72%下降至23.84%,良好和安全面积总占比由46.11%上升至51.49%;2000—2018年安宁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发展态势良好;预测结果显示,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将持续好转。安宁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虽然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仍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推进土地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利用生物炭吸附面源污染水体NH4+-N并将其进行还田可实现此氮资源由水体到农田的安全有效迁移,而探索负载NH4+-N生物炭对N2O-N排放和NH3-N挥发的影响则对于减施化肥和降低土壤氮素损失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土柱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CK)、单施化肥(NPK)、负载氮+化学磷钾肥(N-BC+PK)和生物炭+化肥(BC+NPK).结果表明,相较NPK和BC+NPK处理,N-BC+PK处理N2O-N累积排放量、NH3-N累积挥发量、气态氮素累积损失量(以N计)分别显著降低了33.62%和24.64%、70.64%和79.29%、64.97%和73.75%(P<0.05).特别需要说明的是,BC+NPK处理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NH3-N累积挥发量(P<0.05).综上所述,负载NH4+-N生物炭可显著减少N2O-N排放和NH3-N挥发,且其减排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生物炭化肥配施.本研究结果将为富营养化水体NH4+-N农田回用和土壤气态氮素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7.
炭化紫茎泽兰吸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排在第一位。为达到有效防控紫茎泽兰扩散的目的,对紫茎泽兰进行资源化利用是相对较佳的途径。通过对紫茎泽兰炭化处理后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实现以害制废。采用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炭化紫茎泽兰用作吸附剂吸附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特性,并讨论了炭化紫茎泽兰吸附生活污水中COD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投加量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炭化紫茎泽兰的投加量为0.05 g,吸附接触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20℃,180 r/min,生活污水中进水COD浓度大于1 000 mg/L时,去除率可达62.9%。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