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中的生物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生物膜的活性特征和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形态、颜色和厚度沿水流方向有显著改变。进水端至中间部分的生物膜较厚, 生物量较多,颜色为黑灰色;沿水流方向生物膜逐渐变薄,颜色也渐变为浅褐色;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内COD转化速率沿滤池长度逐渐减小,NH3-N转化速率沿滤池长度逐渐增加,微生物耗氧速率沿滤池长度是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上差别不大;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微生物种群丰富,组成多样,在滤池内不同位置的生物膜上都生长着与其污水水质相适应的优势菌种,能够较好地完成污水处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62.
土壤环境下污染物运移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舸  彭帅  张胜涛 《环境工程学报》2010,4(7):1659-1663
在土壤环境中,物质传输机制显著影响着污染物的运移,分析污染物运移问题的数值解,可以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传输的时空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以对流扩散传输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土壤环境下污染物运移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COMSOL对几种特定初始及边界条件下的对流扩散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稳定连续、指数变化和瞬时释放3种典型污染源排放模型,并对比了模型中的扩散、对流、吸附降解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3.
文章研究了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NOx、亚甲基蓝法测定H2S两种常规化学监测方法的反应机理。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NOx经历了反应类型为歧化的吸收反应和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三个步骤,歧化反应的产物是HNO2和HNO3;重氮化机理是质子化的亚硝酸和对氨基苯磺酸先生成氮硝基化合物,然后经重排、脱水生成重氮离子;偶合反应的实质是电子云密度较多的萘环和亲电性很强的芳香磺酸重氮离子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硫化氢和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作用生成亚甲基蓝的反应经历了亲电取代、脱氨、亲核加成等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64.
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农药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合成化学农药在使用中产生的残留、抗性及害虫再猖獗 ,使蔬菜、水果、粮食等食物中有害物质残毒过高 ,威胁到人类健康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及重新评价。目前 ,世界上化学农药销售量总额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65.
张千  吉芳英  徐璇 《环境科学》2018,39(4):1763-1772
为解决现有低碳源污水处理工艺能耗高、工艺复杂和脱氮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凝沉淀/后置固相反硝化滤池工艺.为了从微生物角度来解释该工艺的宏观脱氮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工艺中生物滤池沿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脱氮功能菌的类型.结果表明,硝化滤池内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沿上向流方向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硝化细菌在顶端富集,而固相反硝化滤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硝化菌在中部富集.硝化滤池中的优势菌株为硝化细菌Nitrosomonas sp. Nm47和Candidatus Nitrospira defluvii;固相反硝化滤池中的优势菌株为反硝化菌Rubrivivas gelatinosus和固体碳源降解反硝化菌Myxobacteria.  相似文献   
66.
烃基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电性各异的氢、碳、氮、氧、硫及卤素等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按照不同类型原子之间电性相互作用得到一种分子结构表达方法--三维分子电性相互作用矢量(three dimensional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3D...  相似文献   
67.
定义并计算了烃类化合物(包括链烃、环烃、芳香烃)的分子距离-边数矢量(μ矢量),藉助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分别建立了137个烃类化合物的μ矢量与这些物质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及水溶解度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说明经改进的μ矢量能更好地反映烃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68.
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和2017年1~12月在重庆主城区连续采集PM1.0、PM1.0~2.5和PM2.5~10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测定了样品中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含量,研究了近年来不同粒径颗粒物中主要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重庆市PM1.0、PM1.0~2.5和PM2.5~10中WSIIs年均浓度和占比分别为24.10,32.89,39.11μg/m3和41.8%、40.3%、38.6%,较2010年均有所下降(39.85,47.84,57.12μg/m3和49.2%、46.6%、36.2%),但NO3-浓度和占比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12.3%~27.8%和53.1%~78.2%),且成为2017年冬季首要离子.SO42-、NO3-、NH4+、Cl-、K+和Na+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F-、Mg2+和Ca2+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重庆颗粒物呈弱碱性,其中粗粒子碱性强于细粒子,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与2010年不同,2017年细粒子中SO42-和NO3-浓度均随相对湿度增大而快速上升,非均相反应已成为2017年SO42-和NO3-形成的重要途径,且在PM1.0中尤为突出.随污染加重,不同粒径下各类WSIIs演化特征各异,其中2017年细粒子中NO3-浓度及其对WSIIs贡献大幅升高,并成为重污染形成的主因,而SO42-和扬尘源示踪物(Mg2+、Ca2+)贡献呈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7年各粒径中NO3-/SO42-比值随污染加重大幅升高,且重污染日比值均大于1.0.细粒子中WSIIs主要来源于二次转化,粗粒子主要来源于扬尘.2017年扬尘污染较2010年有所减缓,但二次源对WSIIs贡献上升明显,尤其是NO3-的二次生成,因此对NOx排放源的管控是WSIIs减排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对了解近年来重庆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及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Cu/La共掺杂TiO2光催化氧化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Cu/La共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利用XRD、XPS和BET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在紫外灯下,共掺杂TiO2对氨氮的光催化氧化工艺条件。物相结构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共掺杂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锐钛矿晶型,孔径分布为4~8 nm,Cu/La共掺杂TiO2La以La3+,Cu是以Cu2+、Cu+的形式掺杂进入TiO2的晶格。光催化实验表明:所得改性光催化剂对氨氮的去除及焦化废水的处理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0.
考察了改性砾石分别与氢氧化钙沉淀法、电凝聚法协同除去高浓度磷的效果。结果表明,酸改性砾石对高浓度磷去除率达76.92%,与氢氧化钙协同作用,pH为9时,磷的去除率为99.57%。改性砾石协同电凝聚法去除高浓度磷,在pH为7时磷的去除率达到99.75%,残留磷浓度仅为0.25 mg/L,与单一砾石或砾石协同氢氧化钙方法的除磷的结果相比较,改性砾石协同电凝聚法除磷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